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安利给骑友!深圳新晋游玩地环西丽湖绿道全线贯通

南方+

00:54

“立刻安利给骑友!”新晋游玩地环西丽湖绿道全线贯通

2月22日,南山区环西丽湖绿道(碧道)全线贯通。这条串联山水人文的生态廊道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深圳“山海连城”建设再添里程碑。

1

1

环西丽湖绿道(碧道)位于南山区西丽街道,作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一环一带三组团”中西丽湖生态环的重要载体,也是南山区推动“山海连城”中的重要一环。

绿道全长16.2km,环绕西丽水库周边的城市、村落、山林、水系,形成“一环九景”的空间格局,串联起包括问山叠水、书卷丽川、白芒拓印、写意三河等9个景观节点以及5个特色驿站,为深圳市民打造了一座“可漫步、可呼吸、可对话”的城市客厅,真正实现了“道在林间穿、人在画中行”的意境,让西丽湖生态本底成为触手可及的诗意栖居。

项目的建设惠及西丽湖国际科教城1500余家创新载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覆盖九大高校10万多科教人才和师生,以及水源三村8万多居民,全面提升居住及生活环境。

1

“环西丽湖绿道的风景和骑行体验都是一级的。”尹先生是南山的一位骑行爱好者。在与骑友日常结伴骑行之余,他还运营着自己的小红书账号,整理并分享了20余条骑行路书。“骑过这么多线路,这条线路的最受众群体最大,环境也是最好的。我已经在账号里分享了它的攻略和路书,推荐大家来发现更多‘隐藏彩蛋’。”尹先生说道。

骑友凌先生也觉得这里路况特别好,骑起来特别舒服,“回去我一定会推荐给更多骑友”。

一环串九景,环西丽湖绿道新建段与原有示范段相呼应,实现全面升级。

新建段以生态修复为核心,白芒拓印节点将调蓄池场地变为多级景观台地,滑板公园、白芒剧场等成为生态客厅。沿湖东行,萤灯碧苑利用废弃鱼塘构建雨洪调蓄廊道,吸引蜻蜓豆娘栖息。稻香尺案修复撂荒农田,变身为有观赏价值的溪水菜园,展现农业文化。三河交汇处营造森林-湿地连续生境,成为热门打卡地。横塘垂砚利用“水下森林”技术重生污染鱼塘为生态蓝岛,双层驿站与水上茶室相映成趣。最后,悦动大磡巧妙缝合碎片空间,变身社区公园,包含风筝草坪、棒球场等,见证村与绿道共生。这些设计亮点共同绘就环西丽湖绿道(碧道)的生态画卷,满足市民休闲需求,守护自然生态。

1

1

环西丽湖绿道(碧道)项目于去年率先建成了约3.7公里示范段。精心营造了“循水、穿林、见湖、溯溪、问山”五大主题体验段:游人时而沿着湖岸亲水漫步,时而穿行于密林小径,时而豁然开朗眺望湖面,时而顺着溪谷溯源而上,时而登临小丘远望群山——短短几公里汇聚了多样景观体验。这个示范段自开放以来广受好评,被誉为“城市里的绿野仙踪”。2024年,绿道示范段从全球100多个国家的约4万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MUSE设计奖景观类公园及开放环境金奖。这是深圳市唯一获得该类别大奖的项目。

1

建设过程中,设计团队秉持“生态优先、科学营城”理念,力求对自然的干扰最小化。例如,沿线栈道根据地形巧妙布局,依地势蜿蜒避让大树;观景平台因势而建,最大限度融入周围山林;甚至连途经的公交站台都因地制宜缩短长度,以减少对林地的侵占。

同时借水之利,延展生态,修复约5公里水系生境、改造约3万平方米林相、新增乡土类植物品种150多种,提升固碳能力约10%,实现鸦鹃豆娘息地修复,打造了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的生态名片。

——温馨提示——

开放时间

6:00至22:00(特殊情况下除外)

交通攻略

地铁:7号线西丽湖站B口,步行约800米从西丽湖牌坊处进入

公交:动物园公交站、动物园总站、深圳市人才研修院、沁园西丽湖路口

自驾:导航至“西丽湖度假村西南门”或“西丽湖问山叠水驿站”

1

目前,该绿道仍处于试运营阶段,各项设施尤其是照明设施仍在不断完善之中。因此,为确保游客的安全与游览体验,建议市民朋友在白天时段前来游玩,并尽量避免夜间出行。此外为维护公共秩序与保障市民体验,共享自行车工作日可进绿道,法定节假日及周末禁入。绿道内共享单车实行分区域管理,请按标识指引行驶,避免误入景观节点。

后续南山区将持续完善设施运营服务,打造集休闲、运动、科普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廊道。即日起,市民可漫步于波光潋滟的湖畔,穿行于花木葱茏的林间,感受“人在画中游”的诗意栖居,不负春光,快来体验吧!

撰文:刘倩希

视频:吕诗俊 王玮

剪辑:吕诗俊

图片:吴永东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文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