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从问需到问效,解剖中山祈安苑小区“幸福密码”

南方+

“从被帮助到助人,我觉得很开心,自己也变得年轻起来。”中山市南区街道城南社区祈安苑小区居民李佳(化名)心态的转变,是从她成为“微工坊”志愿者身份开始的。

“微工坊”,就是中山市、街道、社区联动搭建的服务平台,以“政府主导、群众自营、公益服务”的形式,链接外部资源,为小区退休长者、待业宝妈、无业人士等提供就业机会。

每天一大早,李佳都会早早来到“微工坊”。她的工作是接收志愿者同事从外部工厂领来的零配件,不久后,小区灵活务工人员就会来“微工坊”工作。

南区街道祈安苑小区“微工坊”,是近年来中山践行“四个万家”工作方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的其中一个缩影。通过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南区街道以破解祈安苑小区治理难题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党建引领、市镇联动、整合资源、综合协调、合力共治”治理格局,探索形成小区治理服务新路径。

一线问需

抓准“破题点”

祈安苑小区位于南区街道城南社区,作为中山市属保障房小区,主要为全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保障住房,目前在住人数超6000人,入住人员结构复杂,低就业、失业、无业人员多,治理难度大。

在深入实施万名党员干部“入镇下村”提质行动的过程中,南区街道协同市直部门、职能部门、国企以实地调研、查阅资料、现场交流等方式开展一线调研,了解到祈安苑小区存在高空抛物、邻里纠纷、噪音扰民、不文明养宠、环境卫生及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

祈安苑小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祈安苑小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南区街道还用好用活市住建局等“入镇下村”结对共建单位的资源优势,完善“揭榜攻坚”机制。祈安苑治理难题是“揭榜攻坚”项目之一。

城南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简小莉介绍,祈安苑小区居住人群情况比较复杂,主要居住群体是老人和青少年,很多住户户籍不在南区,小区需求和个人问题的差异性给治理带来很大难度。为把好事办实,社区依托多方力量,开展“四个万家”,多次组织召开联席会议集思广益、寻计问策,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南区街道党工委统筹指导下,城南社区党委建立祈安苑小区临时党支部,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召开“党群流动议事厅”,创建“民意收集—支部协商—联合处理—跟踪反馈”四步议事制度,实现群众诉求和小区治理闭环。

一线解忧

啃下“硬骨头”

链接各级资源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情况,在南区街道祈安苑小区十分普遍。

用简小莉的话说就是,“融合多方面力量去破解难题”。

针对祈安苑小区底册不明晰、服务不精准等问题,南区街道依托结对单位市住保中心、驻点团队、楼栋长、志愿服务队等多方力量上门走访、摸排信息、倾听需求,出动400多人次完成入户排查全覆盖,收集2421份调查问卷,如需要提供就业、子女教育、医疗等服务729人,精准掌握小区问题“底账”,并成功推动全市首个非法占用公租房的法院强制腾退执行。

祈安苑小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李佳家庭就是这样进入他们视野中的,当时李佳的女儿患病,社区了解到情况后,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为其寻求社会帮助。

通过摸排,城南社区清楚掌握小区问题,为独居老人提供跟踪服务;通过与永安中学合作等方式,该校师生上门为困难家庭子女教育提供帮助。

为强化治理效果,城南社区建立“一月一调度”联席会议机制,以会议纪要形式明确会议议定事项,强化市、街道各职能部门、社区、物业信息沟通、分析研判、调度协调,做深做细做实各项议定事项。

“在彻底摸查,搞清‘底账’基础上,我们完善《关于党建引领祈安苑小区治理工作方案》,按照问题轻重缓急程度进行梳理,明确市、街道各部门职责分工,列出时间表,以清单式管理、逐一销号方式推进落实。”简小莉介绍。

一线问效

做强“软治理”

变化,正在发生。

如今,李佳的女儿通过治疗,已经痊愈并成功踏上工作岗位;独居老人在入镇下村干部等的关怀下与家人取得联系,工作人员一直关注其情况直到其病故。

“李佳现在是‘微工坊’的一位志愿者。‘微工坊’的手工品都是按件计费的,大家在这里工作既不耽误照顾家人,也能多一份收入。”城南社区工作人员洪奕诗介绍,“在南区街道支持下,社区以‘家庭需求、困难帮扶、就近就业、时间灵活、增加收入’为导向,链接爱心企业资源打造家门口就业帮扶‘微工坊’。”

“微工坊”设在小区里,为小区居民提供创收渠道的同时,也加深了他们与外界的交流。

祈安苑“微工坊”揭牌。

“让大家从‘陌生的邻居’到‘和睦的邻居’,在入户走访时,我们了解到一些居民因家庭因素或身体原因无法外出工作,就推动设立了‘微工坊’,他们在这里工作,时间自由,有的一个月能拿到上千元。”简小莉表示。

2024年,城南社区以强队伍、建机制、重培训“三步法”推动楼栋长工作,选优配强18名楼栋长。自“微工坊”揭牌运行以来,激发楼栋长骨干和居民志愿者自行组建运营服务团队,已吸引230余人踊跃报名,超120余人次通过领取手工增收,让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收,有效解决“年龄大了走不动、照顾家庭离不开、没有手艺做不了”的就业问题。

居民在小区“微工坊”工作。

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实施万名党员干部“入镇下村”提质行动,中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员先锋五队还联合南区街道城南社区开展“党群聚力 志愿同行”——祈安苑党群流动议事厅暨政策进小区活动。南区街道、市住建局联合制定《关于党建引领祈安苑小区治理的工作方案》,明确市、街道各职能部门、社区职责分工,以清单式管理、逐一销号方式推进问题解决、项目落实,实现从“末端管理”转向“源头治理”,“分散管理”转向“集约治理”的转变。

南区街道还在祈安苑小区内增设16个含充电点位车棚、426个电动车位、76个高空抛物摄像头、小区电梯电子宣传屏19个,安装地下车库小车道闸,施划架空层摩托车停车位279个,把“问题清单”变为“成效清单”,居民安全出行有保障,小区环境也更加舒适。

祈安苑小区摩托车停车位。

南区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南区街道将把2025年定位为基层党建的“发动群众年”,延续“四下基层”的作风,紧密联系群众,总结提炼城南社区祈安苑小区的治理实践经验,通过开展“四个万家”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大力弘扬“四下基层”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优良传统,努力把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办好办到位,用心用情用力谱写“家庭和美、邻里和睦、小区和谐”的善治社区多彩篇章。

采写:南方+记者 苑世敏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

通讯员 刘炳强 刘靖仪 曾珺

编辑 卢子衡 钟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