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提问,读懂深圳法院新动向|深圳法治观察

南方+

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深圳法院如何为大局服务?

面对“案件总量大与定分止争难”的突出困难挑战,深圳法院如何为人民司法?

面对“在全国法院当排头、作示范”的殷切期盼,深圳法院如何为法治担当?

或许我们能从这场会议中找到答案......

2月26日上午,深圳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赵菊花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回顾了2024年法院工作,并对2025年进行谋划部署。通读报告,今年报告立场鲜明、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给人留下“胸怀大局”“司法为民”“ 敢为人先”的深刻印象。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更是深圳法院打造先行示范法院的大考之年。特别是前不久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南粤大地奋进的号角已吹响。在这一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深圳法院如何以改革者之姿、先行者之态,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干字当头,破浪前进。南方+带您解读报告要点,寻找问题答案,并祝愿深圳法院以蛇行千里的劲头,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以高质量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建成司法公信力、法治竞争力、改革创新力、国际影响力卓著的先行示范法院。

摄影:黄靖逵

摄影:黄靖逵

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法院如何为大局服务?

刚在北京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华为任正非、比亚迪王传福、腾讯马化腾、研祥科技陈志列等4位深圳企业家出席会议,成为“座上宾”。其实,在这座被誉为“民营经济第一城”的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特产”就是企业家。

《2025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圳正面临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2024年,民营经济遇到了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明显趋紧的影响,外需与内需市场均遇压力。然而,深圳全市民营企业数量不降反升,总数已超260万家。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约40%的固定资产投资、50%的GDP、60%的进出口、70%的税收、80%的技术创新。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此次法院报告尤其强调“为大局服务”,并被放在报告四大工作之首,较之去年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站位更高、立意更远,足见其“纲举目张”之意。

“国安才能国治,治国必先治安”。这一年,深圳法院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审结刑事一审案件14867件,判处罪犯16765人。严惩故意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和毒品犯罪、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犯罪 1199 件,惩治危险驾驶、重大责任事故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2340 件,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民营经济一直以来都是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深圳法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出台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找准司法助企着力点,积极回应企业关切,以公正高效司法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动能加速释放。

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让企业家们吃下定心丸。

这一年,是耕耘之年。深圳法院不断深化个人破产制度改革试点,审结个人破产案件158件,首次实行夫妻债务合并清算、小微企业和经营者债务协同解决、个人“执行不能”转破产重整,率先形成个人破产全流程工作指引体系和配套机制,进一步丰富了个人破产制度的实践探索。

这一年,也是丰收之年。今年1月,前海法院被授予“全国模范法院”称号,成为全国首家获评该荣誉的自贸区法院。而2025年,也恰是前海法院建院十周年。

万事从来贵有恒,久久为功事必成。在这背后,是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2024年,深圳法院已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5091件,涉及73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国际条例和域外法审结案件43件。同时,试点吸纳了3家香港调解机构作为特邀调解组织,成功调解跨境纠纷67件。

2024年,河套法庭成立,归口审理基层法院涉外涉港澳台知识产权案件,大湾区法治规则衔接得以不断深化。

面对“案件总量大与定分止争难”的突出困难挑战,深圳法院如何为人民司法?

今年1月13日,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在京召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表示,当前人民法院工作面临的压力之大、挑战之多、责任之重前所未有,“最突出的困难挑战就是:案件总量大与定分止争难。”

人民司法为人民,“人民”二字重千钧。一直以来,深圳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如我在诉”意识办好每一起民生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南方+注意到,“司法为民”被置于报告的显要位置,以“坚持为人民司法,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为题专章论述、专门部署

这一年,深圳法院以更高的效率满足社会司法需求。立案审判执行案件55.38万件,办结50.79万件;法官人均结案495件,同比增加74件,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6件;未结案件在上年下降26.2%的基础上再降19.1%,为近十年最低。

