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人才、争项目,中山市直部门组合出击拼经济|冲刺跑 开门红

南方+

继省、市相继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后,中山各部门纷纷亮出新计划、新行动,为中山新一年拼经济奠定良好开局。

南方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在春节后短短两个多星期里,中山各部门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干事创业新局面:招商部门组团“走出去”,接连奔赴全国各地抢项目,工信局推动新一轮数字化转型热潮,科技局、组织部等部门筑巢引凤吸引创新人才,中山人社局、总工会打出保用工“组合拳”……

实干快干,一刻都不能等。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中山正铆足干劲,奋力出击。

“大兵团”全国招商

规上企业全域转型

开年以来,中山招商引资动作频频——

2月6日,中山市招商铁军出征动员仪式在市投资促进局举行,拉开了大兵团招商的序幕。中山组建了由30多支队伍超200名招商干部组成的招商铁军,他们陆续从中山出发,接连奔赴全国各地,洽谈对接超百家企业,为中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发展动能。

中山市招商铁军出征动员仪式。

2月12日晚,正逢元宵佳节,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侨领侨商齐聚中山,共同参与“2025创业中华·华商南粤行”——“雁南归”双招双引推介会。

中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美新代表中山向侨领侨商们发出盛情邀请,热切期盼各位侨领侨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到中山多走一走、看一看,发现商机、找准项目、借势发力,选择中山、扎根中山、兴业中山,与中山共创美好未来。她表示,中山一定会提供最优服务、最好政策、最高礼遇,让大家安心投资、顺心办事、舒心生活,在美丽中山启航,乘着时代的东风,扬帆世界湾区。

“在这几年,中山企业出海到阿联酋还是非常多的,也有很多中山的企业落户在阿联酋。现在有深中通道,30分钟就能到中山,中山的发展也是稳步向前,我们看到中山未来更大的是一种潜力,我们都是非常有信心,我们的商会里面会有更多的人走进中山、落地中山。”阿联酋广东(粤)商会暨同乡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元永佳说。

深中通道带动中山人气攀升,开春以来,中山陆续迎来各地考察团。2月18日,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会见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联合会创会会长许国伟一行,向来自大湾区各地20多家上市企业推介中山营商环境与投资机遇。据介绍,中山市镇两级将进一步加强联动协作,组织举办超百场“投资中山”系列招商推介会,持续打造永不落幕招商推介平台,面向全国全球推介中山优质营商环境。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既需要“过江龙”,也需要“本地虎”。在产业集群进化中,招商引资的优质项目带来新血液,本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激活新动能。

2024年,中山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跑进全省前列,排名珠三角第一。这一年,中山新推动1038家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使中山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累计达3811家,转型率达76.56%。

目前,中山拥有世界级“灯塔工厂”1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市级以上项目86个,其中省级以上29个、国家级2个,建设3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在此基础上,中山累计带动1万多家企业上云用平台。

今年发布的《中山市进一步培育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进一步健全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等构成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步伐。

一方面,中山将深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制定中小企业行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生产执行、供应链、管理决策等场景深度改造,符合条件的,按政策给予最高200万元奖补。

另一方面,中山将纵深推进链式数字化转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建设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行业平台赋能中小企业,带动链式数字化转型。对符合条件的,按政策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奖励。对带动家电、灯饰照明、五金锁具等重点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链主”专精特新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

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朱俊樸表示,下一阶段,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以国家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平台的引领作用,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提供咨询诊断跟踪服务,力争到2026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基本全覆盖。

打造“创新之城”

科创平台建设提速

2025年春节过后,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迎来重大基建项目——液氢综合技术研究及试验基地项目(以下简称“液氢试验基地”)动工开建。

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液氢与储能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岸然博士介绍,项目建成之后将成为全国首个民用液氢综合实验与检测基地,针对目前氢气液化与储能领域的关键技术以及示范和规模化应用问题,开展技术攻关,构建以液氢为主体的新型储能产业链条、促进我国氢能及储能技术发展、推动我国能源低碳化转型。

据透露,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还将于今年11月份联合主办第十七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随着大型低温制冷机和氢氦液化、储运技术方案的相继落地,这里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开展大型低温系统工程集成和测试研究条件最好的场所之一,助推中山低温产业加速“热”起来。

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提速,是中山创新生态更优的一个缩影。今年,中山将大力推动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长春理工中山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高标准打造科学家小镇,提供更优越的科创资源和配套服务,广迎全球英才。

科技创新沃土育才涌,人才活水激荡创新潮。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在此背景下,中山集结15万个岗位,为人才扎根中山提供桥梁,持续提升人才服务力度,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做好新一年人才工作动员,用实际行动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近日,中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子财率团访问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与代表团一行进行了座谈交流,双方就进一步深化人才合作,加快推进“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次座谈会聚焦人才引领发展战略,为校地合作注入新动能。据介绍,未来,双方将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探索更多合作的可能性,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近年来,中山市持续营造浓厚的爱才用才氛围,做好人才关怀服务,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激励机制,推出《中山市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中山市“百千万人才”赋能“百千万工程”芳草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以“真金白银”招揽人才。

“把握深中通道通车的历史机遇,中山将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拿出最大的引才诚意吸引八方英才。”梁子财表示,中山将全面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要求,动员全市龙头骨干企业、高新科技企业拿出更多优质岗位,牢牢扭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强基之要”,奋力建设创新之城和人才重地。

