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关注更多资讯
2月20日上午,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广州市市长孙志洋作政府工作报告。
在报告中,番禺区多个关键词“被点名”,如推动番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升级为省级平台,推进番禺升级建设国家级经开区等。
其中还提到,尤其要狠抓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转型,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加快打造 “万亿产值、智车名城”。
开局即冲刺,起步即加速。2025年,番禺区哪些关键重点工作要狠抓落实?通过一组关键词,我们一一解读。
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报告提到,增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其中包括,推动番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升级为省级平台。
一直以来,番禺区致力于打造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示范区,不断提升城市的功能品质,为居民与创业者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与发展环境。
其中,高度重视创新创业生态的构建,持续完善人才服务卡服务机制,深入实施“人才生态30条”政策。已累计发放“1+4”产业人才补贴超7亿元。
在硬件设施方面,建成6家“N”系列港澳青年双创基地,提供了约30万平方米的创业空间。累计已成功孵化创业项目2946个,其中港澳项目153个。
为了进一步便利港澳人士创业,祈福缤纷汇社区设立了首个台港澳、华侨、外国籍居民首站服务专窗。同时,开通“穗澳通”“穗港通”一站式商事登记服务,最快半天即可完成审核。
在提升生活服务质量上,建成10余个港澳生活方式趋同社区,让港澳居民来到番禺就能感受到熟悉的生活氛围。
在医疗领域,落地 “港澳药械通” 政策,已获批急需药械12种,同时,积极引进港医资源,已有30余名港医在番禺开诊。
教育方面,开设港澳子弟班16个,全区43所学校、幼儿园与46所港澳学校、幼儿园缔结为姊妹学校,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智车名城
报告提及,做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尤其要狠抓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转型,持续优化产 业发展生态,加快打造 “万亿产值、智车名城”。
2024年11月2日,广汽集团总部整体迁入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并首次发布三年“番禺行动”,冲刺自主品牌销售200万辆倍增计划。
汽车产业是番禺区产业版图中的“领航之箭”。
目前,番禺基本建立了电池、电机、电控“三电 ”齐全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形成了汽车整车75万辆/年的产能规模。
除了拥有自主品牌广汽埃安、广汽传祺之外,近年来,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连接器龙头中航光电、汽车软件龙头光庭信息等纷纷也落户番禺,融入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汽车“三年翻番”计划稳步推进,近三年落地汽车产业项目44个、年产值近600亿元。
目前,全区226家汽车产业“四上企业 ”,成功打造了番禺第一个过千亿元先进制造业。番禺汽车城也随之成为首个过千亿元的园区。
具身智能
报告提出,推动6个未来产业拔节成长,打造具身智能、智能无人系统、前沿新材料等首试首用示范应用场景。
2024年8月,“里掂D1”—— 我国首款由协作机器人厂商制造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正式亮相,凭借其出色的大载荷能力及超高双臂重复精度,在全球人形机器人多为轻载的现状下脱颖而出。
“里掂D1”重新定义了人形机器人的性能,为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树立了新标杆,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
这款可执行复杂任务的人形机器人产自番禺,这一创新成果的诞生,不仅是里工实业技术实力的有力见证,更预示着番禺未来在具身智能及相关产业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海洋城市
报告在“打造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一节中提到,加快发展新一代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
去年8月,番禺企业顺海造船制造的国内最大半潜式海洋牧场养殖平台“鑫环1号”,从狮子洋出发,向着海南省东方市前行。
“鑫环1号”海洋牧场养殖平台长135米、宽30米、高20.5米,养殖水体达6.4万立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半潜式海洋牧场养殖平台,也是养殖精细化程度最高的海洋牧场养殖平台。
这是一座集水产养殖、育苗、休闲垂钓、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主要养殖龙虾、石斑等名贵鱼,年产量约200万斤,产值7000万元以上。
报告还提出,推进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搭建海洋技术转移、交易和产业化孵化平台。
伴随着国家级渔港经济区的建设,番禺渔业实现从以渔为主的传统渔业经济向现代海洋经济转变。
目前,番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是环珠江口“黄金内湾”首个沿海渔港经济区,面积280平方公里,是国家级文明渔港、中心渔港和广东“最美渔港”。
与此同时,番禺区推动临港产业集聚片区建设,中国工程院麦康森院士工作基地、名优现代渔业产业园和17万平方米的海灏生物科学园相继建成,中国企业500强海大集团水产饲料、水产种苗年销量稳居全球第一,渔港产业总规模位居广东省前列。
活力创新轴
