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梳理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全文共有20余处提及深汕特别合作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亮点成绩和奋进举措,诸如“深汕比亚迪三期”“通港大道”“深汕高中园”等“深汕元素”关键词高频出现,而关于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更是用大篇幅进行复盘和再部署,映射出深汕特别合作区在深圳全市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日渐提升的显示度,彰显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活力满满。
新的一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将围绕“增量提质年”目标,立足以快取胜、以大取胜、以全取胜,全域全员攻坚,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努力做实做强东部板块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加力提速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
关键词1:新能源汽车产业
建成投产深汕比亚迪三四期,加快推进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
【深汕元素】开工建设深汕比亚迪三期等2个百亿元级、11个10亿元级以上项目。2025年将建成投产深汕比亚迪三期四期等项目,加快推进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
【解读】2024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统计超过290万辆,继2023年首次领先后成功卫冕“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同时也正式加冕“中国汽车第一城”。2024年11月14日,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其中深圳占比近五分之一。这意味着,全国每五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一辆来自深圳。
作为深圳加快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瞄准高端、以产兴城,推动高端整车制造强势倍增,零部件绿色制造集聚成势。比亚迪一期项目16栋厂房、共174条产线全部满产;比亚迪二期项目西地块13栋厂房全部投产并开启双班生产,整车日产量突破1300辆,全年生产整车超25万辆;东地块全面动工建设。
去年7月8日,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三期项目正式签约,计划总投资65亿元。该项目占地面积约13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电池PACK线(电池组装线)、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工厂及刀片电池组装,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100亿元,带动就业8000人。去年11月19日,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与高性能材料产业投资促进大会在深汕举行,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四期等12个项目签约落地,涉及智能网联汽车、高性能材料、绿色低碳等多个领域。与此同时,比亚迪第900万辆和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相继在深汕下线。
截至目前,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累计签约投资超315亿元,一期零部件项目满产,二期西地块双班生产、整车产量超25万辆,三期、四期加速推进,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200亿元,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发展能级将再上新台阶。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深汕特别合作区累计集聚近30家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
奋进新征程,深汕特别合作区正集全区之力大抓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围绕“一主三辅”产业格局,全力推动比亚迪产能跨越式提升,推动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全面开工,以重大项目增量提质,全力释放新质发展强大动能。
关键词2:“百千万工程”
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做强“一主三辅”产业体系
【深汕元素】2024年,深圳高质量落实省“百千万工程”,获评全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优秀等次第一。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2%,建成投用深汕通港大道、深汕西高速改扩建、深汕高中园、南山智造深汕高新产业园等项目,小漠港疏港铁路纳入国家铁路专用线重点项目清单,合作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706.4亿元、增长264.2%,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拔节生长。
2025年,深圳将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锚定“两地一器”定位,做强深汕特别合作区“一主三辅”现代化产业体系,合作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建成深汕人民医院等项目,加快建设深汕智造城、深汕能源生态园、小漠港二期、深汕枢纽等项目,开工建设万吨级碳纤维等一批高性能合成材料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深汕中心区、都市乡村示范带和美丽圩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田园都市。
【解读】深汕特别合作区因改革而生,因特殊而兴。建立深汕特别合作区是广东省、深圳市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创新区域合作模式作出的重要部署。
作为深圳市落实“百千万工程”的主阵地,深汕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推进新型城镇化同乡村全面振兴相结合,产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人勤春早。这座距离深圳主城区60公里的新城,处处涌动着热气腾腾、热火朝天的奋斗气息: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产线飞转,60分钟70余辆新车下线;小漠国际物流港灯火通明,一批批新能源汽车搭船出海;全长12.7公里的产业发展“大动脉”通港大道,高效连接起小漠国际物流港、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和二期、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以港聚产、港产融合的新能源汽车黄金走廊乘势起飞;深汕大道沿线一座座现代产业园、写字楼拔地而起,刷新粤东城市天际线;水美村生蚝肥美、春耕忙碌,大安村瓜果飘香、文旅渐旺,深汕“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推进,生机勃勃。
面向未来,深汕将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围绕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规划建设管理运行,促进城乡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打造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城。
关键词3:重大基础设施
从高铁枢纽到引水工程,再到加快建设深职大深汕校区
【深汕元素】2024年,深圳开工建设小漠港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深汕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西丽高铁枢纽全面开工。2025年,深圳将高水平规划建设西丽高铁枢纽等项目。开工建设深汕引水工程。建成投用深汕粮库(一期)。加快建设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汕校区。
【解读】对外开放是广东的突出优势和鲜明标识。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坚持制造业当家、工业立市,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汽车贸易枢纽中心。依托小漠港“厂港联动”的优势和港口集聚效应,积极吸引华南等地区车企将小漠港作为主要出口港,填补了深圳汽车专用滚装码头空白,丰富了深圳港口贸易和物流产业。
一年来,比亚迪自主滚装船“开拓者1号”在深汕首航,累计开通9条汽车滚装、集装箱等外贸航线。全年新能源汽车滚装出口超5万辆,同比增长165%。
报告提及的西丽高铁枢纽是深汕高铁的起始站,是深汕高铁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深汕高铁正加快建设,朝着2027年建成通车目标加速迈进,届时深汕将进入“深圳半小时”“广州40分钟”交通圈生活圈,对企业人才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
深汕特别合作区高标准建设市政重点项目,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凤河水厂开工建设,推动西部水源及供水工程、北坑水库及其配套输水工程加快建设,深汕引水工程取得初步设计批复,满足合作区快速发展用水需求。
初春时节,位于深汕赤石的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汕校区(后简称“深职大深汕校区”)正紧锣密鼓筹建中。该校探索产学研融合模式,配合深汕产业布局,设置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等一批专业,未来将向深汕输送大量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从洼地到高地,深汕特别合作区将持续突出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按照“深圳标准”“深圳质量”配套建设优质的教育、住房、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高品质生活新示范区。
南方+记者 陶清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