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的孩子好像比同龄人矮,怎么办?”“想让孩子长得高一点,可不可以打生长激素?”2月22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举办第12届“科学育儿嘉年华”系列活动,10余个科室专家组团义诊,为家长们答疑解惑。活动现场,孩子的身高发育成为不少家长关心的重点。
针对家长们的“身高焦虑”,该院儿童内分泌与健康管理科主任谢海瑞提醒,孩子生长发育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生长激素并非万能“增高法宝”,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血糖升高、内分泌紊乱、甲状腺机能减退等副作用。孩子是否需要打生长激素,一定要找专业医生进行严格评估和定期监测。
并非所有矮小都能用生长激素治疗
近年来,儿童身高问题日益受到家长关注。谢海瑞在接诊时发现,不少家长觉得孩子长得不高,担心患上矮小症。
“矮小症是指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种族正常儿童身高标准的一种疾病。”谢海瑞介绍,导致矮小的原因有很多,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小于胎龄儿、全身性疾病、特发性矮小等,其中有60%—80%的矮小属于特发性矮小,病因尚不明确。
谢海瑞介绍,矮小症不仅影响孩子的身高,还可能对其身心发育产生重大影响,导致自卑、抑郁、情绪不稳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未来的升学、就业、择偶。因此,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至关重要,一旦确定为矮小症,可通过注射生长激素等方式进行治疗。
“然而,并非所有患儿对生长激素的治疗反应良好,也不是所有矮小都能用生长激素治疗。”谢海瑞提醒,在使用生长激素的过程中,要定期评估,根据身高增长速度、是否出现其他损害等情况,判断是否适合继续打。
盲目使用生长激素或产生副作用
不少陷入“身高焦虑”的家长,把生长激素当作孩子的“增高法宝”。
“生长激素的使用是一个专业范畴,需要在严格评估和医生指导下进行,它不是用来作为整形增高的制剂。”面对家长的咨询,谢海瑞这样解释道。
谢海瑞说,如果孩子经评估后不矮小,就没有使用生长激素的指征。如果只是想让孩子长得更高一点,就去使用生长激素,这种做法是绝对错误的。盲目使用生长激素,还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血糖升高等。理论上,生长激素还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生长,所以在使用生长激素之前,也会进行肿瘤筛查。
如何判断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定期评估很关键。”谢海瑞表示,很多家长存在一个误区,认为0—3岁做儿保,3岁之后去了幼儿园,每年有体检就不用管了。“常规体检虽然能发现部分问题,但还不具有针对性,倡导家长定期带孩子到医院生长发育门诊进行系统评估,全面监测生长发育指标。”
为推动全社会对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关注,现场还举办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成长天使基金”合作医院授牌仪式以及惠州市龙门总医院紧密型专科合作签约仪式,并为家庭困难矮小症患者赠药。
南方+记者 汪祥波
通讯员 马彦 韩羽柔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