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视角”看丰顺营商环境优化

南方日报 南方+

看着厂房隔壁的空地,广东丰亿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彭弼文心里相当有谱。这一空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将由丰顺县万洋众创城按照广东丰亿科技有限公司需求进行定制建设。

2024年1月,广东丰亿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产,不到一年公司便决定增资扩产。“我还不断介绍周边的朋友过来丰顺投资兴业。”彭弼文笑着说,“来丰顺就对了,没有后顾之忧。”

为何对?先看丰顺2024年的发展数据。2024年,丰顺县GDP增长6.5%、工业增加值增长16.4%,两项指标增速位列全市第一。

坚持产城融合、城产一体,丰顺高标准建设梅州丰顺产业园区。袁群华 摄

坚持产城融合、城产一体,丰顺高标准建设梅州丰顺产业园区。袁群华 摄

为何对?再看丰顺2024年的政务服务。2024年,丰顺创新实施政务服务“首问负责制”改革,推行“千名干部挂千企”服务机制,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当然,营商环境好不好,丰顺自己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让企业和群众来评判。就此,南方日报记者深入丰顺进行实地采访和调研,从“三重视角”看不断优化的丰顺营商环境。

▶▷看干部作风

“让企业群众办事舒心又顺畅”

“实施力度不减,监督力度不减。”谈及新一年的政务服务,丰顺县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局长傅丽文语气坚定,充满信心。

营商环境优化,久久为功。2024年,丰顺紧紧围绕省、市工作部署,携手各级各部门推出更多惠企政策、便民举措。3月底,丰顺县印发了《丰顺县推行政务服务首问负责制改革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实施方案》,深入推行政务服务“首问负责制”改革。

“站在企业、群众的角度,以专业的能力、热情的态度给他们指引、提出建议,让企业、群众办事舒心又顺畅。”傅丽文介绍,深入推行政务服务“首问负责制”改革关键看干部,干部的作风、干部的干事劲头直接关系到服务的成效。

对此,丰顺县优化服务流程,并构建起一套严密而高效的监督机制,对于在“首问负责制”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行为,坚决予以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秉持“以经营城市的理念经营产业园”的发展思路,丰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园三平台”。 受访者供图

秉持“以经营城市的理念经营产业园”的发展思路,丰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园三平台”。 受访者供图

“首问负责制”实施周年之际看成效,主要有两点:一是丰顺干部工作作风得到有效提升、工作干劲得到有效激发。二是首问责任人或首问负责部门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和环节,减少了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和流转时间,办事效率得到提高。

“新年好,又见面啦!”喝着茶,威富集团丰顺分公司总监罗焕文和丰顺县招商和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哲如同老朋友一样,没有丝毫生疏,聊着企业发展和产业链招商事宜。

2023年3月17日,威富智慧创新园项目正式签约落户丰顺,2023年5月24日正式动工,2024年9月项目正式投产,第二个月实现上规。

在罗焕文看来,这每一个时间点既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更是丰顺县各级部门给予的支持。“新的一年将重点提升一期项目产能,力争全年实现3—4亿元产值。同步加快二期项目投资进度,全力推动丰顺电子电声、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的强链补链。”罗焕文直言,在丰顺这块发展沃土上,企业只管放宽手脚谋发展。

这份底气,源于丰顺的“跟办帮办”机制。

简单来说,便是丰顺县对每一个签约项目安排一个专班全周期服务,全程跟办帮办营业执照、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做到态度好、速度快、温度暖。

“有事必登门、平时多服务、无事不打扰。”张哲解释,这15个字不仅是他们服务企业的宗旨,更是丰顺县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写照。他进一步解释,不打扰并不代表政府就没有把企业记在心上,而是在尊重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上,通过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方式,在更合适的时机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张哲举例说:“比如,我们会定期收集企业的需求和困难,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共性问题,然后集中力量进行解决。同时,我们也会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企业发展趋势,适时组织政策宣讲、技能培训等活动,帮助企业把握市场机遇,帮忙拉业务,提升竞争力。”

