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海联动”点燃“蓝色引擎”,珠海奏响向海图强新乐章

南方+

深入推进省级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全链条发展现代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深海探测等未来产业……2月20日“出炉”的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新的一年将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2024年,吹响“蓝色军团”集结号,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单独成立市海洋发展局,同时优化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管理体制机制,再加上此前组建的省内第一家地级市海洋集团,形成“三海联动”发力海洋经济格局,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

一年来,珠海海洋经济能级量级稳步提升:预计2024年全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同比增长约7%;养殖水体达110.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30%,现代化海洋牧场规模全省领先。

瞩目的成绩之下,今年珠海市两会期间,如何推动珠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最为关切的话题之一。

2025年,珠海海洋经济如何发展?“三海联动”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珠海市海洋发展局局长扶志走上“局长通道”,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娟以及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凯斌接受专访,共同传递珠海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  

“今年市海洋发展局将围绕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目标,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更加奋发有为、向海图强。”扶志介绍。

具体而言,该局将谋划建设“海天通信、海上通飞、海面通网、海底通感、陆海联动”为主导功能的“四通一联”海上产业园;构建“企业出题、高校破题”的产学研精准对接和成果转化机制;布局建设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深拓岸海联动,陆海接力统筹建设深远海养殖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海岛各美其美、特色发展。

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作为珠海海岛旅游核心区域,海域面积接近全市的一半,承办了多项海钓活动。2024年,万山区接待游客达177.56万人次,同比增长8.54%,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44亿元,同比增长13.68%。

“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市两会精神,深耕海洋、做精海岛,瞄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蓝色引擎’目标,全力打造现代海洋特色经济,加快建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海岛新样板,力争全年实现GDP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海洋渔业、海岛旅游等重要指标冲刺两位数以上增长。”李娟表示。

同时,李娟还计划把今年定为“海岛旅游宣传年”,精心策划海岛全年旅游宣发主题,构建“一岛一品”特色旅游品牌。建设更多景观设施、网红打卡和旅游配套,丰富海岛夜经济、渔家乐等业态,带旺海岛旅游人气。打造高品质酒店和特色民宿集群,确立万山群岛在大湾区旅游的核心定位。

作为“三海”中唯一的企业,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肩负着统筹珠海海洋渔业种苗繁育培育、海洋装备、海洋牧场和海洋食品加工、海产品交易、休闲渔旅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任。

“作为珠海市海洋产业投资运营平台,我们将以‘育珠海苗、创珠海造、树珠海标、铸珠海链’为目标,做大海洋经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源,创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珠海范式,打造全省海洋牧场新标杆。”梁凯斌表示。

此外,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还将推动珠海渔业产业升级,擦亮“珠海鲈”名片。“海洋集团通过海鲈咸化试养,将成年海鲈放置海水中进行咸化处理,肉质和指标显著提升,售价提高50%以上,利润大幅提升。”梁凯斌介绍,未来,海洋集团将以海发蓝色种业产业园、白蕉海鲈产业示范园等为抓手,推进海鲈咸化工作。

向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发力、向和美海岛建设发力、向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力,“三海”各司其职,向新图强、向高图强、向远图强,推动海洋资源高效开发、产业深度融合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绘就海上新广东的壮美图景。

撰文:王韶江 谢静怡

摄影:关铭荣

编辑 刘梓欣
校对 何翠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