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治疗被誉为“放疗皇冠上的明珠”,如今,这颗“明珠”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多处落地生辉。近日,广州泰和肿瘤医院晒出“成绩单”,华南地区首台投入临床应用的质子治疗系统已于前年完成了47例患者的临床试验;最近又有40多位患者接受治疗,其中15人已结束治疗,初步评估效果良好。接受质子治疗者最小年龄为4岁,最年长者为75岁。
放眼全球,作为放疗界的“重磅武器”,质子治疗是医疗机构实力的一大象征。在粤港澳大湾区,近年陆续有多家医院宣布布局质子治疗。公开资料显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质子治疗中心的数量将超过60个。质子治疗未来会成“红海”吗?
多家医院布局质子治疗
质子治疗作为肿瘤治疗方法的一种备受关注,其技术优势正日益扩大。质子治疗是利用高能质子束在介质中呈现能量传递过程的“布拉格峰”这一物理特性来治疗肿瘤,照射剂量更集中地沉积在肿瘤部位,这样的“定向狙击”方式能实现对肿瘤部位的“精准爆破”,具有极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相对于在穿透过程中会造成一定损伤的普通光子放疗,质子治疗能够更为精准地杀灭癌细胞,同时更好地保护癌灶周围的正常组织。
“首批接受质子治疗的患者中,难度最大的是儿童全脑全脊髓放疗。”广州泰和肿瘤医院院长钱朝南介绍。
4岁的女童琳琳(化名)在外院确诊为髓母细胞瘤,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后,在医生推荐下,到广州泰和肿瘤医院接受质子治疗。“针对儿童患者,可以最大限度保护儿童正在发育的器官和组织,尽量避免生长发育障碍、神经认知功能下降、内分泌功能失调、二次原发肿瘤等远期不良反应。”
作为华南地区首台投入临床应用的质子治疗系统,广州泰和肿瘤医院质子中心引进的是瓦里安新一代ProBeam设备配备超导回旋加速器、360度旋转机架及高速笔形束扫描功能,硬件水平跻身国际顶尖行列。
“我们参照国际和国内的最新诊疗指南,质子中心制定了围绕治疗前评估、放疗计划、放疗实施及放疗安全文化等一系列符合国际标准的操作指南。目前医院的质子治疗已实现全瘤种覆盖(具有适应症)、全年龄段覆盖(包括需要麻醉治疗的儿童患者)。”钱朝南表示。
据悉,首批接受质子治疗的患者来自海内外,涉及的疾病种类包括鼻咽癌、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软组织肉瘤、前列腺癌、肝胆管细胞癌、胰腺癌及髓母细胞瘤等,一个疗程的费用为29.5万元。
作为放疗界的“重磅武器”,质子治疗已经成为社会办医和公立医院抢占高端市场的“标配”。
公开资料显示,广东有多家医院正在建设或规划引入质子治疗设备。在社会办医领域,除了广州泰和肿瘤医院质子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佛山和祐国际医院也在加紧安装和设备调试,并宣布质子中心预计在2026年投入临床试验。
公立医院也不遑多让。有媒体报道,广州黄埔区将投资2.8亿元,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建设一个高度集成化的小型化质子治疗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沙院区此前也宣布,将配套建设广州质子治疗中心。同时,华南首家公立质子肿瘤治疗中心——深圳市质子肿瘤治疗中心计划2025年投入科研使用。
质子治疗未来市场在海外?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十四五”规划,全国计划配置41台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并额外新增8台专门用于社会办医疗机构。未来几年,质子治疗中心的数量将大幅增加,预计到2030年,中国质子治疗中心的数量将超过60个。
“从2020年质子核心部件吊装,到如今患者得以上机治疗,我们走过了漫长的一千多个日夜,其间的艰辛与挑战刻骨铭心。”广州泰和肿瘤医院放疗部主任袁太泽此前曾对记者表示。一套质子系统资金投入动辄数亿元计,从生产、运输、安装、设备调试到手续审批等流程,往往耗时三四年以上。医院扎堆布局质子治疗,是何缘由?
“质子治疗的需求远未被满足。”钱朝南指出,质子放疗作为一种成熟且安全的治疗手段,凭借其独特的生物学效应,在治疗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的肿瘤方面,展现出特殊的临床价值,尤其对儿童肿瘤患者意义重大。
据保守估计,全球接受放疗的患者中,有15%—50%的人可以从质子治疗中获益。目前,我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超过400万例,但全国质子治疗的总能力尚不足每年1万例。而在全球范围内,尽管儿童肿瘤每年新增病例仅占成人病例的1%,但儿童肿瘤的质子治疗人数已占到质子总治疗人数的12%—15%。
不过,质子治疗的布局存在“三道门槛”。钱朝南指出第一道“门槛”是资金成本高昂。据悉,该院质子放疗系统硬件建设成本超过4.3亿元,相应的建筑物造价也超过了3亿元,每年仅电费就需花费1000万元,每年的维保费用也超过2500万元。
第二道“门槛”是建设周期很长。泰和肿瘤医院从开工建设到医院开院耗时11年,再到质子系统投入临床运营又历经3年,总共耗时14年。这意味着资金需要对项目保持极大的耐心。
第三道“门槛”是优质人才短缺。质子治疗系统的运行尤其需要高水平的医学物理师,“为此我们医院专门从美国引进两位经验丰富的资深医学物理师。”
此外,质子治疗价格不菲,从可及性来说,也有一道“门槛”。
钱朝南表示,在首批接受质子治疗的患者中,只有两人获得商业保险的全额报销,其余均为自费。“医院开业之初已与近30家国际保险公司合作,为海内外患者提供直付服务。质子中心上线后,我们也在探索商业保险、分期支付等多元支付方式,提高治疗可及性,减轻患者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接受质子治疗的病人中,有不少是境外病人,主要来自中国香港、越南、美国等地区。
“目前境外病人占比不足10%,预计未来这一比例会大幅上升。”钱朝南介绍,“目前有不少香港患者选择来泰和肿瘤医院自费看病,为什么选择这里,一是有原研药,二是费用比香港私立医院更低、等待周期更短。我们觉得未来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服务来自香港的病人。”
同时,相比国外质子治疗的高昂价格,泰和肿瘤医院有定价方面的优势,对东南亚地区的患者来说,很有吸引力。“我们此前也接待过来自东欧、南美等地区患者的咨询,预计质子中心正式运营会吸引更多海外患者来大湾区接受治疗。”
随着大湾区多个质子中心陆续上线,未来是否会出现激烈的竞争?钱朝南介绍,相对于庞大的患者群体,目前该中心一年至多治疗2000名患者,远远不够。“我们期待有更多医院的加入,共同推动大湾区肿瘤治疗水平的提升。”
南方+记者 严慧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