没错,帮助企业拉订单,同样是丰顺招商和服务的重要一环。过去一年,丰顺力促子谦、泰昌、龙宇、锦顺等6家企业达成近3亿元的业务合作,扩大了企业投资和生产线。

“要把企业当作是自己家的,提前去做企业的工作,企业想不到的我们都要尽量想到。”张哲介绍,2024年,丰顺新签约项目50个、计划投资135.5亿元,纳统项目43个、计划投资86.49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看企业感受

“既是投资者也是招商员”

2024年1月投产,当年实现产值1.15亿元。作为一家专业生产不锈钢液压铰链系列的企业,广东丰亿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升级改造生产线,实现了所有制作工序的串联,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远销印度、越南等国家。

看到在丰顺发展的利好,彭弼文做了一个决定:增资扩产,再买一栋厂房。为何选择购买一栋厂房呢?当我们拉开丰顺产业园的发展蓝图时,便能找到答案。

坚持产城融合、产城一体,丰顺高标准建设梅州丰顺产业园区和国际声谷、万洋众创城、电子电声智慧产业聚集园、电子电声和五金产业配套园“一园四平台”,加快完善人才公寓、配套服务中心、工人文化宫、学校等功能配套,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

作为园区平台之一,丰顺万洋众创城项目创新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袁群华 摄

作为园区平台之一,丰顺万洋众创城项目创新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袁群华 摄

广东丰亿科技有限公司所在的位置是丰顺产业园中的万洋众创城,是一家打造集制造研发、电子商务、生产生活配套、金融服务和智慧园区管理于一体的服务型企业。“企业直接购买厂房就可以实现‘拎包生产’,省去不少事呢。”彭弼文笑着说,他自己更是当起了招商员,“我用自身的感受和同行及身边的朋友推介,已经成功介绍了好几单。”

丰顺万洋众创城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万洋众创城结合丰顺及周边产业基础现状,瞄准本地电声产业,对接周边城市的生活五金、电子玩具等生产制造业需求,实现相关产业集群发展。“我们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资源共享、产融互动’的模式,加快补齐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短板。”

丰顺万洋众创城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过去一年,良好的营商环境让这块土地不断长出更多“产粮食”项目,引进更多具有活力的企业。“我们既是园区服务的企业,同样是服务园区的企业,一起努力将园区做大做强。”

2024年,梅州丰顺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达103.7亿元。毋庸置疑,良好的营商环境如同肥沃的土壤,为各类企业提供了茁壮成长的条件,也成为企业之间的宣传名片。

聚焦从以前办事“找熟人”到现在办事“找网络”、从“线下多头跑”到“网上一次办”的深刻转变,丰顺县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营造公平、透明、高效、便利的营商环境,让企业群众看到了发展潜力,吸引了更多项目、资金和人才,企业投资更有信心、创业更有干劲。

一组数据得以佐证:2024年,丰顺全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479家,其中各类企业1194家,企业同比增长43.86%。全县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32584家,其中各类企业5207家,企业发展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聚焦‘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次数’,我们在简化办事流程、压减成本和优化服务等方面持续下功夫,实现‘只跑一次’,甚至‘零跑动’。”丰顺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钟冬梅介绍,结合“四上”企业培育工作,窗口工作人员还进一步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全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看群众反

“省时省力就是好”

“以前办个社保业务要跑好几个地方,费时又费力。自从有了自助办税机,我能很快完成申报缴费,省时省力就是好!”近日,前来办理社保业务的王女士对税务部门的便民举措给予了积极评价。

社保业务有着面广、量大的特点,“就近办、便捷办”成了纳税人、缴费人的迫切需求。对此,丰顺县税务部门从拓展税费业务办理渠道入手,持续优化自助终端布局,弹性部署多个轻量型服务网点,推动实现跨部门社保业务联办,避免纳税人、缴费人“来回跑、多头找”。

