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梅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谭幼琼:四个重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梅州两会

南方+ 黄培强 何森垚 等 02-24 10:30

关注>>聚焦2025梅州两会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2月24日上午,政协第八届梅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举行开幕式。会上,民进梅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谭幼琼提出要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梅州高质量发展。

谭幼琼指出,近年来,梅州市紧抓苏区融湾政策机遇,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推进“百千万工程”,全力抓好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全市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现代化产业建设迈出新步伐,相关产业链得到延伸拓展,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与创新驱动双重推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梅州市经济发展8项指标中,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累计至2022年为2.6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18家,均高于规划目标值。全市有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59家。

二是产业转型与数字转型互动发展。在推动产业转型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坚实基础。至2023年规上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231家,循环化改造比例达到70%,节水约3.3万吨、节电约1403万度。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共113家,2023年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6.48亿元,同比增长7.57%。

三是人才政策与区域创新共同构建。近年来梅州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共引进博士267人,硕士348名,建立了33家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同时加强了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谭幼琼表示,在成绩面前,梅州也存在多方面的短板,如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制约产业转型升级,人才短缺流失问题阻碍创新驱动发展,产业结构较为单一,新兴产业培育滞后。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对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谭幼琼建议梅州市应紧抓新领域新赛道蕴藏的新机遇,加快推动“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开局起势。

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着力优化创新生态体系。一方面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初创科技企业。同时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与奖励等政策手段,激励企业增加自身的科研支出,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研发活动中来。另一方面,应当加快构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深化与嘉应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合作,吸引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或联合实验室。持续优化科技政策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二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打造高素质创新型队伍。一方面,聚焦产业发展引育人才。在引进培养集聚一批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和支持。另一方面,聚焦创优环境留用人才。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对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力度,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落实好人才创业扶持、人才安居保障、人才子女入学等保障政策,全面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

三是聚焦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集群。一方面加速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鼓励传统制造业企业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制造系统,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力成本的同时增加产出效率。对于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等特色优势产业,要持续扩大规模和技术领先优势,占据市场更大份额另一方面,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制定优惠政策,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打造和吸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入驻梅州,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策划好招商推介会,精准招引新质生产力市场主体。另一方面,持续提升整体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对企业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经营主体获得感、满意度。

文:南方+记者 黄培强 张柳青 刘明心

图:南方+记者 何森垚 南方+见习记者 杨斐君

编辑 马吉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