南方观察|工业园区当支撑!惠州“千亿县区”增至3个

南方+

2024年惠州迈入GDP“6000亿俱乐部”,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城市50强。惠州所辖7个县区表现如何?日前,惠州部分县区召开两会或工作会议,还有部分县区公布了2024年经济运行情况,7个县区的2024年经济运行数据已全部出炉。

 惠城区。

惠城区。

从各县区经济运行情况看,惠州GDP“千亿县区”再添一个——大亚湾开发区,总数增至三个,即惠城区、仲恺高新区和大亚湾开发区。GDP增速最快的县区为新晋“千亿县区”的大亚湾开发区,增速达到7%。

过去一年,惠州各县区大力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坚持“项目为王”,打造“2+1”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3+7”工业园区,加力提速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贡献力量。

 招凤仪 制作

招凤仪 制作

大亚湾开发区GDP增速排第一

近三年,惠州每年新增一个经济总量“千亿县区”。2022年,惠城区成为惠州首个“千亿县区”,2023年,仲恺高新区成为惠州第二个“千亿县区”,2024年惠州迎来第三个“千亿县区”——大亚湾开发区。

从经济总量看,这三个县区分别位居7个县区的前三名。2024年,惠城区GDP为1176.03亿元,仲恺高新区为1071.75亿元,大亚湾开发区为1036.02亿元。

经济总量第四名为博罗县,去年GDP超过了950亿元,为952.24亿元。2025年博罗将冲刺“千亿县”,力争GDP超1000亿元。经济总量第五和第六名超过了800亿元,分别是惠阳区为868.78亿元,惠东县为828.51亿元。惠东县也提出了“加快迈进GDP千亿县行列”的目标任务。经济总量最小的县区是龙门县,GDP为203.05亿元。

2024年惠州全市GDP增速为4.2%,增速排名全省第三。7个县区中,GDP增速高于全市的有两个县区,其中新晋“千亿县区”的大亚湾开发区增速最高,达到7%。

大亚湾开发区。

大亚湾开发区。

经济总量上新台阶,同时又保持较快增速,大亚湾开发区是如何做到的?这主要依赖工业经济强有力的支撑。2024年大亚湾开发区全年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3670.9亿元、增长9.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4%。此外,投产达产企业增产增效,恒力石化PTA等24宗已投产项目实现全面达产,年度新增产值91亿元。企业效益回升向好,石化产业利润总额23.6亿元,增长133.6%。

GDP增速排名第二是惠阳区,同比增长4.4%。去年,惠阳区经济走向呈“企稳向好、逐季抬升”态势,走出一条向上向好的发展曲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

惠阳区。

惠阳区。

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在提升,惠阳区规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8.9%;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8.1%。

GDP增速为4%的有两个县区,分别为博罗县和仲恺高新区。博罗县23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4项总量、12项增速居全市前三位。同时,在全国百强县榜单中的排名再进3位,最新排名66位,实现连续进位。博罗县域经济发展的稳中有进,得益于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稳固根基。博罗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8%、增加值增长7.9%,工业增加值对GDP增长贡献达73.2%。

仲恺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增速位居全市第2位,其中,规上电子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7.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9.8%;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7.7%。

GDP增速排名后三位的县区分别是惠东县(3.5%)、惠城区(3%)和龙门县(1.8%)。

惠东县。

惠东县。

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过去一年,惠州各县区锚定高质量发展,坚持制造业当家,大抓实体经济、大抓工业经济,集中资源力量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体系和“3+7”工业园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向园区集聚。

惠城经济总量继续领跑全市各县区,上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惠城区中心区城市首位度日益凸显。其中,新质生产力发展迅速。惠城成功组建生产性服务联盟,创建全市首个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以及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已达到百亿级体量。智能家电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被认定为“2024年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成链聚势发展,助力惠城发展步伐更加稳健。

经过不断地调结构、促转型,统筹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2024年是惠阳区产业大丰收的一年:入选全国新型PCB产业十大集聚区;新型有机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在广东省县域特色产业目录上,新型显示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和智能家居产业等3个惠阳特色产业入选。

仲恺高新区。

仲恺高新区。

产业升级提速,勾勒出惠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加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全新图景。新能源与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基本成型。港口海上风电、惠州LNG接收站(一期)正式投运,太平岭核电一期1号机组试运行、2号机组完成主设备安装,中洞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能源项目顺利推进,初步形成“风光核气储”齐备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

博罗举全县之力打造园区平台主引擎,推动现代专业化园区崛起。作为全市“3+7”工业园区之一,惠州博罗产业园区去年在珠三角20个省产业园考核中获评优秀。目前,园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210家,实现产值353亿元,完成工业投资115.8亿元。同时,基础设施和园容园貌持续完善,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44亿元,累计完成69.22亿元,新建成道路9条,总投资9.3亿元的起步区和园洲片区生活配套项目顺利推进。