报告提到,推进建设活力创新轴。包括推进番禺东西庄科技创新集聚区等重点片区建设。
去年,番禺区启动东西庄城市设计国际竞赛。项目位于番禺区的东北部。区域研究范围107平方公里,城市设计范围627公顷。项目邻近广州大学城以及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暨南大学番禺校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深厚、创新要素汇聚。
该项目高标准谋划产业和科创空间,承载大学城创新资源转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大湾区硅谷。
东西庄,这片曾被称为国际创新城“后花园”的连片乡村即将迎来巨变,这里将崛起狮子洋未来产业科技园,成为承接广州大学城“智核”资源转化的产业新空间、生产生活生态共融的发展样本。
报告还提及,部署建设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去年4月,广州大学城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岛发布活动在番禺区举行,发布国内首个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岛。
番禺区深挖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智造”优势和广州大学城创新资源集聚的“智核”优势,与小鹏汇天签订《共同推动飞行汽车应用示范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建设基础设施、打造应用场景、发展区域试点等方面展开合作。
在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番禺区将以广州大学城低空经济示范岛为起航点,突破低空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以“智造+智核”的差异性优势竞逐低空经济“万亿蓝海”。
面向未来,番禺将积极融入广州活力创新轴建设,联动打通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大学城、狮子洋增长极、南沙科学城等核心平台。
广州大学城
报告中提到,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推动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支持在地高校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加强一流学科、 急需紧缺专业建设。
广州大学城,历经二十年的建设发展,从昔日的江心小岛蝶变成为一座拥有12所高校、1200家科创企业的大学新城,成为广州市乃至华南地区最大的教育、人才和科技创新中心。
如今,这里拥有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以及各类科研平台213个。
这里拥有广州大学城青创汇、创智园、健康产业产学研基地、国家数字家庭产业基地、信息枢纽楼等5个科技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近700家,从业人员达2万名。
这里累计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国家级众创空间4个、港澳创新创业平台2个以及高校双创基地12个,建成和在建孵化空间达到近100万平方米。
此外,广州大学城还坐拥一批以未来科技和应用型技术为代表的科创型企业,累计孵化培育企业超1200家,其中包括全球独角兽创新企业2家(小鹏汇天、探迹科技)。毫无疑问,广州大学城就是一座“超级创新孵化器”。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在今年的工作安排中,报告提出,高水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 “5+2+4”国际知名商圈体系能级,加快一批优质商业载体建设。
近年来,番禺区全力推进南大干线高质量经济发展带建设,高标准开发建设长隆-万博世界级地标商圈、广州南站枢纽型国际知名商圈,大力发展总部、楼宇、文商旅和数字经济,全力引进VC、PE、天使投资、产业基金、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机构设立区域总部。
其中,长隆万博商务区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典范区,先后获评广东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广州软件名园,周边聚集了近百万居住人口,年均客流量超过1亿人次。
报告还提及,继续办好国际购物节、国际美食节、直播电商节等主题活动,促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 塑造具有岭南韵、中国风、世界范的 “购物天堂”形象。
去年11月,2024年广州国际美食节,在主会场番禺长隆万博商务区万博中心盛大开幕。广州国际美食节是餐饮行业的年度盛会,自2012年落户番禺以来,深受业界和市民游客青睐,是广州乃至全国餐饮的一张亮丽名片。
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食材资源,番禺饮食文化基础坚实。全区现有餐饮企业2万多家,“舌尖上的消费”蓬勃发展。
和美乡村
报告提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以沙湾街紫坭岛为例,这是去年全国13个县区“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之一。一年来,沙湾街道启动实施乡村文旅服务提质升级、农业产业提升、数字化基层治理等项目,助推沙湾街经济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番禺先后完成70个市美丽乡村、36个市名村创建。
报告还提出,优化花卉产业布局,推动 “研产供销服”全产业链提质增效。
近年来,立足于特色农业产业基础和大都市近郊区位优势,番禺区致力于建设农业强区,基本形成了以“水产养殖+花卉种植+蔬菜种植”为主体、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同步发展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
南方+记者 钟晓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