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笔者从清城区凤城街道获悉,近年来,清城区凤城街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以农房风貌管控和环境品质提升为突破口,党员干部全面下沉、村民群众广泛参与,探索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机制,以“众力”为“主力”同心聚力谋发展,共同奏响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美丽旋律。
聚焦村民参与,共推乡村风貌“展新颜”
凤城街通过“村民买瓷片,政府帮施工”模式对沙垯岭村45栋房屋开展外立面 “微改造”。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以改开路”提升农房风貌品质。通过“村民买瓷片,政府帮施工”模式对沙垯岭村45栋房屋开展外立面“微改造”,村民自主筹资近70万元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带动沙田社区黄塘西村、黄塘村东村、田心村村民自主参与农房改造和村庄建设,村庄环境从“脏乱差”到“整洁美”。
沙挞岭共享菜园种植红葱头。孙运冰 摄
“以文为径”发展多元业态。在村集体的支持和配合下,盘活利用沙垯岭村约20亩存量用地,由村民承包打造网红营地,创新红葱头、紫苏等特色农产品种植的共享菜园,村民共商设计“羊宝”吉祥物,将农房改造为乡村民宿,带动村民创业就业。
村民主动腾退闲置集体用地建设光伏篮球场。孙运冰 摄
“以光赋能”实现经济持续增收。探索“党建带动、奖补撬动、协同联动”,发动村民主动腾退闲置集体用地建设光伏篮球场,党员代表带头拆除自家农房雨棚、遮阳棚,参与“光伏+”产业建设,获全市首个批复并网的村小组光伏项目,让屋顶既有“光景”又有“钱景”。
聚焦多元发展,共筑乡村产业“新空间”
聚众力打造整洁有序的环境空间。村干部、党员代表、社区干部分组号召村民“集中拆”,群众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全面拆除村内巷道违规搭建窝棚42处,违规建筑及围墙130处,拆除面积约8万平方米,清理门前屋后杂物垃圾6.3吨,平整闲置土地12亩,党员带头腾退宅基地建设四小园12个,村内环境面貌实现了质的提升。
纳群策升级产业发展结构。理清村小组发展思路,变政府唱独角戏为多元主体参与,联合社区和村小组共商共议村庄产业发展模式,村集体自主腾退村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超200亩引入多元产业,其中清廓路西面约40.15亩地(原为废品收购站)引进总投资约8000万元邮政快递分拣中心,成为全市首个获得准入的过渡性开发项目,预计年经营性收入330万元/亩,年纳税约10万元/亩。
集群智探索创新产业运营模式。街道和村小组合作联建,以望天狮村小组占股85%、凤城物业公司占股15%的方式合作成立田龙振兴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盘活城西大道旁的田龙加油站,建成后预计每年收入共约500万元。
聚焦产业导入,共谋“造血”新动能
实施整村改造工程。孙运冰 摄
完善配套设施,筑牢企业经营发展基础。创新“政企社”合作共赢模式,在烟草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所在黄塘东村共建实施整村改造工程,群众参与完善居住、娱乐、餐饮、停车等生活配套,为产业聚集夯实环境基础。
整合土地资源,盘活产业发展空间。以旅游大道、职教一路建设为契机,对沙田片区发展进行全面的规划布局,整合零散地块,计划下一步打造益特隆农产品交易中心,既利于企业发展又反哺村民就业。齐抓共促征拆沙垯岭村旧村庄150多亩闲置土地,预计可招引3—4个物流、预制菜等企业进驻投资,为沙田农产品生产链完善配套服务。依托笔架山山水风貌,积极谋划推进笔架山文旅康养度假区项目,引导社区和企业等社会力量对接,打造集水美山居慢生活旅游目的地。
撰文:孙运冰 通讯员 潘楚倩 梁哲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