保用工抢人才

新流入就业人员超30万

产业招引、建设生产“热辣滚烫”,技工人才招引、培育工作也紧跟其上。截至2月18日,中山新流入就业人员已超30万。

据监测,2025年2月,中山企业用工需求同比上升28.91%。冲刺“开门红”,打好“开局战”,中山人社部门拿出了一系列实招、硬招。

保用工,抢人才。早在节前,中山就“快人一步”,创新推出“找好工,再返乡”系列招聘活动,出台“稳岗六条”,下好招才“先手棋”。大年初四,中山更“抢先发力”,组织全省首趟返岗专车,接返新进技能人才超200人,以“起步即冲刺”的姿态,保障企业用工。

强对接,促回流。节后首个周末,务工人员加速回流,返岗率近9成。中山人社部门在全市启动“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全面铺开“线上+线下”招聘活动,集结“新十大舰队”重点企业,提供超3万个岗位需求,实现“日日有服务、周周有招聘”。

协同产业转型所需,中山人社部门打出了“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组合拳。

截至2月18日,中山新流入就业人员已超30万。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一方面,中山将多元化场景嵌入招聘,创新打造“商圈+夜市+招聘+培训”的就业场景,将“就业大餐”送到市民家门口,满足不同求职群体多层次的就业需求。另一方面,中山联合企业、技工院校开展“技能集训营”、项目制培训等活动,让求职者免费享受“技能大餐”,获得稳定就业与收入提升的双重保障。

“半年可以培养出一个中级工。”香山衡器人事专员谢培透露,依托企业技能等级认定,企业内部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培训体系,已储备有814名技能人才,其中,中高级技工占比超50%。

“员工在普工岗位停留的时间非常短。”中山中研化妆品有限公司(下称“中山中研”)人事经理肖偲表示,在中山中研,99%的技能人才均来自于内部培养。公司还成立了以博士为核心的IT部门,协同生产端技能人才,从事项目研发设计。

迎接企业“开门红”,中山产业工人大军也迅速回流:截至2月18日,中山产业工人已到岗约 275 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6.9万人,同比增长 2.5%。

促进产业工人快速回流,中山市总工会充分彰显自身担当,开展工会助力返岗系列服务活动,发放返岗消费券,送出“爱心礼包”。在小榄镇,镇总工会联合镇人社分局与盘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专车,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到中山,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助力企业稳岗扩岗,元宵节前后,中山市总工会与人社部门合作,联合举办招聘活动28场,提供就业岗位超8000个,助力企业与产业工人“高效速配”。

一手促回流,一手提质效。随着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2024年,中山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8.6%,企业技能人才渴愈发明显。

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是中山第一家全球“灯塔工厂”。纬创中山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开展数字化转型以来,纬创中山公司整体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目前,纬创中山公司员工约1.1万名,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纬创中山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中山首座“灯塔工厂”——纬创资通中山厂。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聚焦无人机、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新质生产力领域,中山市总工会开展了上百场“香山工匠杯”劳动和技能竞赛;深入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行动,提升企业效益近7400万元;开展“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和新业态从业人员技能提升行动,2024年促进全市新增技能人才超10万人。

产业工人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也是中山坚持制造业当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接下来,中山市总工会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为抓手,为产业工人成长提供“快速公路”,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聚焦】

出台新政重点扶持三大新兴产业

力争今年全市“R&D”投入强度达3.5%

中山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加快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奋力建设创新之城,让中山成为集聚人才的重地。

在广东省再次吹响高质量发展号角、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之际,中山瞄准“创新之城”这个定位,对产业创新发展下决心、下“真金”——

当前,中山针对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光电光学产业及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共40条政策中25条涉及奖补资金,在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上敢下本钱,预计投入财政资金超6亿元,一些支持政策在力度上已经与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基本持平。

对三个新兴产业的大力支持,也体现了中山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在新能源产业领域,中山在光伏、风电、氢能三大领域都已建立良好的产业基础与较强比较优势,龙头企业明阳集团稳居全球海上风电创新排名第一名;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领域,中山推进国家健康基地扩区提质,建成“一基地六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光电光学产业领域,中山已形成全国最大的光学冷加工基地之一、光学成像元器件细分领域占全国市场50%。

“错位发展”和“重视初创”,是中山此次出台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特点。“错位发展”是结合中山自然禀赋和产业优势,提出的一系列有针对性“接地气”的政策条款。比如,新能源产业政策鼓励在光伏、氢能、储能等领域开展多场景示范应用,全省率先推动项目审批流程简化。同时,政策措施重视企业初创期,让人才与城市共同成长。比如光电光学产业政策提出为科技创新人才发起的初创企业、种子项目提供股权融资支持;对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试行补投联动,最高资助3000万元,对产业留学归国创业人才提供最高200万元的创业启动经费支持。

2023年,中山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D)经费投入再创历史新高,R&D经费投入强度(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之比)首破3.30%,排名全省第5。根据《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到2025年,中山要实现全市“R&D”投入强度达3.5%。

“2025年,科技局将聚焦重点领域技术攻关、科创型中小企业培育、青年人才引育等工作,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助力中山打造创新之城。”中山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说。

撰文:杨慧荣 苏芷妍 廖瀚 苑世敏 梁诗婷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

编辑 卢子衡 钟政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