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艺术职业学院:乘改革东风 育一流艺术人才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2024年6月,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传来一则令广大师生和校友无比振奋的消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审核备案,学校更名为广东艺术职业学院(下称“广艺院”)。此次更名成功,标志着该校在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一流、人民满意的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广东艺术职业学院西校门。

因舞蹈戏剧而生,因文化艺术而兴。作为岭南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办学近70年来,从1964年的大型文艺演出《东方红》到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伟大征程》,从粤港澳大湾区春晚到央视春晚,在国家重大演出中学校从未缺席。在白驹荣、红线女、梁伦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的带领下,培养出林锦屏、彭炽权、曹秀琴、曾小敏、李响、沈伟、苏娅、黄轩、钟楚曦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其中不乏摘得“梅花奖”“荷花奖”等大奖的戏曲家、舞蹈家。

把握关键机遇 实现更名跨越

广艺院源自1958年成立的广东粤剧学校和1959年创建的广东舞蹈学校,先后历经数次名称变迁。回顾广艺院的发展史,可以说,从诞生之日起,学校就肩负起培养艺术人才的职责使命。

广东是文化大省,历经千百年积淀逐步形成了岭南文化。如何更好发挥学校办学优势,构建现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体系,全面助力岭南文化影响力提升?这成为广艺院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一道重要课题。

经过多年发展,广艺院建成广东艺术门类专业最齐全的高职院校,拥有招生专业40个,其中文化艺术类专业占比达85%以上。

艺术人文楼设计图。

艺术人文楼设计图。

在更名工作的推动下,学校建设高歌猛进,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硕果累累,近三年来,获得国际比赛奖项85个,国家级奖项106个、省部级251个;牵头完成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表演艺术类专业教学标准》,主持制定全国文化艺术行指委音乐传播专业教学标准;建成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开发广东省“十四五”规划教材9部,建成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3个。

“学校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艺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在岭南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中积极作为,为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文化支撑和智力支持。”学校党委书记韩安贵介绍,坚持“做精做特一小块、做强做大一大片”的办学思路,以及“围绕舞台培养人才、在舞台上培养人才”的办学传统,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艺术水平和办学效益。

2024年6月,学校正式更名。在韩安贵看来,这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一次历史性飞跃,标志着学校从舞蹈戏剧的专注到艺术教育的全面拓展,迈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艺术教育平台。

韩安贵表示,学校将以更名为新起点,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以粤剧为龙头、舞蹈为强基,依托戏曲表演、现代流行音乐、表演艺术三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大力推进省域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并致力于开发艺术交叉融合类专业,全力打造艺术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对接产业前沿 优化专业体系

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广艺院校长尹新春介绍,学校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标重点支柱文化产业、新型文化业态人才需求,优化专业设置,调整专业布局,在持续优化艺术类传统优势专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新型“艺术+”交叉融合专业,在不断提高省域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质量基础上,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该校形成了三年制、五年一贯制、六年制、八年一贯制等多种办学模式。其中,戏曲表演专业八年一贯制长学制为学校首创的华南地区第一个长学制试点专业。

同时,戏曲表演、舞蹈表演、音乐表演3个优势专业正以“3+2”“4+0”等多种方式探索本科专业办学。学校与华南师范大学开展“3+2”音乐表演专业高本协同育人试点,又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粤剧表演、舞蹈表演专业本科生。

第八届岭南舞蹈大赛金奖作品《春嬉》登上中央电视台《龙腾虎跃·中国年味》节目。

此外,广艺院还开设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林芝市民族艺术团、贵州歌舞剧院委培班、广东粤剧院现代学徒制班,与韶关市、汕尾市海丰县等合作举办西秦戏、采茶戏等地方特色班,为多地输送优秀艺术人才。

2016年,依托援藏项目,西藏林芝市文化和旅游局委托广艺院定向培养一批艺术学员,创新性采取七年一贯制(“5+2”中高职贯通)长学制培养模式,为林芝培养艺术人才。2023年7月,林芝委培班36名学员在广州友谊剧院举行《让阳光照亮心田》毕业公演,获得新华社、南方日报、学习强国等数十家媒体报道。该项目成为广东省对口文化帮扶西藏林芝市的典型案例,被省政府选送上报。

完善治理机制 增强发展活力

2024年3月,广艺院成功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是本次获批单位中唯一的一所艺术类院校。获批设立博士工作站,是该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学校秉持人才强校的战略方针,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致力于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团队。目前,学校副高以上职称126人,博士近50人,硕士以上教师占比超80%。

广艺院还相继成立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组建粤港澳大湾区粤剧教育研究中心,搭建大湾区戏剧歌舞表演普及教育基地等平台,夯实育人阵地。

