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宣布将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如何吸引广大优秀学子、有志青年前来广东实现人生梦、见证中国梦?作为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广东共青团一直以来密切联系和服务青年成才成长,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中也迅速响应,积极担当作为。
2月27日,团广东省委召开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专题读书班,宣布今年将实施“1+6”工程,包括1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重点专题招聘活动,以及宣传推介、专项宣讲、志愿服务、岗位开发、交流实践和安居服务等6项主要任务,吸引人才“来广东、爱广东、留广东”,支撑服务“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落地实施。
线上线下推介广东就业创业机遇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广东GDP连续36年全国第一,经济总量大、产业多元化,提供了大量就业创业机会。如何让更多人关注、了解广东就业创业机遇?
成立揭阳籍大学生联络员队伍、打造青年硕士博士联合会、建成大学生人才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邀请在外学子参观本地企业和产业园区……近年来,团揭阳市委推出一系列举措,加强在外揭阳籍大学生的链接与服务,为他们提供深入了解当地发展机遇的窗口,吸引优秀青年回乡发展。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广东,“1+6”工程中提出,实施“粤聚英才青春宣传赋能工程”。依托拥有7500万粉丝的团属新媒体矩阵,全方位开展“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系列宣传工作,广泛吸引青年关注广东就业创业机遇。
与此同时,全年将举办不少于50场省外境外毕业生线上线下招聘宣讲会。与国内100所重要高校、粤籍在外大学生、国际顶尖高校毕业生及校友群体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开展岗位推介与高层次青年人才交流活动。
到广东来,才能真正感受到经济大省的创新发展活力。“1+6”工程中包含青年大学生在粤交流实践专项工程,目的是引导不少于5万人次青年来粤认识广东、熟悉广东。具体来讲,要开展“港澳青年看祖国”“展翅计划”港澳大学生实习专项活动,全年邀请不少于4万人次青年来粤交流研学、实习实践,鼓励更多港澳“首来族”来粤观察体验、成长发展。
同时,动员省外、境外100所高校参与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提供不低于3000个基层锻炼岗位。依托“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招募不低于1万名青年农村领域创客人才,全方位、链条式开展青年兴乡技能培训,做好兴乡青年人才储备。
针对海外青年人才,广东省青联副主席、省海外留学生青年联谊会会长赵淦森说,海青会已在“政务云”平台搭建起“引航计划”的程序框架,依托海外高校学联及协会等,建立了11个“海外联络工作站”,持续联络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168所海外高校学生。同时,各地可成立有自己特色的子平台,接入本地相关资源,实现全省信息高效互通,促进青年人才学术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青年人才初到广东就感受到“城市温度”,“1+6”工程明确指出,各地市团市委要积极提供城市礼遇包、优质岗位清单等宣讲素材,帮助省外大学生知晓广东人才政策。
吸引更多青年投身“百千万工程”
加大人才吸引力度,让外流变回流,才能真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长期以来,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为了补齐短板,广东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其中,首先要解决的便是普遍存在的乡村人才振兴困境。
“1+6”工程中提出,将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全年吸纳3000名高校毕业生,其中省外不少于300人,12个地市以及肇庆市、惠州市龙门县、惠东县、博罗县就业。重点参与促进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工作,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加力提速。
事实上,在动员青年力量入县下乡创业干事方面,团省委已有不少探索——
以“青年实干家计划”为引领,招募310名省内外重点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到县域基层单位实岗锻炼,推动10万省内外高校大学生到基层躬身实干,带动50万青年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下沉一线;
实施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面向全国招募超1万名高校毕业生前往粤东西北地区,参与开展为期2-3年的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工作;
构建“万名兴乡火种、千名兴乡创客、百名兴乡典型”进阶式兴乡青年育人模式,全省1000多名兴乡青年参与线下实训,遴选100多名优秀兴乡青年代表,配备专门导师开展为期半年的跟踪培养……
各地市也根据实际情况推出特色人才吸引办法。
广州从2022年起推出乡村运营青年CEO培育“蜜蜂计划”,重点面向在校大学生以及乡村创业青年进行培育。并根据当地发展实际设定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2024年该计划聚焦广州市“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重点培养乡村农文旅结合的创新业态如乡村咖啡、户外露营等所需的经营类青年人才,引导青年人才下乡、返乡、兴乡。
2023年,深圳面向本地创业青年及港澳创业青年,启动兴乡培育“青鹏计划”,通过理论培训、外出实训、项目路演等形式,引导青年在当地创业发展,带动提升乡村集体经济收入,探索一套兼具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去年,惠州成立了“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青年创业基金,总规模10亿元,首期规模5亿元,目前已启动投资运作。同时,还将谋划出台创业兜底政策,如果青年创业失败,他们的出资资金可由基金兜底代偿。并为创业项目提供包括战略规划咨询、市场渠道拓展、人才团队搭建等服务,助力青年创业项目在引领区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2025年,广东共青团助力“百千万工程”有了新规划——全年服务1万名青年提升兴乡技能,并投入不少于500万元额度资助兴乡创业项目;支持每年招募派遣300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重点服务粤东西北部分县;全年新增动员100名博士生、200名硕士生到县域一线岗位实习实践。
2024年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启动。
开拓就业机会、提供青年安居服务
人才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用得好。“1+6”工程中提出,将实施共青团促就业专项工程,主动与在粤央企、省市国企团组织对接联络,协调动员共青团联系的青联、青商、青企成员企业,全年开发不少于1万个在粤工作优质岗位,适时灵活举办各类招聘会,推动人才吸纳工作落地。
人才选择广东,既是对事业的追求,更是对生活的选择。
不久前,“深圳为求职应届生免费提供15天住宿”的话题冲上“热搜”成为关注焦点。起因是2月23日深圳在“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为到深圳求职的应届毕业生提供免费住宿天数,从7天延长到15天。
其实,深圳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免费住宿已实施了12年,2013年12月深圳共青团在全国率先推出“青年驿站”为来深求职应届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就业帮助及城市融入服务。并且相继推出“青年驿站”“深梦启航”“深梦扬帆”等“深梦”系列公益活动解决高校毕业生阶段性、过渡性的居住需求。
让人才进得来、住得安、留得下、能成业,是一座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1+6”工程明确,将实施“青年安居计划”住房服务工程,由全省各级团组织,全年筹集可面向青年申请的青年驿站、保障性租赁住房、优惠型社会化租赁住房、人才住房等各类房源5万套,为高校应届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在广东就业安居提供住房保障服务,保障青年到粤发展。
系列明确目标、扎实行动,全方位吸引保障优秀学子、有志青年来粤追梦圆梦。
南方+记者 刘汉能 李秀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