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上午,东源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县工人文化馆召开,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大荣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总结了哪些经济社会发展新突破,又透露了哪些高质量发展新信号?南方+东源频道梳理出2025年东源县政府工作报告精要,带你一文速览。
数读2024年成绩单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95.2 亿元、同比(下同)增长4.8%。
农业总产值58.77亿元、增长8.6%。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5亿元、增长4.8%。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2亿元、增长10.3%。
(一)内外兼修促融合、固根本,“百千万工程”更加扎实
11个“百千万工程”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在全省率先动工建设,首批9个环城郊野经济带项目顺利开工。
40个省级典型村加快建设,新增美丽宜居村26个、特色精品村24个。
灯塔盆地灌区东源县片区全线通水,灌溉保证率90%。
建成高标准农田2.66万亩,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2.95%。
多项重点现代农业项目建成投产,全县生猪出栏超51万头,水产品总产量超1.5万吨
全县茶产业年产值达12亿元、综合产值达16亿元。
全县富镇强村公司承接业务金额2300万元,带动村民就业1060人、增收超260万元。
(二)持之以恒抓改革、优环境,“融湾”“融深”更加深入
“扩权强县”赋能改革稳步推进,形成“县直报省、省直达县”事项46项,申请下放乡镇执法等事项近300项。
147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门办理”,1050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49项事项实现“县镇村三级联办”,605项事项实现即收即办。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扎实推进,整合优化入库子项目230个。
完成农村公路单改双9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7公里。
投资2.27亿元,新(改)建供电线路786.5公里。
新引进超亿元工业项目16个、总投资额35.1亿元。
新增跨境电商企业8家、销售额达3000万元。
(三)持续用力拓平台、强实体,当家产业更加厚实
在全市产业园区用地整治行动考核中排名第一,三年累计盘活存量产业用地1563.3亩、任务完成率112.5%。
21个项目开工建设,20个项目竣工投产,30家企业完成技改投资约6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6家。
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博士人才、专家人才等36人。
招录高层次医疗、教育人才48人。
(四)齐心协力守青山、护绿水,生态优势更加凸显
县镇村种植乡土树种31.3万株,发动社会各界建设主题林52个。
新丰江水库、东江干流水质分别保持地表水Ⅰ、Ⅱ类标准。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及10个市考断面水质优良率均为100%。
全县屋顶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容量198兆瓦。
完成油茶新造、低改及抚育4.3万亩,产值超4.4亿元、增长14%。
(五)千方百计挖潜力、添动力,文旅融合更加出彩
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示范所(站)44个,全国、省级文明镇(村)均新增4个。
万绿湖风景区成为全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龙岩和康禾云溪旅游区分别晋升国家4A级、3A级景区。
开展2024河美共赢篮球联赛338场次。
全县全年接待游客42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13亿元。
(六)用心用情办实事、惠民生,群众福祉更加殷实
全年民生领域支出46.2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24%,3场“面对面”主题座谈会解决民生问题284宗
城镇新增就业3816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25个。
新增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家、长者饭堂6家。
新增公办学位2520个,整合优化乡镇教育资源布局,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幼儿园)24所。
新建乡镇卫生院医养结合中心2家,13家乡镇卫生院、82家村卫生站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250家公建村卫生站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七)竭尽全力防风险、守底线,社会大局更加稳定
办结中央信访联席办督办案件75件,化解信访积案69件,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排查多领域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124个、整改率达100%。
为劳动者追回工资待遇超5187万元。
4个保交楼、16个保交房项目全面完成,房屋交付率达100%。
(八)驰而不息转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更加过硬。政治建设持续强化。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8件、政协委员提案58件,办复率均为100%。
主动公开政务信息4700多条,办理12345热线群众诉求超2万件,事项时限内办结率99.99%。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2025年重点工作
(一)聚焦兴业强县富民,全力擘画“百千万工程”“实景图”
提升县城综合集聚力。
完善县城内联外畅交通路网,打通一批“断头路”。
提升镇村风貌吸引力。
新打造特色精品村10个,85%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有序推进4个农村集中建房试点工作,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好之地。
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