这背后,少不了深圳法院以“如我在诉”理念做好全流程优化服务的努力。制定诉讼服务、信访接待工作指引,统一45个场景、68项服务标准。同时优化12368“一号通办”机制,群众诉求回应率100%、即时解决率93.6%。聚集高效司法,实行繁简分流、小额诉讼应用尽用、类案集约专办等三项机制,7.2万件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一审终局、案结事了。

抓前端,治未病,深圳法院作出铿锵回应——这一年,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69.44万件,其中诉前化解纠纷14.05万件。深圳法院坚持以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冲突更小的方式化解纠纷,将各类矛盾纠纷遏制在萌芽、化解在基层、防患于未然。

持续做深做实“社会治理”大文章。福田法院建立“一庭室一街道”对接机制,罗湖法院探索涉众型纠纷示范判决机制,龙岗法院探索“法院+N”纠纷化解格局,坪山法院联动人社、工会等部门建立劳动争议前端化解机制,光明法院建立类型化纠纷一体化解机制,深汕法院依托村街区三级联动纠纷调处体系,推动一大批纠纷就地高效化解。此外,宝安新桥法庭、南山西丽法庭经验做法还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

面对各方群众的诉求,只有打心眼里重视,行动上迅速,工作才能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审结相关案件513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支持企业发展并重,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5934件;围绕“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依法化解涉房地产矛盾纠纷,审结房屋买卖、物业纠纷案件5762件......今年的法院报告更加关注百姓身边案,充分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展现法治担当,传递法治温度。

家是爱的最小单位。家事案件处理不仅关乎个体的幸福,更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深化疗愈型家事审判模式,完善家事调解、家事调查、心理辅导等机制;联合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共建基地暨家事纠纷调解中心,倡导离婚不离责、同心护童心;加大对家暴案件依职权调取证据力度,及时签发人身保护令187件;跨境家事纠纷调解撤诉率达59.6%.……深圳法院充分发挥家事审判职能,为建设法治深圳、幸福深圳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面对“在全国法院当排头、作示范”的殷切期盼,深圳法院如何为法治担当?

5年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支持和保障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意见》高标准提出了深圳法院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强调深圳法院在粤港澳大湾区司法工作方面要发挥核心引擎功能。其中明确,到2025年,深圳法院各方面工作在全国法院当排头、作示范,建成司法公信力、法治竞争力、改革创新力、国际影响力卓著的先行示范法院。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深圳法院更将迎来“建成司法公信力、法治竞争力、改革创新力、国际影响力卓著的先行示范法院”的大考。

在这一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深圳法院如何以改革者之姿、先行者之态,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纵深向前,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赵院长表示,今年将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 努力以高质量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

保安全护稳定——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宽严相济、惩防并举,依法惩治各类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融入党委领导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加强司法建议工作,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就地化解。

强履职促发展——强履职促发展。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切实感受到司法平等保护的力度和温度。发挥知识产权、金融、破产等专业化审判职能,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服务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大湾区法治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服务前海、河套等重大合作发展平台建设。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依法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优化消费环境。

促公正提效率——优化高效便民、智慧精准的诉讼服务体系,强化民生司法保障。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不断健全司法审判各环节全过程有效制约监督机制。持续加强裁判文书释法说理,推动定分止争、案结事了。拓展接受监督方式,真诚听取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法院工作。

抓改革提效能——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推动各项举措落地见效。深化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优化行政复议与诉讼程序衔接机制,促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加强跨部门联动,推进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审判工作深度融合,形成系统完善的人工智能司法应用规则体系,以审判工作现代化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

讲政治强队伍——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健全分层分类教育培训体系,加强涉外、知识产权、金融等专业化审判人才培养储备。贯通落实审判管理、政务管理和队伍管理,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营造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院,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以廉洁司法确保严格公正司法。

“新的一年,全市法院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大力度,忠实履职、锐意进取,为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赵院长最后表示。

撰文:邓子良 丰雷

编辑 王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