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两会·委员说|古汉雄:加快食品加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南方+

关注>>聚焦2025年清远两会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传统产业中应用占比的不断扩大,食品工业也正加速步入工业4.0时代。清远是农业大市,农产品资源丰富,3月3日,在清远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议政发言环节,清远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清远市基层委员会主委、清城区政协副主席古汉雄分析了清远市食品加工业发展的短板,建议加快食品加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清远农业产业化水平,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0  南方+ 曾亮超 拍摄

据了解,清远全市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国家级食品加工业强镇6个、国家级产业园2个、省级产业园18个,数量居全省第3位,为清远食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清远市重点发展清远鸡、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清远丝苗米和连州菜心“五大百亿”主导食品加工业成效显著,2023年食品加工业综合产值增长超过30%,与此同时深入推进乌鬃鹅、桂花鱼、水晶梨、鹰嘴桃、东陂腊味、蚕桑、黑山羊、西洋菜、食用菌、淮山等若干个特色产业的发展。全市有60个规上食品加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稻谷、饲料、屠宰及肉类、精制茶和饮料加工五个方面,通过培育“清远好风土”区域公用品牌,有效推动了农业特色食品营销融合发展。

“我市食品加工业存在布局分散、规模小、链条短、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古汉雄直言,尤其是清远食品加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基础较为薄弱,企业间的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信息共享机制,导致信息孤岛现象普遍,限制了产业链的协同效率。

下一步如何破局?古汉雄建议,可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新材料、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等措施来提升食品加工业的竞争力,加快与新材料、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此外,数字化转型是提升食品加工业竞争力的关键,要制定食品加工业数字化标准体系,推广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应用,建立数字化培训体系,运用数字技术管理生产流程,实现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程追溯等。

“创新是食品加工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古汉雄还提到,要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链条,加强销售渠道建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互补;出台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研发补助等针对性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吸引和留住人才。

南方+记者 邓文燕

通讯员 郑协中

编辑 林伟杰
校对 刘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