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理基层,连州镇银发力量化解矛盾“高效有方”

南方+

在连州市连州镇的社区治理一线,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银发智囊团”——由连州市退休干部组成的社区兼职委员与社区治理顾问队伍。

2024年10月25日,连州镇举行了连州市退休干部到连州镇社区任兼职委员和社区治理顾问的聘任仪式。从那一刻起,他们便以“退岗不褪色”的担当,投身于社区的治理与发展,将数十年的基层经验转化为破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成为连州镇推动基层治理的“智囊团”和“润滑剂”。

“背靠背”调解化干戈

漏水纠纷中的邻里温情

北湖社区治理顾问熊兴(左1)社区兼职委员彭贤胜(右1)提出“背对背调解法”。

北湖社区治理顾问熊兴(左1)社区兼职委员彭贤胜(右1)提出“背对背调解法”。

2024年11月,连州镇北湖社区某居民楼因卫生间漏水引发激烈矛盾。楼下住户天花板渗水严重,而楼上住户则坚称“已维修过,与我无关”,双方多次争吵无果。社区兼职委员彭贤胜与治理顾问熊兴闻讯后,迅速提出“背对背调解法”:分头入户倾听诉求,以情破冰、以理服人。

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兵分两路,从促进邻里关系和谐的角度出发,运用“远亲不如近邻”的朴素道理,强调邻里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并引导楼上住户学会换位思考,理解楼下住户的困扰。“李生啊,要是您家天天滴水,心里急不急?”工作人员一边拉着楼上住户促膝长谈,用方言讲述“六尺巷”故事;另一边则向楼下住户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条款,引导依法维权。

最终,在社区干部、司法人员以及物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与协调下,双方达成协议:由楼上住户承担卫生间维修费用,并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维修工作。双方对调解结果均表示满意,并承诺将严格按照协议内容执行。至此,一场可能升级的冲突,在“银发调解队”的温情介入下,化作邻里互谅的佳话。

“同频共振”破僵局

司法老兵开出法治药方

慧光社区兼职委员黄立建(左3)建言维修基金改革。

慧光社区兼职委员黄立建(左3)建言维修基金改革。

面对乡镇老旧小区频发的“维修基金使用难”问题,原连州镇司法所所长黄立建——这位深耕司法战线的“老兵”,在2024年12月连州镇慧光社区兼职委员会议上开出“法治药方”。

黄立建提出,近年来,小区物业因消防设施、电梯老化等问题与小区业主引发的纠纷频发,核心矛盾在于维修基金申请程序繁琐。“三分之二业主签字难”导致许多小修项目积压成大患。他建议参考《广东省物业服务与管理条例》应急机制,对危及安全的维修项目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同时,呼吁强化资金监管透明度,通过“一箱四栏”公示制度消除业主疑虑。

“维修基金是房屋的‘养老钱’,既要高效使用,也要守住安全底线。”黄立建以曾调解的某社区外墙维修纠纷为例,强调业委会、物业、基层政府应形成协同机制,借助智慧管理平台实现线上表决,兼顾效率与公平。这位司法“老兵”最后寄语:“基层治理需在法治框架下创新,让民生诉求与制度善意同频共振。”

银发力量 “治”慧有方

高效破题矛盾构建和谐社区

从“楼上漏水”到“基金僵局”的复杂难题,连州镇“银发智囊团”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既要传承“枫桥经验”的群众工作精髓,更需在法治框架下创新机制。

这群“退而不休”的银发队伍,正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情怀,书写“夕阳生辉”的新篇章。自建立兼职委员制度以来,连州镇“银发智囊团”在社区工作中发挥“银发力量”,累计参与调解社区矛盾纠纷17起,提出治理建议41项,社区矛盾就地化解率得到大幅提升。

“这些老同志是推动连州镇基层有效治理的‘宝贵财富’。”连州镇党委书记曾凌飞表示,“他们用‘脚底板’踩出民情,用‘婆婆嘴’说通民心,真正实现了治理效能与群众获得感的双提升。” 下一步,连州镇将深化“银发智囊团”建设,推动更多的老干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去,让“小事不出社区”成为常态。

撰文:黄滢 通讯员 欧丽玲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曹柏英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