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之年,潮阳区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南方日报 南方+

汕头国际纺织城建设步伐加快,入驻商户抢抓时间装修商铺备战开业;广东凯迪服饰有限公司开足马力赶生产,目前订单已排到8月份……新春开工以来,潮阳区各重大项目施工现场快马加鞭推进项目建设,各企业工人集结到岗有序复工,纷纷冲刺“新春开门红”。

今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一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已吹响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号角,为各地推动产业发展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如何答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道必答题?作为汕头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县),潮阳区聚焦打造传统产业创新示范区和县域经济典型区的目标定位,坚持走实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新一年将加快推动产业链延伸和转型升级,形成多点支撑、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壮大“三驾马车”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是推动‘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在日前召开的“强产业、优环境、促协调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潮阳分论坛上,潮阳区委书记尤朝东表示,要紧紧抓住产业这个根本,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回顾近年来的改革发展成果,潮阳在县域经济建设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以纺织服装为主导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协同共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总面积超2.5万亩的“一城三园区”优化整合为省级潮阳产业园,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发展平台,这些将为潮阳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目前,潮阳区产业发展已集聚成势,在此基础上,今年潮阳区乘势而上、加压奋进,明确加快启动汕头国际纺织城二期、海上风电、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壮大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三驾马车”。

汕头国际纺织城建设步伐加快,潮阳区正全力推动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针织面料交易北市场上半年开业。  受访者供图

汕头国际纺织城建设步伐加快,潮阳区正全力推动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针织面料交易北市场上半年开业。  受访者供图

纺织服装是潮阳区最大支柱产业,新动能新优势集聚壮大。截至目前,汕头国际纺织城在建面积超250万平方米,首期工业厂房、布料市场已交付使用超60万平方米,确认入园企业超千家;荣昌纺织高端面料项目首期、都市智慧产业园一期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陆续投产。今年,潮阳将继续推进纺织服装上下游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抓紧完成汕头国际纺织城一期建设,尽快启动二期建设,积极引进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力的企业入驻园区,整合中小纺织企业上下游资源,创新发展功能性内衣、潮派服装等高附加值产品,打造产销合一、链条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能源产业方面,华能5、6号机组新建项目、华电二期燃煤发电扩建项目动工建设,汕头海上风电潮阳登陆点集中送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亚洲单体连片规模最大的淡水渔光互补一体化项目——和平、陇田550兆瓦光伏项目成功并网。眼下,潮阳区在加快能源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将积极引进一批储能、氢能、海工装备制造项目,目标打造1500万千瓦“风光火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

新材料产业方面,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区已于年初动工建设,已有17家企业落户,计划总投资超60亿元。未来,潮阳区将以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区为主阵地,加快基础设施和中试基地及产业平台项目建设,围绕纺织服装新材料、新能源材料、高端电子化学品引进一批重点项目,助力汕头打造超1000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

做强“三种业态”

粤东首个大型农产品交易综合性服务平台粤东海岸农商城全面开业运营,汕头首个物流区域总部项目圆通速递智创园开工建设,TCL循环经济产业创新基地和中节能废旧手机回收处置项目建成投产,和平电商小镇加快建设……一年来,随着一个个重大产业平台、商贸平台投入运营,潮阳区商贸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

建平台、拓业态、促消费,今年,潮阳区将坚持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继续推动现代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强电商、物流、商贸平台“三种业态”,加快建设工商并举的现代产业体系。

其一,打造电商消费新增长点。潮阳区将全面推进和平电商小镇建设,推动圆通速递智创园尽快建成启用,目标实现全年网络电商零售销售规模超200亿元。用好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充分利用TCL循环经济产业创新基地、中节能废旧手机回收处置项目等平台,加强与华润环保、广业等企业合作,推动废旧家电拆解产能从200万台增加到500万台,形成每年430万台手机的以旧换新规模。

其二,打造大宗物流基地。潮阳区将发挥粤东海岸农商城在农产品物流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副产品快递物流、生鲜冷链网络建设,打造粤东最大蔬果批发市场和一站式综合性现代智慧型农产品交易中心。推动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针织面料交易北市场上半年全面开业,加快形成全球最大的贴身衣物布料和成品交易中心。

其三,打造商贸消费中心。潮阳区将发挥东山生活广场、东里汇等商业综合体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引进粤东首店、汕头首店,积极引导老字号、本地特色品牌入驻,扩大城区、海门、和平、谷饶四大片区级商圈辐射效应。

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潮阳区坚持贯彻落实“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向新向上向智向绿。

今年1月,坐落于潮阳区海门镇的汕头市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区正式开工建设,园区首期规划面积2092.59亩,周边预留可供拓展面积3000亩,总规划面积达5000亩,规划引进新能源材料、纺织服装新材料、高端绿色电子化学品等新材料产业,并规划建设中试基地及产业平台项目,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而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区的落地建设,已成为潮阳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承载平台。为此,潮阳正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依托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加强与光明中试新材料产业基地、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深度合作,在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区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进一步推动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加快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与此同时,潮阳区将充分发挥龙华—潮阳产业协作纺织产业数字化生态联盟资源效应,加快产业数字化赋能中心建设,扶持培育发展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科技专家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培育孵化更多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此外,潮阳区明确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持续办好产学研“面对面”对接会,用好结对帮扶高校资源,推动重点企业与广东工业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围绕潮阳经济主战场和产业升级重大需求开展产学研联合创新。

南方+记者 黄嘉锋

通讯员 肖树鹏 李盛和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南方+ 张伟炜 拍摄

编辑 吴夏晴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