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谱新篇!广东文学交出高分答卷

南方+

2月20日至22日,广东省作家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省作协在团结奋进新征程中凝聚磅礴力量,在打造精品力作中努力出新出彩,推动全省文学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强有力的“文学粤军”越来越壮大。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中国作协会员839人,省作协会员4685人,各地级以上市作协、省作协各分会会员12832人,省网络作协会员558人,省小作家协会会员4826人。

从《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斩获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到广东文学馆启用,从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成立到“文学粤军”的打造……回顾过去五年,省作协工作如火如荼,亮点颇多,广东文学同样拥有不少“高光时刻”,快跟随小南一起来看看吧!

广东文学馆。

抒写广东故事“新篇章”

过去的5年,省作协全面布局精品创作,先后召开全省长篇小说创作推进会、全省长篇报告文学创作推进会、全省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全省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广东省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等,研究、部署全省重点题材文学创作,形成“策划一批、创作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

省作协开展“改革开放再出发”作家深扎创作活动,成果颇丰:陈继明长篇小说《平安批》、熊育群长篇小说《金墟》、吴君长篇小说《同乐街》、杨黎光长篇小说《寻》、王哲珠长篇小说《玉色》、丁燕报告文学作品《等待的母亲》相继出版。深扎相关作品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分别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第二批项目、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取得显著成效。

《平安批》。

与此同时,省作协推出大型报告文学《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四卷,100万字),组织全省创作党史题材作品155部。组织“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民生工程文学创作,完成94部(篇)作品。

加强创作激励引导,也是省作协工作的一大特色。省作协先后组织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第四届广东省德艺双馨中青年作家艺术家、第十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文学类)等评选活动。

广东作家积极参加全国各类文学评奖活动,赢得许多荣誉。其中,曾平标报告文学《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获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陈继明长篇小说《平安批》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蔡东短篇小说《月光下》、葛亮中篇小说《飞发》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冯娜诗集《无数灯火选中的夜》获第十二届(2016—2019)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胡永红小说《上学谣》、吴岩科幻文学《中国轨道号》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海漄中篇小说《时空画师》获2023雨果奖等。葛亮长篇小说《燕食记》、魏微长篇小说《烟霞里》则入选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10部提名作品。

《飞发》。

用心用情搭建文学惠民“大舞台”

五年来,省作协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惠民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受到广泛好评。广东文学馆的建设可谓“重中之重”,省作协认真抓好各阶段建设任务和展陈大纲、展陈设计方案编纂工作,共征集到包括鲁迅、欧阳山、黄谷柳、蒲风、于逢等174位作家或其家属捐赠或提供的藏品59961件,包括蒲风日记、欧阳山、秦牧手稿及巴金、路遥信函等珍贵文献。

路遥信函。

2024年4月28日,广东文学馆正式启用运营,迄今接待参观近60万人次,还当选全国文学馆联盟理事会理事长单位。

广东文学馆“鲁迅家”展览厅。

值得注意的是,为作家深入生活提供组织便利,省作协分别开展“文学进校园”活动、“红色文学轻骑兵”文学惠民活动、广东“新时代山乡巨变”暨文学赋能乡村振兴主题采风活动、“新时代的春天故事”“新时代山乡巨变”主题采风活动等,并在深圳前海设立中国作家和广东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

文学培训和文学惠民工作也不容忽视。省作协组织鲁迅文学院广东作家研修班、加强新文学组织和新文学群体职业道德建设培训班、全省自由职业人员理论研讨班等,并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定期举办小学生诗歌节,联合省文明办等举办岭南童谣征集传唱活动,联合省关工委等举办广东省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活动,成为校园德育活动品牌。

此外,省作协在全省建立16支文学志愿服务队伍、扶持25个基层志愿服务项目,组织“文学服务群众”进公园、进学校、进警营、进企业、进乡村主题志愿活动等40多场,指导全省开展文学志愿活动超过400场,线上线下参加志愿活动的人次达到200多万。

携手并进打造湾区文学“新高地”

省作协认真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探索构建大湾区文学机制创新,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新高地。

2019年,由省作协发起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成立,次年,《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创办,致力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高地,推荐优秀作家作品。后来,杂志入选了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2022年)”新刊类入库期刊。

连续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活动的主办,也让省作协进一步发挥品牌效应,其中第四届活动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高质量发展论坛”及论坛评论篇、影视融合篇等,广受好评。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高质量发展论坛。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创作座谈会、粤港澳大湾区儿童文学高峰论坛、“国际化视野下粤港澳大湾区网络文学发展”对话活动、“粤港澳大湾区批评新力量”对话活动、粤港澳大湾区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活动、“长三角·大湾区文学周”活动的组织,加强了文学交流互鉴。

此外,省作协大力扶持新时代湾区文学代表作,先后确定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精品创作选题扶持17个。

守正创新建设“作家之家”

优化作协组织建设,是省作协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省作协深化文学创作职称改革,修订出台《广东省艺术专业人员文学创作类别职称评价标准条件》,并组织“广东文学名家影像拍摄”工作,定期举办省作协新会员培训班、“作家活动周”。

打造“文学粤军”,是省作协工作的一大亮点。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服务三支队伍纷纷建立,打造出堪当重任的“文学粤军”。省作协努力抓好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和广东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青年文化英才”工作。

与此同时,省作协实施两批“广东青年文学粤军创作扶持计划”,在全省遴选新锐作家,打造青年作家百人方阵,并实行“名家导师制”,邀请全国著名作家、评论家或名刊名编作为导师,对青年作家进行结对指导。

高度重视老一辈作家文学创作回顾研究与宣传,也是省作协工作的亮点之一。省作协组织了“萧殷文艺思想和中国文学话语与叙事体系构建”萧殷学术研讨会暨《萧殷全集》新书发布会、秦牧先生诞辰104周年纪念活动“回望、继承与超越——秦牧文学成就研讨会”、陈残云学术研讨会等,还聘定全省12位著名文学评论家为省作协第二届签约文学评论家。

文字:南方+记者 戴雪晴 通讯员 邱海军

图片:南方+记者 姚志豪(部分源于网络

编辑 张茵 冯颖妍
校对 钟惠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