广艺院复排粤剧排戏场《玉皇登殿》。

广艺院复排粤剧排戏场《玉皇登殿》。

学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治理机制。

近年来,广艺院通过“机构重建、人员重组、制度重塑、活力重振”开展一系列教育改革实践,推动内部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构建“1+5+5+1”二级学院管理新格局,即1个马克思主义学院、5个传统优势艺术学院、5个“艺术+”创新型交叉融合学院,以及1个终身学习的创新创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希望通过这些举措,为破解艺术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优’的难题提供广艺院实践。”尹新春说。

数读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50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26人,博士近50人,硕士以上教师占比超80%

◎设有40个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近9000人

◎拥有戏曲表演、现代流行音乐、表演艺术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建成“1+5+5+1”二级学院办学新架构,包括1个马克思主义学院、5个传统优势艺术学院、5个“艺术+”创新型交叉融合学院,以及1个终身学习的创新创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案例

携手汕尾打造广东艺术职业教育高地

广艺院的办学版图,将进一步扩大。去年12月,学校已与汕尾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广东艺术职业教育高地和粤东文化艺术传承创新示范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汕尾市经济、文化、教育、艺术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广艺院职业教育提质增效。

根据协议,双方将合作共建广艺院艺术产业学院,艺术产业学院将通过专业共建、过程共管、人才共育、师资共训、课程共担、成果共享的合作机制,进行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互联互通,形成校企合作育人共同体。并将致力提升汕尾市艺术教育水平,对西秦戏、正字戏、白字戏、皮影戏、潮剧等国家级稀有剧种进行传承发展,为当地文化艺术产业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此外,学校与汕尾市将共建马思聪艺术研究院,依托马思聪艺术研究院,双方将共同筹建广艺院汕尾校区。

聚焦助力汕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广艺院将发挥专业优势,致力于保护当地非遗项目,挖掘具有历史或可开发价值的文物资料、景点。同时,以公益演出、文化讲座等方式,开展高水平艺术普及,促进汕尾文化产品与基层社会文化服务的融入和创新,并对汕尾中小学、幼儿园美育师资进行大轮训,安排应届毕业生到当地中小学顶岗实习、支教,联合打造文艺精品。

对话

党委书记韩安贵、校长尹新春:筹划建设艺术职教本科院校

站在更名后新的起点,广艺院接下来有什么新动作?围绕打造艺术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目标,学校有哪些具体计划?广艺院党委书记韩安贵、校长尹新春畅谈了学校的下一步计划。

规划未来办学规模1.2万人左右

问: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学校做了哪些准备?

尹新春:学校正在全方位“焕新”,以多个着眼未来的“务实之举”迎接升级。目前,学校新建的综合教学楼、音乐实训楼和学生宿舍7号楼已投入使用,“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预算项目粤剧教育实训中心大楼已于去年底开工建设,3栋宿舍楼、足球场地下人防工程综合体建设也已立项,并于今年开工建设。

2025年,学校将实现“万人大学”,未来5年,规划建设艺术实训大楼、艺术科技大楼、艺术人文大楼、国际交流中心、运动场馆、学生宿舍等,将新增15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及4000个学生床位。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问:在各项办学指标上,有何计划?

尹新春:学校规划未来办学规模1.2万人左右,开设50个左右艺术类相关专业。未来5年,学校计划牵头建成2—3个市域产教联合体,联合文化艺术行业龙头企业建设1—2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面向粤东和粤西分别打造服务当地经济的特色文化艺术产业学院,助力乡村振兴;建设1—2个国家级行业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3—5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育人示范基地及6个广东地方戏曲(濒危剧种)抢救性保护专业点。

同时,开发4—6个文化艺术及相关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全力打造一批省级以上“金专业、金课程、金教师、金教材和金基地”,积极申报职业本科专业试点,推动艺术职业教育中、高、本有机衔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

开展“本科+专科”层次职业教育

问:近年来,学校持续探索本科专业办学,背后有何深远考虑?

韩安贵:学校从2012年开始高职阶段人才培养,在这十余年的多学制培养表演艺术人才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正以“3+2”“4+0”等多种方式向职业本科层次发展。

按照省有关要求,我们将在下一阶段启动一项重大战略规划——谋划艺术职教本科院校,开展“本科+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这契合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建设、职业教育建设的工作要求,目标在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问:学校要打造成为一所什么样的院校?

韩安贵: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的战略布局,积极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点任务建设,全力打造艺术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到2035年,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一流、人民满意的高等艺术职业院校。

版面图。

版面图。

撰文:汪祥波 陈理

编辑 童慧 王瑾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