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会vlog|建设教育强省,广东的底气在哪?
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在教育领域同样要走在前列。今天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就透露:广东要在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之前,先建成教育强省。
建设教育强省,广东的底气在哪?
我们和现场的教育界“大咖”们聊了聊,发现了广东的“拼劲”。
去年9月,广东实验中学附属茂名学校和湛江学校在同一天启用。为何要这么“拼”?
“我们不能独善其身,要兼济‘天下’。”省实党委书记全汉炎说,这8年来,省实的集团化办学足迹从深圳、珠海,来到粤西的茂名、湛江,为的就是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更多教育薄弱地区孩子们的“家门口”。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姚训琪表示,近年来,华附形成了“一校、三区、五分校”的办学格局,让粤东、粤西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华附的优质教育。同时,通过托管帮扶、交流和分享华附的办学经验,带动更多的学校参与到类似华附教育的探索实践中,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
像省实、华附这样的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广东有70个,就是要通过集团化办学,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是“拼劲”,更是“初心”。
2024年,广州全市新开办51所基础教育学校,新增7.92万个基础教育公办学位。
“我们推进学位供给、教育帮扶、集团化办学、教育数字化转型等重点工作,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间的教育差距。”广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爽说,广州实现了义务教育新开办学校、乡村学校、薄弱学校100%纳入教育集团,不断推动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百姓。
在年轻的超大规模城市深圳,如何保障适龄人口“上好学”?深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秀玉说,深圳实施“百万学位攻坚计划”,五年新增了82.5万个基础教育学位,并实行统一的积分入学政策,全市优质基础教育集团达到175个,新建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更是实现了集团化办学的全覆盖。
让人人可享公平优质的教育,广州、深圳作出了表率。
在现场,我们还发现,广东教育界形成了一个个“朋友圈”。
比如,全省建立了227对优质高中与县中结对帮扶关系,还组织了12所高校纵向帮扶粤东粤西粤北15个市的县中。
汕尾市教育局局长许伟明介绍,近年来汕尾基础教育取得了明显进步,离不开深圳市,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用心、倾情、鼎力的帮助。汕尾“借脑借智”引进先进教育理念,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教研工作共建共享机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从珠三角发达地区到偏远山区海岛,孩子们都正在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如果把格局打开,教育强省建设不仅是“民心工程”,更是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
广东有怎样的“战略底气”?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表示,学校瞄准农业人工智能、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前瞻部署了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并且和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等共建高水平联合培养基地、产业学院和实习实训基地,全力支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培养更多适应农业农村需求的“新农人”。
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邱学青说,作为省属理工科高校“长子”,广工以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以人才链服务产业链,优化学科布局,高质量推进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培养更多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服务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科技创新大省,产业“家底”雄厚。
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正是广东教育强省建设的“战略底气”。
5年来,广东新增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21个地市实现本科和高职院校全覆盖,24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并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构筑产教共荣共生新生态。
透过全省教育大会,我们看到了广东的信心,也看到了广东的决心。
出镜/采写:南方+记者 陈伊纯 刘汉能 陈理
脚本:南方+记者 陈伊纯 李秀婷 吴少敏
拍摄:南方+记者 张梓望 许舒智
剪辑:南方+记者 金镝
统筹:吴少敏 李秀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