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州立足当地区域发展特点、文化资源禀赋,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整体格局,融合农文旅要素,打造“一核二屏五带多点”乡村文旅发展格局。去年,高州上榜广东省首批18个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省级试点名单。
2月23至25日,2025年高州市两会召开。高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为引领,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高州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古荔枝树保护、传统文化产业升级、智慧赋能文旅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推动高州擦亮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焕发时代活力。
保护传承
深挖特色资源
在高州,高凉人文源远流长、厚积薄发,也催生了蓬勃的旅游事业,一景一物成就了当地村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冼夫人文化、“中国荔枝之乡”金字招牌,是高州历史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特色名片。
在“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的故里,高州打造了以冼夫人文化为核心的“好心高凉”文化品牌,修缮了一批冼夫人相关文物古迹,建设了一批冼夫人文化项目。高州冼夫人文化游入选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
高州市人大代表、中共高州市委党校四级调研员钟平认为,高州市历史名人辈出,要重视历史名人的研究整理,建设相关的遗址和纪念设施。如潘茂名、冼夫人、冯宝、冯盎、高力士、丁颖、朱伯儒等。在镇村,重视各村文化设施建设,如建立村历史文化展览馆,展示村历史沿革与演变,重视各村现存古建筑的保护修复工作,推动加强历史文化建设,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高州是全国荔枝的核心产地,荔枝品牌价值达122.2亿元。把古荔枝树当成宝,在高州有深厚的传统。高州有2000多年的荔枝种植历史,经过科学调查,高州共为2023株古荔枝树登记建档,划定生长较为集中的荔枝古树群26个。其中,根子镇古树群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
高州市政协委员、高州市燊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焱宗认为,古荔枝树对种质资源保护的意义非凡,原生荔枝品种的多样性是种质资源基因库的需要,是荔枝选种、育种的优良材料,保护高州市古荔枝树种质资源具有高研究价值和经济效益。在高州,随着“国字号”展览馆的落户、柏桥荔博园的建设,古荔树保护有较好基础,建议推动高州市古荔枝园申请递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让“活”的历史博物馆更好地传承下去。
业态多元
拓展文旅联合推广体系
去年,首届农事运动会在分界镇火热开赛,泗水镇滩底古荔园乡村嘉年华引人趁“墟”而入;荔枝文化节、龙眼文化节、丰收节等一系列乡村活动激发文旅发展潜力;“婚姻登记+文旅”、“杏花研学”、民宿经济等培育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抓住短剧的风口,“金荔杯”中国(茂名)首届短剧邀请大赛在高州泗水镇滩底村向全国发出征集……一项项活动赛事,奏响了高州文旅交融的乡村振兴“田园交响曲”。
以滩底村探索的短剧经济为例,高州市人大代表、泗水镇党委书记钟宁认为,短剧产业不仅是“拍戏赚钱”,更是通过资源活化、技能赋能、文化自信三重驱动,为群众带来经济增收、能力提升、生活改善等综合效益,是实现“家门口致富”的创新路径,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滩底模式”。
今年,高州市发布推进滩底整村运营和支持“三农”微短剧经济发展的有关工作方案,并出台25条措施,保障滩底整村运营和“三农”微短剧经济发展,深入探索乡村运营新模式新路径。钟宁建议打造泗水镇大联滩底村短剧产业服务链,通过提升乡村建设,打造多元化业态,做好服务保障,构建“内容引流—场景消费—产业增值”全链条,创新打造复合业态,形成“生产体验—餐饮消费—文化展示”一体化空间的“滩底模式”。
站在时代的潮头,加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更需国际视野。目前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澳门旅游局联合推出十条大湾区“一程多站”精品线路,深茂铁路江门至茂名段已经建成,茂名高州融入了大湾区2小时生活圈。高州市政协委员、澳门茂名海外联谊会理事长施晓州建言高州,建立大湾区文旅联合推广体系,通过“一程多站”旅游线路(澳门—江门—高州),将冼夫人文化、年例文化纳入大湾区文旅官方推荐名录“文化+旅游”,推动文旅产业升级。
智慧文旅
培育消费新场景
时下,智慧旅游迸发新活力,以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旅游新玩法,让游客获得更丰富的游玩体验和更便捷的出行服务。
高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冼夫人文化、木偶戏、年例文化等丰富形态急需新技术赋能焕发新生。但目前还存在着文旅融合深度不足,景区体验以静态展示为主,沉浸式、数字化互动项目稀缺的瓶颈。施晓州建议,对接“智慧文旅”,推动“产业协同创新”,激活文化经济双循环,培育文旅消费新场景,打造“非遗新业态”模式。让每一位大湾区的居民和国际客人都能够领略高州优质的传统文化,全面提升高州文化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施晓州说,借鉴澳门“夜间经济”模式,在高州打造“冼夫人文化光影秀+岭南美食夜市”,配套澳门特色餐饮入驻,延长夜间消费时段,提升夜间旅游收入占比。同时利用科技创新赋能文旅产业,鼓励通过AR及VR技术、无人机航拍、服务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等应用为游客提供别具一格的高品质、多样化的旅游休闲体验,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吸引力。
去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低空经济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增长引擎。在众多应用场景中,低空文旅产业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成为低空经济领域最具实践价值与前景的产业之一。
今年1月,高州市推动成立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加强对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领导,统筹谋划全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高州市政协委员、民盟高州市委直属支部主委林凤鸣认为,在文旅方面可结合高州市的红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积极构建低空旅游网络,规划一系列低空旅游线路,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从而推动高州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叶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