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尔茨“翻车”,德国接下来怎么走?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当地时间2月24日凌晨,德国联邦选举委员会公布德国联邦议院(议会下院)选举初步计票结果。基督教民主联盟与基督教社会联盟组成的联盟党得票领先其他政党,在选举中获胜。选举委员会预测弗里德里希·默茨将被提名为德国新任总理。

本次选举后,德国未来走向何方?会给欧洲政局带来何种改变?又会给中德关系带来何种影响?

00:10

德国联盟党在联邦议院选举中获胜,默茨:将尽快组建新政府

 政坛洗牌 

联盟党重新掌权 选择党强势崛起

根据每4年进行一次选举的规定,德国本次选举原本应在今年9月举行。但由于朔尔茨领导的社民党与自民党、绿党组成的“交通灯”执政联盟提前瓦解,经信任投票和总统确认,新一届联邦议院选举提前至2月23日进行。

德国新选举法规定,政党得票率只有达到5%,才算迈过进入联邦议院的门槛。目前,初步计票结果显示,联盟党得票率为28.6%,排名第二的右翼民粹政党德国选择党得票率为20.8%,社民党得票率为16.4%,绿党和左翼党的得票率分别为11.6%和8.8%。此前参与执政联盟的自民党得票率仅为4.3%。

23日傍晚,德国基民盟主席、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茨宣布联盟党在选举中胜利。默茨表示,将确保德国重新回到稳定、高效的治理轨道上,并强调他本人将为此全力以赴。另一边,朔尔茨承认社民党在选举中失利,并表示他将继续履行总理职责直至任期结束。

朔尔茨。图片来源:新华社

朔尔茨。图片来源:新华社

有媒体认为,提前选举是朔尔茨的一场“政治豪赌”。而这场“豪赌”的失败,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德语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杜卫华认为,“交通灯”执政联盟中,朔尔茨领导的社民党力量一直比较弱势。此外,在近年来德国外交失利、经济失速的大背景下,主导执政联盟的政党在选举中落败几乎是必然的。

选择党的强势崛起,也是社民党落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选择党的主要票仓是原东德地区。该地区思维相对保守,极右翼思潮活跃,且由于存在较严重的地方经济衰弱、青年群体失业问题,很多人将责任归咎于政府施政不力。在此背景下,选择党打出反移民、经济国有化等口号,吸引了大批选民。”杜卫华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执行所长陈旸表示,选择党的崛起,和近年来极右翼政治力量集体抬头有一定关联。近年来,极右翼政治力量在欧洲议会和多国崛起,已成为一股声势浩大的力量。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上任,也成为欧洲极右翼崛起的一大刺激因素。

 博弈继续 

新政府亟待组建 选择党或被刻意忽视

根据德国《基本法》,德国联邦议院选举结束30天内必须召开联邦议院首次会议,由议员选出新的联邦总理。因此,各政党需尽快开展组阁谈判,以达成组阁所需的超半数议席。

各党为组阁展开博弈,成为德国政治下一阶段的最大看点。争取其他党派的合作成为默茨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联盟党总理候选人弗里德里希·默茨。图片来源:新华社

联盟党总理候选人弗里德里希·默茨。图片来源:新华社

德国新政府是否仍将延续三党联合执政模式?

杜卫华认为,德国新政府将大概率延续上届政府的模式,组建三党联合政府。在这种“拼盘”式的三党合作模式下,各党派为争夺联盟内话语权产生的博弈,将使得德国政局在未来出现很多分歧点。不过,默茨正面临艰难抉择,因为可用的选项并不多。

朔尔茨表示,如果默茨计划与社民党谈判,自己“不会是谈判的领导者”,他还表示,自己既不会作为社民党的代表参加基民盟领导的政府,也不会进行谈判。另一边,绿党主席巴纳萨克表示,联盟党领导的政府“不太可能需要绿党加入”,但如果存在需要绿党的局面,将“满怀信心地参与谈判。”