坚持产业兴农,推动板栗、丝苗米、茶叶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扩容提质,力争带动年产值分别超3.4亿元、5.88亿元和12亿元;大力发展特色养殖,确保生猪产能超56万头。
(二)聚焦制造业当家,全力打好产业建设“大会战”
提升招商引资实效。
力争全年引进超亿元工业项目16个以上、其中超5亿元项目2个以上。
强化项目服务保障。
推动15个项目开工建设,在建项目加快建设,15个项目竣工投产,新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50%以上,确保工业投资完成52亿元以上。
建强园区承载平台。
力争园区三期累计平整土地1000亩以上。推行“带方案”及“标准地”出让等新模式,实现“交地即开工”。探索“管委会+公司”工作机制,力争全年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3%以上。
壮大主导产业集群。
推动先进材料产业园创建省特色产业园,力争打造百亿元产业集群;加快设备生产企业上规,确保全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超17亿元;做大做强已有龙头企业,确保全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15亿元;支持企业延伸开发果蔬饮料、茶饮料等多种水饮料产品,引导东瑞向下延伸发力预制菜产业新赛道,确保水饮料及食品产业产值超19亿元。
培育发展新型业态。
规划打造以数字创意等为核心的县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强与低空政务服务、智能集群无人机产业等领域头部企业的合作。谋划发展环城郊野经济带,推动产城融合。
(三)聚焦投资消费,全力激发扩大内需“源动力”
扩大有效投资。
推进31个省、市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完成年度投资45亿元以上。
提振消费活力。
推动万达广场申报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巩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和国家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成果,推动乡镇商贸提质升级。
壮大市场主体。力争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800户、全国“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30户、“个转企”10家。
(四)聚焦改革创新,全力凝聚振兴发展“正能量”
持续深化重点改革。
最大限度盘活国有资产,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有序推进县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提升“就近好办”政务服务改革,探索“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新模式。
持续强化要素保障。
推进“镇事县办”“镇事直办”工作机制,抓好船塘镇岭头村1000亩、柳城镇柳星村300亩“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力争全年盘活闲置土地超200亩。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
力争全年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5家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3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家。
(五)聚焦“软”“硬”联通,全力塑造“融湾”“融深”“新优势”
完善交通设施。
加快推进国省道项目建设;谋划实施长深高速东源出口连接线改扩建工程,全面建成绿美环县路。
深化合作共建。
扎实推进“双百行动”,力争转化科技成果5项以上。力争盐田东源共建产业园生活用纸加工项目6月建成投入使用。
扩大外贸外资。
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粤贸全球”等海内外展会,助力企业稳订单、拓市场。
(六)聚焦绿美生态建设,全力当好绿色崛起“主力军”
深化绿美东源建设。
力争年内完成林分优化提升7万亩、新造林抚育5.84万亩、森林抚育提升6.56万亩。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
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和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稳定在100%。开展全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争全县问题养殖场清零。
深化绿色低碳发展。
重点推动林下种养、林下采集加工等传统产业,力争年内完成油茶新造林2.9万亩、抚育提升1.6万亩,培育林业龙头企业1家。全力打造绿电直供“零碳产业园区”。
(七)聚焦文化引领,全力提升乐游东源“知名度”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围绕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丰富高质量文化供给。
打造环万绿湖生态圈。
用好万绿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金字招牌”,锚定打造世界级“湖泊+”高质量旅游景区目标,推动内湖、环湖、滨湖联合发展。
推动农文体旅融合发展。
积极打造东源县农文体旅融合发展先行示范样板。推动南园古村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东源美宿”品牌。鼓励支持糖巢创客社区申报市级文化产业园区。
(八)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答好群众福祉“满意卷”
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500人以上。
多举措建设健康东源。
推动县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甲等服务能力水平,5家乡镇卫生院、47家村卫生站达到国家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标准。推动4家乡镇卫生院中医馆、35家村卫生站中医阁建设。
多层次健全社保体系。
完成1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力争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60%以上,建设县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九)聚焦安全稳定,全力筑牢平安建设“防火墙”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整理:郭雨欢
通讯员:东源人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