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站场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治安秩序稳定、服务乘车旅客……这是铁路民警的工作日常,同样,也是广州铁路公安处广州白云站派出所二级高级警长黄立仁最后一个在岗春运的重要任务。
每到值班日,黄立仁就早早到岗,带上“八大件”开始一天的执勤工作。从警四十载,他先后在广州火车站抓小偷、在广州南站逮“黄牛”、在广州白云站服务群众,屡次破获大案要案……即将在岗“交卷”,他与记者讲起了属于自己的铁警故事。
在广州火车站,他“火眼金睛”辨小偷
1998年,入警十余年的黄立仁调入广州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驻扎在广州火车站进行打击流窜犯罪工作。彼时的广州火车站,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涌入大量务工人员,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尤其一到春运,车站内每平方米要容纳两三个人,扒窃、倒票、诈骗等治安问题不少。
“那时候,一睁眼就是出去巡逻,脑子里就一个目标,今天一定得破个案子。”黄立仁介绍,30年前,犯罪分子常常在密集的人群中作案,给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加上警务系统也不像如今这么发达,民警大多只能用眼睛观察,揪出犯罪分子。
黄立仁常常守在广州火车站的安检口,一站就是十个小时,用双眼“扫描”着每一个可疑人员。
“神态、穿着、动作都是要素,想做坏事的一看便知。”黄立仁在广州火车站鱼龙混杂的环境“熔炉”中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所在的巡警大队以60%以上的破案率高居全处首位。
十余年内,黄立仁荣立个人三等功九次,这是他在广州火车站最亮眼的“成绩单”。
到广州南站,他“猫捉老鼠”稳秩序
2010年1月30日8时32分,由广州南开往武汉的G1002次和谐号高速列车从广州南站缓缓驶出,这标志着作为当时国内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铁路客站之一的广州南站正式开通运营。
那年,在广州火车站奋斗十年的黄立仁调入广州南站派出所担任副所长。
比起广州火车站的“乱”,广州南站的“大”让民警更加头疼——站房总建筑面积达到48.6万平方米,是广州火车站的四倍,民警步行巡逻一层的时间大概需要30分钟。
潜伏在暗处的违法人员利用这一点与民警们在广州南站上演着一出出“猫捉老鼠”的故事。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扒窃盗抢这类案件逐渐减少,广州南站内旅客增多,拉客扰序这类治安问题越来越严重。”黄立仁回忆,2016年春运首日,广州南站发送旅客16.5万人首次超越广州火车站客流,一跃成为广州地区春运主力。
愈发庞大的客流是引诱违法人员的“香甜蛋糕”,而站区内有十多个停车场入口,如同“老鼠洞”一般埋在这个偌大的交通中枢各个角落,违法人员隐蔽在此,看到旅客就浮出“洞口”拉客。
为保障站区秩序平稳,黄立仁带着伙计们一个个抓“黄牛”,露头就打。那时,他带领的广州南站派出所刑侦队,一天要办理扰序的行政案件最多二十来起。“广州火车站那会工作是站着不动盯嫌疑人,到了广州南站就是跑个不停抓违法人员。”黄立仁调侃道。
在广州白云站,他坚守一线服务群众
近年来,广州南站治安秩序一路向好。黄立仁也卸下了领导职位,成为一名普通的执勤民警。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超级枢纽”广州白云站正式投入使用,黄立仁调任于此,迎来了铁警生涯的最后一站。
2025年春运是他在岗的最后一个春运,这位曾经因办案能力出色多次斩获各类荣誉奖项的老刑警有了新身份——寻包达人。这也是广州白云站派出所执勤队的年轻人给黄立仁取的外号。
“目前在广州白云站每天接到最多的警情就是求助类,其中大部分都是帮助旅客寻找遗失的行李。”面对这样的“戏称”,黄立仁这样解释。在“火眼金睛”和“飞毛腿”双重技能加持下,黄立仁在车站里没有找不到的包。
今年春运以来,黄立仁共接警80余起,找回旅客遗失物50余件,帮助旅客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
“咱们的工作任务越简单,说明现在的社会文明程度高,治安越来越稳定,不管是抓贼办案还是找包找人,都是为人民服务。”2月13日凌晨4时57分,由广州白云站发往海口的Z384次列车拖着猩红的尾灯隐入夜色,黄立仁和徒弟按任务在空荡的站区内交错巡视。属于他的故事也慢慢接近尾声。
南方+记者 关喜如意
通讯员 李婷 李云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