杜卫华对此表示,在未来的德国政坛中,社民党可能更倾向于成为在野党而不是执政党。因此,即便默茨给社民党很多承诺,后者同意联合组阁的可能性也不高。与之相比,选民基础相对稳固且拥有联合组阁经验的绿党,与联盟党存在一定谈判空间。

陈旸则认为,由联盟党和社民党构成的“黑红联盟”组建两党联合政府的可能性最大。这是因为,现有的三党联合执政模式已被证明是失败的,各党派对该模式都不抱有太大希望。

陈旸指出,在接下来的组阁谈判中,若联盟党和社民党能在一些议题上迅速达成一致,从而在较短时间内组建一个较为稳定的政府,这将给德国的经济、外交和安全等方面带来利好。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选择党在本次选举中得票率排名第二,但在谈论可能的组阁选项时,该党似乎被刻意忽视。选择党为何遭到其他政党排斥?

“选择党在移民等议题上的主张,触到德国政治传统的‘禁区’。默茨此前曾就与选择党合作进行了一些试探,但立刻就遭到了联盟党内的强烈反对。预计默茨不会做出和选择党合作这样一种‘不理智’的选择。”陈旸说。

杜卫华也赞同这一观点。他介绍,选择党被其他德国政党视为“麻烦制造者”,这不仅是因为其主张的经济政策和移民政策较激进,很难同其他政党协调成功,也是因为该党内部存在许多政治派别,其中不乏一些持极右翼民粹倾向的团体,这让其他政党感到怀疑甚至恐惧。

 释放信号 

寻求欧洲“独立” 欧盟或为主要发力方向

赢得大选后,默茨承诺将迅速采取行动“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并“实现(欧洲的)独立”。“特朗普的言论显然表明,美国政府对欧洲的命运并不关心。”默茨说。

有媒体评价,默茨的言论标志着一个重要的美欧关系出现了历史性的“分水岭”:欧洲1945年以来一直依赖美国安全保障的政治基础正在被动摇。

如何看待这一趋势?杜卫华表示,德国未来可能会更积极地在欧盟内扮演关键角色,更重视欧盟的作用。例如,在欧盟当前最关切的乌克兰问题中,德国新政府可能会更积极地同法国协调一致,同时一定程度上同俄罗斯增进关系。他同时指出,德国新政府在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上不会有很大的转变,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可能也不会出现很大变化。

陈旸表示,默茨口中的“独立”,主要指的是欧洲在安全事务上的独立,例如加强国防工业,增强欧洲整体的防务硬实力。这可能成为德国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德国可能要为此解开‘钱袋子’,起到带头表率作用。”

陈旸进一步指出,在外交事务上,德国当前堪称“时间紧任务重”。例如在处理乌克兰问题时,美国将德国等欧洲国家刻意排除在谈判桌以外,德国若想参与谈判,不仅要首先在短时间内成功组阁,还要就乌克兰问题在国内尽快达成一致意见,是“同时在两条线上赛跑”。

2月23日,在德国柏林的基督教民主联盟总部,支持者等待计票结果出炉。图片来源:新华社

2月23日,在德国柏林的基督教民主联盟总部,支持者等待计票结果出炉。图片来源:新华社

德国政局的变动是否将对中德关系造成影响?对此,陈旸认为,当前中德之间互惠互利的格局仍然维持,双方经贸合作的互补性结构仍然存在,因此他认为,未来中德关系仍将保持稳定基调。

“德国要走出目前的经济困境,离不开中国发展的红利。中德关系的基本盘还是存在的。”陈旸说,“未来可能成为执政党的几个德国党派,同中国打交道时也具备比较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将成为维持中德关系的一道‘护城河’。”

陈旸指出,中德关系未来一段时间仍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受德国政局变动影响,两国关系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调试期”,但预计造成的影响不会很大。

采写:话题研究员 泠汐 赵晓娜 张茵 洪鑫

策划:李杰伦 纪蓓 尤立川

编辑 卓佩仪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