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琳:探索实现港澳药械“一站式”医保结算|江门两会

南方+

“未来,我们要推动更多高水平医疗机构加入‘港澳药械通’行列,引入更多效果良好的急需港澳药械进入江门,并探索实现‘一站式’医保结算。”两会期间,江门市政协委员、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张慧琳接受采访,她建议江门通过加强部门协作、提升商业保险保障、优化药械引入流程等措施,进一步深化“港澳药械通”政策,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用上港澳创新药械,享受与港澳同质的优质大湾区医疗服务。

图为江门市政协委员、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张慧琳。

图为江门市政协委员、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张慧琳。

“港澳药械通”落地,患者迎来新希望

“港澳药械通”政策是中央政府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三地医疗合作出台的一项重要举措。具体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符合条件的指定医疗机构,可以按程序使用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以及临床急需、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以下简称“急需港澳药械”)。

截至2024年底,“港澳药械通”政策累计批准三批共45家指定医疗机构,实现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全覆盖。去年9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成为江门首家“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

“‘港澳药械通’政策加速了国际先进药械进入内地的进程,不仅为大湾区居民提供了更多医疗选择,尤其是一些原来在国内无适应症药械的患者,还极大减轻了患者的求医治疗时间和费用。”张慧琳表示。她举例说,46岁的黄女士是江门第一个港澳药械通政策的受惠人。该名女士患有多年干眼症,严重时眼睛干涩得睁不开,生活极为不便。过去,她可能需要远赴港澳甚至境外求医,但现在,她在江门就能用上效果显著的港澳药械。在江门市中心医院为她开出了江门首张酒石酸伐尼克兰鼻喷雾剂处方后,她使用仅两周便有明显的症状改善,且疗效稳定。

目前,“港澳药械通”目录共有91个药品、40个耗材和11个医疗服务项目。江门市中心医院成为“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后,首期申请了瑞玛奈珠单抗(偏头疼创新药)、特泽利尤单抗(重度哮喘治疗药物)、酒石酸伐尼克兰鼻喷雾剂(干眼症治疗药物)、TYRX可吸收抗菌封套(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植入感染及并发症风险)等3个药品、1个器械。

探索实现“一站式”医保结算

在推动“港澳药械通”落地的过程中,张慧琳指出江门当前还面临着市民群众对港澳药械了解有限、港澳药械费用偏高等挑战与难点。她认为,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加强宣传,推动市民群众广泛知晓“港澳药械通”政策;另一方面,也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争取引入更多疗效显著的港澳药械。

“目前,港澳药械通目录中有91种药品和40种耗材,而江门仅引入了其中一小部分,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张慧琳说。

她还提到,由于港澳药械多为创新产品,治疗费用相对较高,这对患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因此,她呼吁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来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比如商业健康险产品,像‘邑康保’等,可以助力提高港澳药械的可及性,减轻患者的负担。”

“提高‘港澳药械通’产品的可及性,相关部门应指导商业保险机构加强调研和费用监测,动态调整,适时将更多符合条件的急需港澳药械纳入保障范围,更好满足江门参保人多样化医疗保障需求。同时,还可鼓励商业保险机构结合江门实际,开发更多支持‘港澳药械通’落地的商业健康险产品,丰富保障层次。”张慧琳补充。

她还透露,下一步,江门市医保部门将着力推进医保报销的便捷性,指导“邑康保”加速推动“港澳药械通”医疗费用实现与基本医保“一站式”结算。

建言深化江港澳医疗科研合作

助力更多急需港澳药械落地江门,张慧琳建议进一步优化申请和使用流程:“由卫健、市场监管部门指导更多高水平医疗机构申报为‘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根据需要引入更多确有临床价值的港澳药械;由医保部门完善急需港澳药械赋码制度,提高赋码效率,及时开展‘港澳药械通’相关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备案工作。”

张慧琳还提到,对于已经引入的药械,江门市中心医院可以协助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推动临床确有价值的药械在内地注册上市,“港澳药械一旦在内地上市,甚至纳入医保目录,患者的负担有望进一步减轻”。

同时,她也关注到港澳药械的监管问题,建议由卫健部门做好急需港澳药械使用行为监督管理;市场监管部门对引入的港澳药械质量进行监管,必要时对药械经营企业以及相关企业进行延伸检查;医保部门做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监督管理。

“‘港澳药械通’政策的落地实施,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实惠,也为大湾区的医疗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张慧琳表示,随着更多港澳药械在江门落地,江门与港澳地区的医疗合作将更加紧密,例如江门市中心医院可以探索与港澳医疗机构探索共建区域医疗联合体或区域性医疗中心,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进一步提升江门的医疗服务水平。

“随着合作的深化,未来有望将更多港澳药械引入江门生产,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用药成本。”张慧琳说,“这将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黄烨倩

编辑 李衡昌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