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一瑶”陷摆拍风波,请扶起那个摔倒哭泣的小孩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陈之琪

前几天,拥有2000多万粉丝的4岁网红小女孩“瑶一瑶”和她的家人因为“摔倒”而陷入了舆论争议漩涡。短视频中,“瑶一瑶”在路上蹦蹦跳跳地走却被旁边小男孩突然伸出脚绊倒,“瑶一瑶”摔倒大哭不止。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在账号中,“瑶一瑶”走路“意外”摔倒的短视频还有不少,很多网友觉得“小男孩类似这样开玩笑已经好多次”,并引发“女孩母亲为流量故意摆拍”的质疑。其母回应中提到“上次这样没拍到,说让这个轻轻地弄”“摔摔打打才能长得更皮实”,反而陷入“为博流量不顾孩子”的争议中。

无论“瑶一瑶”受伤与否、又是否真如其母所言只是被“轻轻地弄”,家长的做法都不值得鼓励。孩子想在跌撞中磨练,离不开父母在背后的陪伴引导,可“瑶一瑶”看到的总是离自己很远、隔在镜头后的父母,期待自己作出指定动作表情——无论自恃出于何种“善意”,父母同孩子的情绪联结都会是断裂的

必须看到,这种“断裂”会带来错误的反馈机制。小时候我们会因为打扫卫生、拾金不昧而受到父母夸奖从而被鼓励做更多正确的事,正确的价值观也在这样的正反馈循环中形成。但“瑶一瑶”又会如何理解父母的赞赏和喜悦?一则视频中她曾问妈妈“(我)假假地摔倒你开心没”,说明孩子已经察觉到热衷拍摄的妈妈想看什么、怎样才能满意,进而有心迎合母亲与镜头。父母的情绪、镜头的选择、网络的标准必然会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渗入这个4岁女孩的生活。她将如何自处?如何建立新的行为反馈体系?

近几年网络涌现许多分享孩子生活片段的博主,初心可能只是分享日常,但随着流量铺路,有些父母的镜头也从“跟着孩子”变成了“对准孩子”,引发争议不少。每每这些流量视频引发热议,我们总是讨论父母和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似乎在各方争执对错时,只有孩子没有得到爱和关怀。如今,我们再度讨论“网红儿童”是与非时,不仅要辨明“网红 ”界限与影响,更该着重对这些儿童进行及时的关怀和纠偏。在处罚“晒娃博流量”的错误行为时,积极的督促引导也不该被忽略。

社交媒体时代,短视频成为家长记录童年、鼓励孩子成长的新方式。可以看到,有家长记录孩子辨认稀奇植物,因此受到专业机构及专家关注和特邀学习;有家长拍孩子玩解剖被网友点赞“解剖学圣体”,在镜头下孩子讲述更有信心动力;有家长分享自家孩子因“长得壮”而自卑,眼尖网友发现女孩出色的身体条件,女孩由此成功发掘运动爱好,自信的笑容挂在脸上……这些孩子因为短视频分享而打开了成长的天窗。

这同样说明,当镜头跟着沉浸在童年世界的小孩儿时,我们都欣喜共情着孩子身上的明媚与希望。让孩子得到更多的善意、尊重和鼓励,成长为更积极向上的个体,这才是一场争论的最终目的。

编辑 毛帅楠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