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工作与每位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025年汛期即将到来,今年,东莞将如何更好地防洪排涝?目前,全市易涝点整治情况如何?
2月26日-28日,2025年东莞两会举行。两会期间,东莞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陶谨接受南都专访时透露,当前东莞正加速推进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配套工程建设和收尾工作,进一步巩固“双水源“和“供水一张网”格局,持续提升供水安全保障韧性。
“双水源”保障格局基本成型
南都:去年,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通水,东莞市民喝上了西江水,东莞也告别了仅靠东江单一供水的局面。今年在这项工作方面还有哪些计划?
陶谨(东莞市水务局局长):去年,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通水,松山湖水厂、芦花坑水厂相继投入试运行,东莞市民成功喝上西江水。在现有的东江水源基础上,东莞形成以东江、西江水源为主,本地水库水源为辅的水源格局,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提升。
此外,水务局超额完成供水管网连通工程建设目标和新建、改造老旧供水管网目标,全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至9%,新增完成7830户生活用水抄表到户管理,切实保障供水安全。
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配套工程建设和收尾工作,进一步巩固“双水源”和“供水一张网”格局,同时启动25座主力水厂设备及工艺改造项目施工,加速完成供水管网更新改造600公里,持续提升供水安全保障韧性。
全市共已完成150个易涝点整治
南都:内涝整治一直备受关注。去年,东莞在内涝整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今年有何规划?
陶谨:近年来,我们把加强内涝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加强顶层规划,整体发力、统筹推进。
在排水防涝体系建设层面,我们启动《东莞市防洪(潮)排涝规划》《东莞市市区内涝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引领和统筹指导排水治涝。
流域区域洪涝统筹体系层面,我们坚持防御外洪与治理内涝并重,打通东引运河、寒溪河的关键节点,降低外河水位,避免水位顶托,加大涝水排放速度,加快城区重点内涝整治项目推进力度,推进市区内涝应急整治三期(新开河系统)南侧分流工程、新基河片区内涝整治工程等重点项目工程建设,推动项目早日完工投入使用,并发挥工程效益。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细化市、镇两级管理主体,落实排水防涝安全责任人,和“一页纸”应急预案,建立常态化抽查监督和约谈通报机制,提升排水设施维护管理和内涝应急管理水平。
截至2024年底,全市157个易涝点整治工程已完成150个。其中,2024年完成了东城街道榴花公园易涝点、企石镇湖滨南路启达工业园、嘉宏锦城片易涝点、茶山镇站前路易涝点和生态园大道超横路口易涝点等4个易涝点的整治工作。
目前,还有6个在建易涝点,其余1个易涝点正在抓紧推进前期工作。内涝整治将有效缓解暴雨期间内涝对市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内涝灾害带来的损失,提升东莞应对暴雨的防涝能力。
按照实施计划,今年将争取完成莞城街道八达路澳南二路口、兴贤街、雍华庭片区和草塘公园易涝点、常平镇仁和水上游易涝点以及黄江镇聚富路易涝点等6个易涝点主体工程并投入使用。
全面排查隐患,加强排水管理
南都:2025年汛期即将到来。今年在防洪排涝方面有何计划?目前做了哪些工作?
陶谨:为做好2025年度汛前准备工作的有关要求,我们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的原则,全面压实责任链条,强化风险防控,扎实推进汛前准备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压实防汛责任。更新全市118宗水库、126条4级以上堤防、65座大中型水闸、93座中型泵站防汛“三个责任人”名单,落实各镇街(园区)排水防涝管理责任,更新易涝点“三人小组”(水务、城管、交警)名单,确保责任到岗到人。
二是全面排查隐患,筑牢安全防线。利用非汛期窗口,开展水务领域隐患排查工作,累计派出检查人员约1240人次,成立5个由局领导带队的督导组,重点围绕在建水务工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阻碍河道行洪、内涝隐患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检查,分片区督导镇街(园区)隐患整改,确保问题闭环管理。
三是完善“四预”体系,提升防控效能。强化预警预报,对重要河道、易涝区域的监测站点进行查漏补缺,完善监测监控设施,目前共设置涵盖雨量、水位、流量、潮位等要素在内的自动监测站点535个,接入可覆盖重点水库、堤防、易涝点等工程和重点地段的视频信号共1431路,实现实时动态监测预警。
四是夯实应急保障,提升处置能力。强化物资储备;全市设置市级三防物资仓库3个,镇级34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仓库11个,储备物资设备总价值约4900万元,落实专人管理,确保“调得出、用得上”。建强抢险队伍;组建水上抢险救援队、供水应急抢险队、水利工程应急抢险队、排水防涝抢险队等4支专业抢险队,完善应急抢险机制。充实技术力量;建立涵盖水工、给排水、水文等6类专业共计43人的专家库,为防汛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去年1881宗水利部及省河湖“四乱”问题图斑已全部销号
问题:去年,在河湖整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今年有何计划和目标?
陶谨:围绕中央和省对河湖管理保护工作的要求,我们科学谋划、周密部署,全力推进河湖“四乱”(乱堆、乱占、乱采、乱建)问题的清理整治。
从2021年开始,水利部、省水利厅采用遥感对东莞主要河流进行“四乱”问题监测,并定期将新发现的河湖“四乱”问题整理形成问题清单交办。2022年以来,东莞自我加压,将“清四乱”工作范围扩大到全市624条河涌,118个中、小型水库。
2024年,水利部共下发河湖“四乱”问题801宗,省水利厅累计下发河湖“四乱”问题1080宗。收到下发通知后,市水务局迅速将问题图斑下发属地镇街(园区),开展现场核查及整治。截至2024年12月底,水利部和省水利厅下发的1881宗河湖“四乱”问题图斑已全部销号,销号率100%。
2024年,市水务局开展了12期“河湖保洁日”活动,举行了两轮河湖大保洁行动,参加活动人数超15万人次,清理河岸水面垃圾及水浮莲超2200吨。
2025年,将持续推进河湖保洁,在落实好每月“河湖保洁日”活动的基础上,以重要节假日为推动节点,全面清理辖区内所有水域的漂浮物和垃圾。
力争今年评定一批省级绿美碧带项目
南都:目前,全市绿美碧带建设情况如何?今年有何推进计划?
陶谨:市水务局科学谋划碧道建设,碧道建设纳入市委重点工作、市政府硬任务重点推进,去年共完成年度80公里碧道建设任务。
基于碧道建设提升打造绿美碧带,东城街道同沙水库碧带、石排镇东江碧带建设项目纳入省级项目库,编制完成实施方案并报省河长办备案,于2024年年底完成项目建设。预计今年将完成申报评定工作,积极谋划下一批省级绿美碧带建设项目。
我们将依托碧道规划建设网络,逐步升级打造绿美碧带,有序推进碧带项目建设,力争2025年评定一批省级绿美碧带项目。
采写:南都记者 田玲玲
(受访者供图,除署名外)
南都东莞两会报道组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