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丁戈隆东
“中国对美政策保持着稳定性和连贯性,不会轻易翻烙饼。”
当地时间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国专场”上致辞并回答现场提问,再次阐述了中国对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突出强调了一个“稳”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出席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在“中国专场”致辞并回答了现场提问
(一)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不仅事关两国人民福祉,也影响人类前途命运。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人类社会休戚相关、福祸相依,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应该为实现共赢、多赢凝聚最大共识。
这是中国看待世界和中美关系的基本出发点。
资料图。图源:央视新闻
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经济总量超过世界1/3、双边贸易额约占世界1/5,共同构成了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
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在全球治理中的协同合作,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全球繁荣与发展至关重要。
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有大国的胸怀和担当。
国际社会普遍希望,中美两国加强合作,携手为世界和平承担责任,为各国发展创造机会,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为世界团结发挥积极作用。
(二)
当然,作为两个国情不同的大国,中美之间难免会有一些分歧。
这些分歧是双方利益深度融合带来的成长的烦恼,成长的烦恼需要在成长中化解,而不应该导致双方产生错误的战略认知。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美两国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
资料图。图源:央视新闻
中美两国都在追逐各自的梦想,都致力于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两国间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空间,完全可以成为伙伴和朋友,相互成就,共同繁荣,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如何妥善解决分歧?
答案不是以邻为壑、脱钩断链、小院高墙,而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只要中美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完全可以超越分歧,找到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
这既是对中美关系半个多世纪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对大国交往规律的把握。
(三)
中美关系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题。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走向高度关注。
资料图。图源:央视新闻
中国不搞所谓的“大国竞争”,战略意图光明磊落,对美政策保持稳定,那就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相互尊重是前提,中美社会制度不同,这是各自人民的选择,想要改造甚至颠覆对方是不现实的,正确的态度就是相互尊重。
和平共处是底线,中美两个大国不能冲突起来,否则世界就要遭殃,还是要加强对话,增进理解,建立信任。
合作共赢是目标,国际社会期待中美开展合作,全球挑战需要中美携手应对,这也是中美两国应当承担的国际责任。
许多美国有识之士也认为,美中拥有更具建设性的关系符合所有人的利益,美中关系好起来应是两国关系唯一的发展方向。
(四)
元首外交一直是中美关系的“指南针”和“定盘星”。
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应约同特朗普通电话时指出,双方要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加强合作,多办一些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让中美两艘巨轮沿着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航线不断前行。
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和处理中美关系,加强对话沟通、妥善管控分歧、拓展互利合作,视彼此的发展为机遇而不是挑战,让两国成为对方发展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但如果美方不愿意,执意还要打压中国、遏制中国,中国必将奉陪到底,必将坚定回击美方的单边霸凌行径,必将坚决捍卫中国的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正当发展权利。
回看历史,中国人从来不信邪、不怕鬼,新中国就是在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中发展壮大起来的。
中国这样做,也是为了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了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五)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王毅引用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的九阳真经“心法”,妙喻中美关系,妙喻中国人的气度、中华民族的品格。
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发展。
中国乐见一个自信开放、繁荣发展的美国,美国也应该欢迎一个和平稳定、勤奋进取的中国。
只有这样,中美才能在新的历史书页上积累信任增量,携手推动两国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进展,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稳定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