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两会观察|人才争夺战再升级,深圳如何重构人才引力公式?

南方+

近段时间,互联网和舆论场上,人们对深圳的关注和期待又提升了一个等级。

两会前夕,深圳围绕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发布了一系列政策:高校应届毕业生来深求职15天免费住宿;青年创业最高资助100万元;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金;多渠道筹集45亿元资金,为初创企业使用算力提供最高60%、最高1000万元资助……这些举措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来了就是深圳人,幸福不落一个人。”今年深圳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深圳也再次向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抛出绣球,提出将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全力构筑高水平人才高地;深入实施顶尖人才、企业人才、创业人才、青年人才汇聚项目;不唯地域、不问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遗余力引进、培养、使用、协作和服务各类人才。

区域竞合,百舸争流。深圳如何吸引更多人才?深圳的人才发展环境成色几何?深圳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还有哪些需要提升的地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两会期间采访了多位代表委员。

降低居住成本依然是“头等大事”

过去一年,广州、成都、杭州、南京、苏州等多个城市纷纷放宽落户限制,加码人才补贴。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都不约而同瞄准了青年人才群体

2024年,深圳的商品房均价达到惊人的7万元/平,高居全国第一。如此高昂的房价成为制约深圳吸引青年才人的因素之一。

大火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创始人冯骥就曾表示,自己于2018年初在深圳成立公司后,不到几个月就迅速搬到了杭州。“喜欢杭州的氛围,节奏没有深圳那么快,房价也不太高,更适合沉下心做事。”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通高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钰建议,深圳要进一步降居住成本,扩大人才房供给,试点租金补贴与收入挂钩的动态机制,减轻人才安居压力

事实上,为了缓解高房价给人才带来的压力,深圳做了很多努力。未来,深圳还将继续加码政策,让人才更加安心地投入工作。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深圳将按“四跟”策略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 4 万套(间)、供应分配 5 万套(间),更好促进职住平衡、供需匹配。更大力度实施 “深梦扬帆”“深梦启航”计划,推出应届毕业生来深求职“免费住 15 天”服务,巩固和完善“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托起更多新市民、青年人、工薪群体的“安居梦”。

深圳市政协委员黄德华建议,深圳应重启市一级的人才入户补贴政策,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深创业,同时要解决好人才的发展问题和子女教育问题,留住人才

延展“免费住15天”服务半径

深圳自2013年起实施“青年驿站”项目,为来深求职的应届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2025年进一步优化政策,将免费住宿天数延长至15天,并推出“深梦扬帆”等公益项目,在全市释放超1万套过渡性房源,缓解毕业生短期居住压力。

对于给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15天免费住宿,多位代表委员点赞。深圳市人大代表孙小荔、闵齐双和王志国等表示一致认为,应届毕业生免费住宿从7天延长到15天,对人才来讲非常具有吸引力,相信深圳将吸引到全国乃至全球的优秀人才。

深圳市政协委员徐讯认为,深圳给出的这一信号非常关键。深圳在打造科创生态、人才发展环境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人才引培的政策,对当前深圳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电子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深圳市慧天夏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夏俊为这一吸引青年人才的举措叫好。他说,青年学子来深圳找工作,通常7天内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岗位,能提供15天免费住宿,就能让学生们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充分选择就业岗位。这一政策将有效吸引全国各地众多青年学子来深,为深圳迎来更多“创新的种子”。

同时,亦有一些代表委员建议,目前政策的服务对象仅针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应放宽人员类别,建议延展“免费住15天”服务半径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柏斯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总裁商剑锋表示,随着时代变化,人才的结构和需求也在变化,既要宠人才,也要懂人才,要在人才政策的实用性和适配度上深耕细作,才能吸引更多的一流人才来深。“无论是大学生还是青年创业者,除了这15天,还要关注做好15天以后的事,他们需要的是在这15天以后能找到好工作,能在这个城市里有好的发展。”

他同时建议,深圳要完成从招聘大学生到招聘全球创客人才的政策转变。“深圳是一个全产业链的城市,这是深圳最大的优势,要吸引全球的创客到深圳,助力深圳成为全球产品创新发源地。”

关心和留住“腰部”人才

2024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近20万人,增量较2023年增长55.4%,连续两年位居《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第一。目前,深圳高层次人才2.62万人,留学回国人员22万人,技能人才406万人,各类人才总量700万人。920名深圳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这些“硬数据”,彰显深圳卓越的人才发展环境。

深圳要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迫切需要国际顶尖科技创新人才的加持。”市政协委员、康膝生物医疗〈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鉴墨表示,有两个方面至关重要:既要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也要为人才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市人大代表、深圳市亿芯通讯董事长李继朝表示,科技创新是深圳的一面旗帜,深圳既要“抬头看天”支持领军大企业的发展,也要“低头看地”特别关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成长。要在研发补贴、产业用地、人才住房等方面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对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在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

两会上,也有一些代表委员关注中小企业创新力和人才流失问题

“中小型企业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人才,这些人就会被‘大厂’挖走,在‘大厂’里面又作为一个螺丝钉在使用,不能发挥他们创新的能力和价值。”市人大代表肖文杰建议,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人才补贴力度,以缓解人才流失问题。

我们不仅要关注顶尖人才,也要关注处于‘腰部’的大量研发人员。”市人大代表王艳梅认为,要留住这些“腰部”人才,既需要有繁荣的中小企业生态,也需要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对人才抱以足够耐心

“不管是基础研究,还是人才培养,要做出革命性和颠覆性的科技成果,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要对此抱以足够耐心。”在深圳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南山代表团一组讨论现场,深圳市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姜虹表示,“一个人才的成长和城市环境、高等教育等多方面有关,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深圳有较好的基础,要认识其客观规律,保持足够耐心。”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团队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在高温超导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团队负责人陈卓昱今年35岁,高中毕业于深圳中学,后保送至清华大学。3年前,陈卓昱到南方科技大学,在薛其坤院士的领导下,从零开始组建超导机理实验室,开展高温超导研究。

这就是我们深圳培养的人才,在多年后迎来‘花开’。”姜虹说,科技创新的空白领域非常多,DeepSeek能从人工智能领域冲出来,深圳也可能从别的领域冲出来。

除了对人才给予耐心,加大对深圳人才政策的宣传推介工作,也成为与会代表委员们的心声。

深圳市人大代表、宝安中学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刘春景则表示,要让每一个人才成为深圳的宣传大使、人才大使,让全国、全世界都能听到深圳的声音,知道深圳爱才惜才的政策和引才的决心,这样就能汇聚大批人才来共同建设深圳、发展深圳。

南方+记者 崔璨 马芳

编辑 张秉仁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