通过千方百计扩投资、增后劲,龙门投资质效持续提升,招商势头迅猛,项目建设热火朝天。近年来,当地围绕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医药与生命健康、装配式建筑等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据统计,2024年,龙门共引进项目81宗,总投资151.22亿元,其中工业项目46宗,总投资88.2亿元。

大亚湾不断开创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新局面,加快建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和国内一流开发区。大亚湾开发区连续6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一期试生产,中海壳牌三期、聚碳酸酯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大亚湾坪山河科创走廊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同时持续深度参与港口建设,成立港区发展服务中心,荃美石化码头竣工投产,东联、荃湾航道疏浚工程完工。

仲恺不断推动园区建设提质增效:潼湖生态智慧区发展新动能强劲,规上企业产值增长13.1%;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发展逆势上扬,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东江科技园产业层级稳步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率达22.7%;惠南科技园工业发展量质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和35%。

博罗县。

博罗县。

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

过去一年,惠州各县区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突出抓好7个千亿级产业园区建设,打造现代专业化园区,切实增强县城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持续推进美丽圩镇和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下称“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打造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样板,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惠城集中力量抓好“3+28”个典型镇村培育,加快推动“3+7”个镇村重点提升。其中,汝湖镇以镇属国企为主体探索圩镇整体化运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栋镇、马安镇紧抓建筑业央企助力契机,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全部完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振兴圩镇业态,破解长效管护问题。

惠阳城乡融合加速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全部完工,“双百行动”顺利启动,新圩镇跻身全国镇域经济500强,秋长街道、良井镇入选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周田村、新圩村、黄洞村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获评惠州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等次。

龙门县。

龙门县。

惠东用头号力度、全县一盘棋的战略部署,扎实稳健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推动25宗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程,共完成投资18.5亿元;全县农贸市场100%实现升级改造或转型,动工建成了一批市政、交通、水利、电网等工程。县城扩容提质工程全面提速,乡村风貌改造力度加大,乡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博罗坚持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加快融合发展。大力统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百千万工程”、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持续提升。2024年,博罗在全省“百千万工程”考核中获评创先类县(市)优秀等次。

龙门加力提速推动“百千万工程”,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其中,154公里最美旅游公路及沿途驿站全面动工;引领区在建项目61宗、竣工44宗,总投资81.54亿元;奥飞国漫温泉乐园等54宗优质项目签约,总投资71.52亿元。

大亚湾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千万工程”,“大前门”乡村振兴示范带基本形成,东升村获评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深入推进,行政村集体经营收入全部达到“20万+”,100%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

仲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奋力谱写产城村人融合发展新篇章。全部行政村完成“一村一策”制定,87%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20万+”;全域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潼侨金星路、沥林君子营路获评惠州“最美农村路”,陈江幸福路入选全省“四好农村路”。

链接:

“数”说去年各县区发展亮点

惠城:

惠城高新区成为全区产业聚合发展的“聚宝盆”“加速器”。一年来,高新区完成土地收储3000亩,供应产业用地约1000亩,组织实施基础设施项目47宗,建成道路33条,全年推动17宗供地项目和200宗平台项目开工建设,22宗供地项目和196宗平台项目竣工投产。高新区完成工业产值543.4亿元,增长8.1%,占全区工业产值约七成;完成工业投资102.2亿元,增长27.1%。

惠阳:

惠阳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积蓄新动能,新增百亿级工业企业1家、十亿级7家、亿元以上20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89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446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7.6%,未来这些企业将源源不断地为惠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惠东:

惠东88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9.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5.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459.7亿元,其中工业投资302.8亿元,基础设施投资306亿元,均处于全市前列。同时,44宗新项目成功过会,总投资额达137.6亿元,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后劲。

博罗:

博罗大力实施“链长制”,推动重点产业聚链成群,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去年博罗新引进项目260宗,总投资约454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717亿元,年创税约25亿元。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四大支柱产业分别实现产值648亿元、153亿元、319亿元、175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6%、8.5%、17.7%、9.7%。

龙门:

龙门新增工业供地32宗,面积1355亩,同比增长166.7%、132%;德赛、志特、粤港澳装配式、大芹威士忌等重点项目动工建设,全年新开工供地项目23宗,计划总投资95.21亿元,同比增长228.6%、371.1%;新入库工业项目68宗,计划总投资94.46亿元,同比增长70%、118%。

大亚湾:

大亚湾年度工业用电量104.3亿千瓦时、增长10.8%,保持快速增长。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7.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0.6%。39宗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实现投资额349.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7.5%。全年推动159宗项目落地开工,年度新增投资额99.2亿元。

仲恺:

仲恺稳步推进项目引建,产业发展更加稳健。全年获批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土地挂牌交易宗数分别居全市第一、第二,573宗项目顺利落地,宇豪新能源、砺剑新材料等28宗项目动工建设,德赛矽镨、广东华电等53宗项目竣工投产,75宗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进度。

文字:南方+记者 罗锐 卢慧 蓝单 张国威 乌天宇 廖钰娴 林文通 马发洲 于蕾

图片:南方+记者 梁维春 王昌辉

统筹:罗锐

编辑 糜朝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