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广东科技学院(下称“广科”)潮创产业学院正式揭牌。该学院由广科携手东莞市石排镇人民政府打造,双方将结合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打造潮玩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助力增强“中国潮玩之都”品牌影响力。
广东科技学院校门。学校供图
扎根广东,服务湾区。近年来,广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推进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先后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入选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并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正朝着建设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
突出能力培养
夯实育人根基
在2023年底举行的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上,广科学生获得太阳能电动车赛项金奖1项、温差电动车赛项铜奖2项。这是该校参加该项全国赛事以来的最佳成绩,也是广东省唯一获得国赛金奖的民办高校。
广科校长梁瑞雄说,学校围绕“应用型、综合性”办学类型定位和“建设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发展目标,构建“五育+五力”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专业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应用创新能力和跨文化能力。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科深化“五育”并举,重构评价体系,制定学生表现正、负面清单,研发“五育”综合数据平台,全过程记录学生“五育”表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学生的发展意愿和特长优势,广科按照就业、创业、升学等职业发展方向,推行“人职匹配,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育人模式,有针对性地开设班别、课程,给予学生适合的教育,形成“学生潜质”与“学校培养”同频共振。
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尤为关键。广科按照“行业引领、产业需求、校企共建、专创融合”的思路,构建集中实践、分类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践、“五育”实践有机结合的应用创新实践课程体系。
此外,推动创新教育覆盖所有在校生,实现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教师科研相结合、创业大赛与项目孵化相结合、校内创新创业与企业要素相结合,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解决问题”的能手。
瞄准战略需求
强化学科交叉
去年6月,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公布2024年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名单,广科互联网金融、智能制造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等8个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这些新增专业有一个共同点——瞄准国家战略所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近年来,广科围绕东莞、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坚持“三优先”原则,即优先发展面向新技术、新业态的交叉学科专业,优先发展面向战略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学科专业,优先发展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亟需的相关学科专业,构建了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如何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广科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集群、智能制造专业集群、金融科技专业集群、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集群、文化创意设计专业集群。
依托专业集群形成的学科专业互联互通机制,广科发挥集群内部资源共建共享优势,通过承接项目、决策咨询、技术服务、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等方式深化产学研合作,以点带面推动专业集群建设水平提升。
结合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广科聚焦区域重点产业,重点推进机械、电子信息、数字经济三个专业硕士学位培育点建设,着力提升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层次。
去年4月,广科与东莞理工学院签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双方就专业硕士学位培育点建设和研究生导师队伍培育等方面开展合作。此外,广科还与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香港恒生大学等高校合作,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为实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跨越积累经验。
深化“产学研用”
服务区域发展
去年3月,第十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表彰了2023年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其中,广科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由科技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设立,是我国产学研界协同创新的最高荣誉。捧回这一重磅奖项,背后有何秘诀?
广科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整合政校行企多方资源,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推动校企协同育人。近三年,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4项。
目前,广科与华为、腾讯、西门子等企业共建10个现代产业学院和2个科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开设96个创新班,共建557个校企合作基地。华为ICT学院、腾讯云产业学院入选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其中华为ICT学院获国家工信部门2023年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优秀案例。
如何搭建完善的产学研用创新链条?广科与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同打造“区—校—园”产科教联合体,推动产业学院进园区,实现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服务链“五链”贯通融合。
广科联合高校及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大湾区产教联盟,会员单位已有218家。此外,与大湾区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科研合作,把学校的人才优势、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优势、产业优势,为东莞、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案例
深化“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改革
在广科,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队员们由在校学生组成,掌握了扎实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技能,持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提升学生自救和互救能力。这支队伍就是广科大学生蓝天救援队,也是广东首支大学生蓝天救援队伍。
这是广科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五育并举”的生动实践。广科党委书记吴念香介绍,学校持续深化“五育并举”育人模式和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将“全面发展”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而言,学校出台了《“五育并举”育人模式工作方案》,以及“德育铸魂”“智育固本”“体育强身”“美育浸润”“劳育淬炼”五项分方案,夯实制度保障基础。
广科搭建了“德智体美劳”互融互通的课程与实践体系,加强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建设,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体系,设置博雅教育课程群供学生选择,并强化理论和实践教育,培育学生劳动精神。
为确保育人成效,广科建立了“五育并举”评价指标体系,研发了集数据采集、评价分析、行为画像、负面预警、师生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数据平台,推动评价方式从定性向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转变,加强对育人质量的过程性把关。
历经5年的探索实践,“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改革在广科全校师生中广泛推广应用,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水平持续提升。
撰文:汪祥波 李赫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