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关注更多资讯
2月20日上午,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广州市市长孙志洋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不少重点内容与海珠区息息相关,为海珠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数字经济
报告提到,推进建设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今年广州将开展“人工智能+”“千模智赋百业”行动,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
去年,海珠宣布建设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广州市支持海珠区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实施方案》也正式印发实施。
今年,海珠将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强化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集聚效应,提升琶洲算法大赛的国际范和时代感,新引育大模型项目超100个,完成大模型内测超50个、上线运营超30个。
同时,在数字经济方面,海珠将要深化实施“数字经济全员全域三年规划”,培育400亿级第三方数字营销、200亿级数字文娱等产业新集群,落地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综合、垂类产业峰会,服务保障网文、网剧、网游出海,力促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超20%增长。
关键词: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报告中多次提到琶洲。
报告提到,过去一年,广州统筹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推进新中轴线南段、珠江后航道、琶洲东区等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今年,报告则提到要加快建设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近年来,琶洲陆续获摘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等荣誉。
如今,琶洲试验区集聚企业超3.6万家,比2020年增长80%。腾讯等区域总部企业蜕变成带动力更强、辐射面更广的五大平台企业,营收规模翻了一番;腰部企业(年营收1亿元以上)数量突破300家;“四上企业”1885家,占海珠区“四上”企业的40%,比2020年增加65.1%,形成了平台引领、腰部支撑、底部壮大的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日前,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开展了琶洲东区(国际超级总部)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据悉,琶洲东区位于琶洲岛最东端,珠江前后航道汇聚之处,是沿珠江进入广州城的重要门户,处在广州活力创新轴和珠江高质量发展带的交汇点上,区位优势明显。作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琶洲东区未来将承担广州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水平治理的重大使命,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报告提到,去年,广州发布 32 个首发空间、15个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建设3个特色美食集聚区。其中,海珠区的江南文商旅融合圈、广州塔-琶醍美食聚集区入选15个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海珠广州塔—琶醍美食集聚区入选3个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区。
今年,广州要高水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5+2+4”国际知名商圈体系能级。其中“5+2+4”国际知名商圈体系中的“5 个世界级地标商圈”,就包含了广州塔—琶洲。
去年,广州市海珠区迎来一个全新的“世界级”地标商业综合体——广州塔广场。该广场位于广州新中轴线南段起点,定位为国际潮奢高端购物广场,是广州塔-琶洲世界级地标商圈的重要引擎,定位打造国际化、品质化、智慧化、绿色化的商业综合体,主打首店经济和夜间经济。
近年来,海珠区全面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杆区建设,以规划为引领、以载体为依托、以招商为抓手,全面加速推进广州塔-琶洲商圈等规划编制和广州塔广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加快区域零售、餐饮等消费业态招商,先后发布南中轴产业规划等一批重磅产业规划,引进京东MALL、赛力斯汽车等知名品牌,广州塔广场、华新广场、宝悦坊、广百海港城、珠江琶醍二期项目等一大批优质商业载体,预计将在未来一年内全面开业。
关键词:营商环境
报告提到,在推进 “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方面,去年,广州6 个区入选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这之中就包括海珠区。今年,广州将深化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今年,海珠将深化“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行动。将推动“海珠合伙人”底层逻辑从“涉企服务提供者”到“产业生态运营者”。健全国企跟投长投机制,帮助企业降低融资、用能、物流、出海等成本,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与柔性执法,做优全生命周期服务。全方位提升“青春合伙人”品牌影响力,推动人才向产业、科技、项目、平台四方面集聚。
关键词:开放合作
报告提到,去年,广州扩大高水平开放合作。持续放大广交会溢出效应。今年,广州将实施 “广交会”行动, 大力发展中间品贸易,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出口海外仓建设,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扩区拓品,建成运营知识城综保区,打造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培育外贸新增长点。
2008年,广交会展馆完成整体搬迁入驻海珠琶洲,让其成为广州会展活动最频繁密集的区域之一。今年,海珠将出台2.0版会展政策,做好“会展+招商”“会展+科技”文章,落地世界低空经济展、机器人展等新质生产力展会,推动展会层次和规模再创新高。
关键词:城市发展
报告几次提到新中轴。
在城市更新方面,报告提到,去年,四大重点片区首开区建设全面启动。其中,广州新中轴是广州四大重点片区之一。
去年,6公里新中轴线海珠段已控制4公里轴线用地,提速完成18万平方米用地征收,三滘、东风村启动区全面开工。
今年,海珠将以十五运会举办为契机,加快推进康鹭片区等改造,全力贯通新中轴海珠段,抓好全域规划建设治理,强化空间规划与产业谋划衔接互促,建设更多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产业保育园”。
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报告提到,今年,广州将建成开通地铁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建成开通海珠湾隧道。
近日,由广州交投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海珠湾隧道工程盾构区间6号联络通道顺利贯通。至此,海珠湾隧道项目6座联络通道已全部贯通,成为国内首个在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中采用机械法完成联络通道施工的项目。
海珠湾隧道纵跨广州市海珠区、番禺区,总投资约116.8亿元。项目北接现状东晓南高架,南至南浦大道,全长4.35公里,主线设计速度60km/h,是广州第一条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被称为“广州第一盾”。
关键词:文化
提升城市文化魅力方面,报告提到,去年,隔山书院建成开放。
去年,位于海珠区的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正式开放,将积极探索塑造新的岭南书院精神创新书院建设体系,立足“岭南画派摇篮”十香园,充分挖掘并以多样化形式传承传播岭南文化,令这座草木丰茂、曲径通幽的园林,焕新为融时尚阅读空间、艺术展区、文化会客厅、志愿驿站等设施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促进优秀岭南文化传承发展,切实将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打造成为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文脉传承的重要高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新人培育的重要载体,推进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绿美广州
报告提到,去年,海珠湿地等3个迁地保护示范片区建设提速。
在广州市中心城区,有着总面积达1100公顷的生态绿核——海珠湿地。海珠湿地以十年生态保护建设探索之路,为大都市的人居环境提升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本。近年来,海珠湿地遵循“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生态修复理念,逐步实现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为众多生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空间。
尤其是两年来海珠湿地以绿美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作和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的建设,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恢复自然水文条件、种植本土植物、清理外来入侵物种等措施,为本土物种创造了多样化的栖息环境,为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南方+记者 吴雨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