利企和便民都是优化营商环境应有之义。从大量实践来看,便民举措的落实,既能够减轻群众的办事负担,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过去一年,丰顺统筹抓好行政审批事项“两个100%”改革,优化提升县级政务服务事项标准,深入推进政务服务“首问负责制”改革,全面推行容缺受理、预约办理、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大力推进涉企涉民生服务极简审批,强化数字化技术运用,推动更多的事项“掌上办”“指尖办”。

当前,丰顺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域通办”和“一件事”高效办理。黄培强 摄

当前,丰顺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域通办”和“一件事”高效办理。黄培强 摄

“县镇村联动做好群众办事工作,能够在村里办的绝不让群众到镇上办,能够在镇上办的绝不让群众到县里办。”傅丽文介绍,按照省市工作部署,丰顺还不定期进行政务服务的培训,提高服务成效。2024年,在梅州市委托第三方对各县(市、区)营商环境评价中,丰顺县政务服务指标得分86.67分,在全市排名第二。

如何把便民和利企融合推进,丰顺有了新的探索——招工即招商,稳工即稳企。

“努力实现群众就业有支持,企业用工有保障。”丰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黎新辉介绍,为确保保障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用工需求,丰顺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招工就是招商”的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用心用情协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2024年,共帮助企业解决用工3200多人,其中帮助立讯精密等重点企业招工1000多人,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有序进行。

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丰顺努力实现群众就业有支持,企业用工有保障。受访者供图

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丰顺努力实现群众就业有支持,企业用工有保障。受访者供图

为企业招工,帮群众就业,丰顺全县干部都动了起来。朋友圈转发、线下推荐,现场招聘齐发力,破解企业用工与群众就业双向难题,为县域经济“开门红”筑牢人才基石。

“建立健全协助重点企业招商工作机制,发动全县各镇(场)、各村(社区)和县直各单位全力协助重点企业招工。”黎新辉说,成立协助企业招工工作专班,建立部门联动服务体系,通过实地走访、“暖企”微信工作群、窗口经办、线上登记、电话联系等方式,摸清全县206家“四上”企业的用工需求,建立“全县企业用工信息库”,形成精准的“企业需求清单”。

2025年,丰顺继续以“惠企利民”为目标,秉持“政务服务永不止步”的理念,紧紧围绕省、市、县工作部署,推出更多惠企政策、便民举措,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更多事项下沉到基层,以“指尖办”“帮办代办”的形式服务群众,让企业投资更有信心、创业更有干劲。

傅丽文表示,要以“湾区苏区双向通办”为引擎,持续推动“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域通办”和“一件事”高效办。

■记者观察

全力打造丰顺“首问负责制”2.0版本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2024年3月,丰顺县印发了《丰顺县推行政务服务“首问负责制”改革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实施方案》,深入推行政务服务“首问负责制”改革,即将迎来周年记。

从实施成效来看,丰顺党员干部逐步树牢“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为企业、群众、基层服务,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本地区本部门的中心任务,主动抓、带头抓、靠前抓,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以严实作风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

然而,面对新时代下企业和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唯有更加精细化的服务、更加高效的流程,才能回应群众的呼声,助力企业发展。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全力打造丰顺“首问负责制”2.0版本,丰顺在更优营商环境打造上更要久久为功。

办事流程再优化。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深化“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和政务服务“首问负责制”改革,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服务质量再提升。加强政务服务窗口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政务服务人员定期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首问责任人能够准确解答、高效办理各类咨询和申请,真正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数字赋能再加强。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政务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分析,精准识别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推动政务服务从“可办”向“好办”转变。

监督考核再完善。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和群众满意度调查,确保“首问负责制”落地见效。对于在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严肃追责问责,形成有效震慑。

创新实践再深化。鼓励和支持各级各部门在“首问负责制”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能,努力将丰顺“首问负责制”2.0版本打造成为政务服务的新标杆。

全力打造丰顺“首问负责制”2.0版本,需要丰顺全县上下齐心协力,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优质的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丰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黄培强

通讯员 郑坤 卜优芬

编辑 马吉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