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港澳青创企业给予创业奖励、对港澳青年定期给予居住补贴;
探索落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制度;
建设国内首个“海港客运+跨境直升机”复合型口岸,打造全球首个开放式“AI+无人船”示范基地……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考察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提出的“三个要看、三个有没有”,前海近日重磅发布《前海建设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2025年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围绕加速推进深港“民生领域一体化融通、规则机制一体化衔接、市场一体化建设”等提出23项重点任务共90条具体措施,为香港发展拓展新空间、注入新动能。
2023年底发布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首次将“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确定为前海战略定位之一,为深港合作按下“加速键”。2025年是深圳特区成立45周年、前海合作区成立15周年,也是深港合作迈入新阶段的关键时间节点。
“深港融合最理想的状态是‘1+1>2’,大家实现共赢。如何更好地了解香港社会、企业和居民到前海发展的需求,在不同领域与香港衔接对接,是前海一直思考的问题。”来自香港的深圳市前海管理局首席港澳联络专家黄梓谦认为,《行动方案》能不能落实到位,香港各方的支持、配合和信任不可或缺。
“此次我们征求了香港有关方面意见,并大量将这些意见融入和吸纳进来。”黄梓谦希望通过《行动方案》向香港各界传达前海对全面加强与香港合作的决心,并以此为契机挖掘更多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领域之间的深港合作需求、创造更多深港共赢机遇。
第十四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中手游联合创始人兼副董事长冼汉迪认为,“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其核心在于突破传统合作模式,推动规则机制、基建设施、民生领域等全方位融合。《行动方案》涉及创新创业、就业保障、交流实习、子女就学、医疗和住房等,从多个维度提出了完善且切实可行的措施,很好地把握了这一战略定位。
“《行动方案》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产业协同的‘加速器’和民生融合的‘桥梁’。接下来的关键在于落实到位,并且要缩小信息差,确保香港青年能充分了解这些政策的具体内容和申请流程。”冼汉迪说。
前海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以改革开放为主责、现代服务业为主业、深港合作为主线。
港人在前海不仅可享“港人港税”,更可适用“港资港法港仲裁”;工程建设、涉税服务、文化旅游领域等25类港澳专业人士经备案(登记)即可在前海执业;前海“港澳e站通”在香港可提供内地政务服务368项;拥有9所国际学校;10家港澳及国际医疗机构可提供港式全科诊疗服务,并联动南山、宝安50家医院推出便利港澳居民就医服务。
特别是2024年8月推出的重塑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1510”发展模式,面向港青港企推出“1元入驻孵化、5亿组建基金、1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等措施,真金白银扶持香港青年创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创新创业平台。
截至目前,前海已累计拥有注册港企近万家。前海梦工场累计孵化香港创业团队892家,占比超过六成;连续九年举办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参与的香港项目累计达2500个,累计发放香港青年扶持政策3.5亿元人民币。
同时,前海已开通10条港澳跨境巴士、口岸接驳巴士、一站达专线,6条地铁线便利换乘至香港,开设4条往返香港的海上客轮航线,开通由深圳国际机场来往香港国际机场的跨境直升机航线,跨境交通体系不断完善。
根据《行动方案》,到2025年底,香港居民在前海就业生活更加便利,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强化,市场一体化进程显著推进,协同协调发展模式更加完善,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更为紧密,一批标志性、带动效应强的项目加速落地,对大湾区合作发展的引擎作用日益彰显。
在“便利香港居民生活就业,推进民生领域一体化融通”方面,《行动方案》从支持香港青年创业、就业、交流实习,提供就学、就医、住房保障,营造衔接香港的生活环境及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8项任务、28项具体举措。
比如,政策方面,将加强与香港特区政府创业政策协同,对符合前海港澳青年政策要求的港澳青创企业给予创业奖励,对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定期给予居住补贴;结合实际情况,专门面向港企集中配租保障性租赁住房;为在前海工作和居住的香港居民子女提供入学(入园)保障,以及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服务提供者以独资、合资等方式在前海设置医疗机构等。
平台方面,将深化建设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香港大学青年科创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前海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前海香港青年发展中心等平台,新增一批转化创新成果及创业孵化项目,为香港青年提供全方位支持。
项目方面,将依托前海交易广场3万平方米商业空间,促进香港“老字号”等商业机构集聚,建设港式商业街区;推动蛇口码头建设成为国内首个“海港客运+跨境直升机”复合型口岸;将前海粤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升级为国家级大赛、高质量举办前海香港青年设计师竞赛等。
在“促进各类要素跨境流动高效便捷,推进规则机制一体化衔接”方面,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从推动深港金融、数据、跨境贸易、法律及建设领域规则衔接、标准对接等方面提出8项任务、28项具体举措,健全深港共商共投共建共享共赢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其中,政策方面,将深入实施“前海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试点政策”“深港征信通”“深港私募通”等金融方面政策,探索落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制度,在医疗、金融、教育等领域率先开展深港跨境数据传输试点,并深入落实前海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和港人港税政策。
平台方面,将推进国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和前海可信数据空间见证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国家级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深圳)在前海挂牌运行,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涉外律师学院等。
项目方面,将推进前湾十单元学校、妈湾十九单元学校等深港合作建设试点项目完工并全面评估,协同香港建筑环保评估协会对前海建筑项目开展建筑环保评估试点,联合香港共同成立前海深港合作基金等。
在“加强与香港产业协同联动,推进深港市场一体化建设”方面,聚焦服务香港“三中心一高地”建设,从深港金融业、会展业及商贸物流、科技服务业、专业服务业、新型国际贸易、现代海洋产业、健全一站式港企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7项任务34项具体举措,推动前海实现深港“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链成一体,为香港经济赋能。
其中,政策方面,将推进“金融支持前海30条”扩面增量,实现“前海港企贷”“不落地购汇”等试点业务规模扩大,更大程度惠及港人港企;出台支持会计、咨询、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机构集聚发展的政策举措,研究制定支持港资企业创新发展专项政策。
平台方面,推动建设具有深港合作特色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平台,支持前海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建设,深化打造前海深港建设规划设计平台,建设香港中小企业赋能中心,优化前海港企服务总站功能,拓展“前海港澳e站通”功能,建成深港跨境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深圳企业海外综合服务平台——深圳·前海e站通”等。
项目方面,将重塑前海企业公馆、深港创新中心等平台功能,打造前海港资(外资)功能性创新总部基地;与香港大学等机构探索共同打造全球首个开放式“AI+无人船”示范基地,打造前海深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联合香港在前海打造直播电商示范基地、深港影视产业基地等。
第十四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中手游联合创始人兼副董事长冼汉迪:
“支持在前海开展数据跨境流动试点”
第十四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中手游联合创始人兼副董事长冼汉迪认为,前海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为香港企业及人才创造“类似香港”的营商环境,降低了适应成本,使其能够更顺畅地进入内地市场,成为香港拓展发展空间的关键支点。而《行动方案》措施全面,将进一步深化深港融合。
“比如,科技合作方面提出成立前海深港合作基金、设立创新载体和平台、算力服务支持等,以及探索‘AI+海关智慧监管’‘AI+无人船’等多个应用场景和合作模式,呈现出‘优势互补+生态共建’的特点,可以强化深港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协同与互补性,在前沿领域突破提升深港竞争力。”冼汉迪说。
他也非常关注跨境数据流动。“方案提出促进深港跨境数据高效便捷流动,包括‘负面清单’制度、数据传输试点、平台建设等,遵循‘安全可控+价值释放’,是技术赋能与规则创新并举。我非常支持在前海开展数据跨境流动试点。”
此外,他还认为方案在青年交流方面体现“情感认同+机会供给”、在文化交流方面体现“互动互鉴+融合创新”、在人员互动方面体现“合作协同+成长发展”。“方案提出常态化联络机制、‘公务员交流计划’、拓展港澳和外籍人士参与前海区域治理途径等,都是增强深港两地人员互动与融合的重要举措。”冼汉迪说。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教授梁美芬:
“推动深港跨境法律规则衔接”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教授梁美芬一直关注前海发展,曾作为前海法院的专家调解员参与过跨境商事纠纷案件处理,对前海可适用普通法完成调解的高效,印象深刻。
“前海在大湾区率先实现‘港资港法港仲裁’,探索‘港区陪审’‘港区调解’制度,先后聘任81名港区陪审员、累计参审案件1111件,聘请49名港澳台地区及外籍特邀调解员参与调解跨境商事纠纷2811件。”梁美芬对《行动方案》中提及的“深化深港跨境法律规则衔接”予以肯定,认为前海已建立全国首个域外法适用体系并积累了成熟经验,未来可进一步发挥优势,并推动香港普通法在涉外案件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三大男高音之一莫华伦:
“深港应实现更多舞美资源共享”
《行动方案》中提到支持符合条件的香港演艺团体在前海演出等措施,为深港文化协同创新提供发展空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三大男高音之一莫华伦表示,前海国际人才港可以为符合条件的香港商协会提供免费的入驻空间,并透露其担任主席的中国音乐家协会香港分会马上要入驻前海。
“前海的滨海艺术中心、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等演艺空间硬件条件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可有效缓解香港演出场地紧缺问题。”莫华伦希望深港两地能进一步加强文化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制作演艺作品,实现更多舞美资源共享。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青年企业家协会创会主席、锡兰集团董事长凌俊杰:
“共建研发中心极大促进深港产学研合作”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青年企业家协会创会主席、锡兰集团董事长凌俊杰认为,《行动方案》中提及深入实施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1510”发展模式,真金白银助香港创业青年圆梦,非常有吸引力。
“作为香港菁英会前主席,我一直与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保持紧密合作,每年推荐十多个团队落地前海。目前,香港已有世界百强的大学与前海共建研发中心,这将大大促进深港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香港学术研发能力及深圳产业链优势。”凌俊杰说。
南方+记者 张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