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行千里,广东21个地市吹响冲锋号
春潮涌动,战鼓催征。
2025年2月5日,农历乙巳蛇年第一个工作日,广东聚焦“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这是广东连续三年在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召开“新春第一会”。
承载着新一年的期许,广东开启了接续奋斗的新程。“我们加满油、充足电,锚定目标、整装出发,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把广东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有奔头、更有劲头。”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后,广东各地市也纷纷召开“新春第一会”,亮思路晒方法,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各地以“开年即开战、起步即冲刺”的昂扬姿态,全力比拼,必将释放出强大的产业动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托起一个新广东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肩负着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更要在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上先行先试、作出示范、勇挑大梁,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具有雄厚实力、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无穷魅力的新广东。”黄坤明强调。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因商而兴、因工而盛。
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表示,聚焦“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以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更好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刚刚结束,广州便以一场总投资超千亿元的签约仪式,拉开了新年“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大幕。“只要扎扎实实抓好今年,再抓好5年、深耕10年,必定能够形成领军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各类人才‘近悦远来’的生动局面,必定能够催生一个经济更强、产业更优、能级更高的大广州、新广州。”在2月6日召开的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郭永航充满信心地说。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精彩舞台。
2024年,深圳GDP达36801.87亿元,同比增长5.8%,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
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设立45周年。“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深圳,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我们将以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来完成好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大力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来培育发展动力、增强发展活力。”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
2月6日,深圳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孟凡利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加快发展,以深圳的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大局、应对变局、开创新局”。
“小而美”的珠海,今年也迎来了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珠海市委书记陈勇表示,要聚焦加快建设具有珠海标识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主题,贯穿“存量激活、增量突破、分量提升”这一主线,以实打实的发展业绩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
地处粤东的经济特区汕头,坚持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2月6日,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等汕头市主要领导带队,前往汕头市政务服务中心和有关重点项目现场调研,强调要认真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全力以赴抓项目、强产业、优服务、促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月6日下午,湛江市召开围绕高质量发展推进作风建设会议,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部署开展“干部作风提升年”行动。湛江市委书记余钢强调,全市干部要坚持目标导向,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锚定推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千方百计解决企业困难,务实做好扩投资、稳外贸、促消费等工作,确保各项经济指标迎头赶上。
广东21个地市正迈开坚定的步伐,努力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练好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这是广东的必由之路、光明大道。”黄坤明强调。
2023年,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成为全国第二个、广东首个“工业3万亿”地级市。近年来,佛山以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推进传统制造业迭代升级。“我们要拓展制造业转型深度,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要扩大制造业转型广度,为更多企业插上数字化的腾飞之翼;要提升制造业转型精度,打造数字经济发展一流生态。”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佛山市委书记唐屹峰说。
惠州是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24年,惠州GDP突破6000亿元,达6136.39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居全省第三。“要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上下更大功夫,精准服务制造业企业,狠抓工业投资,狠抓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2月6日召开的惠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动工仪式上,惠州市委书记刘吉表示。当天,全市集中动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40宗,计划总投资1265亿元。
制造业是东莞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过去一年,东莞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工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元,带动GDP增长4.6%、迈上1.2万亿元新台阶。“新的一年,东莞将乘着全省大抓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浩荡东风,全力跑出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度,以更加厚实的硬实力担负好经济挑大梁重任。”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东莞市委书记韦皓表示。
2月5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后,肇庆市随即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暨科技创新大会,聚力抓科技、强创新、兴产业,增强肇庆高质量发展的竞争力和“硬实力”。“要深刻把握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先手棋、动力源、硬支撑,以更大力度抓好科技创新工作,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不断塑造肇庆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肇庆市委书记张爱军说。
在广东石化项目这一“超级链主”的带动下,揭阳市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能。揭阳市委书记曾风保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介绍,近年来揭阳推动形成了绿色石化、海洋经济两大新兴支柱产业,服装制鞋、五金机电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的“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格局。“接下来,将以更加饱满的精气神、更加旺盛的战斗力,大抓产业、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加快建设产业强市、和美揭阳。”曾风保说。
各地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练好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必将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加快把短板变为潜力板
“我们的空间足够大。”黄坤明指出,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上,能够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综合优势,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和广大县域存在的产业落差蕴含着巨大潜力。
绿水青山是河源发展的最强“底色”,是后发地区发展的典型样本。“要聚焦重点、紧抓快干,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打好产业建设‘大会战’。”在2月6日召开的河源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市委书记何国森要求全力打造加快实现绿色崛起“三大样板”。这“三大样板”,就是独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河源样板、城乡融合发展河源样板、“绿富双赢”河源样板。
紧邻大湾区的汕尾,近年来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要系统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和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两个关键牵引。”汕尾市委书记逯峰强调,紧盯产业、风貌等关键要素,在做实“全域镇村典型示范”实践中打造更多工作品牌、形成更多工作经验;坚定不移抓好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3+2”现代化产业体系。
2月5日至6日,茂名市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推进“百千万工程”现场交流会。“要抓紧‘百千万工程’这个重大战略,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茂名市委书记庄悦群表示,坚持补强做优,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县域主导产业;坚持城镇提能,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坚持价值重塑,激活农文旅,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提质增效;坚持借力借势,依托各方力量实现更好发展。
作为曾经的洼地,清远正在成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快速崛起的样本。“狠抓产业发展‘三大引擎’,狠抓‘百千万工程’,狠抓平安清远建设,狠抓党建引领。”清远市委书记殷昭举强调,新的一年,清远将聚焦“四个狠抓”,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以“小体量”迸发出“大能量”。潮州市委书记何晓军表示,新征程上,潮州将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坚定不移大抓工业产业、提升城乡风貌、做好“侨”的文章,奋力推动“产业兴、县域强、城乡美”。“最大限度团结广大潮人参与‘百千万工程’、融入现代化建设。”何晓军说。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广东加快把短板变为潜力板,释放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厚培兴业沃土,吸聚产业资源
“要培厚发展环境肥沃土壤。”黄坤明强调,要充分激活政策效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广聚天下英才。
作为华南老工业基地,韶关近年来引进了腾讯、百度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呈现勃勃生机。“韶关将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上有更大力度、有更大作为。”在2月7日召开的韶关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暨招商大会上,韶关市委书记陈少荣表示,市县镇村竭诚为企业当好“店小二”“服务员”,应给尽给抓好要素保障,从严从实抓好作风监督,全力以赴支持企业发展。
梅龙高铁通车后,梅州市与大湾区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要更多从湾区角度看梅州、发展梅州。”梅州市委书记马正勇强调,要在产业协作上、在交通互联互通上、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上精准发力,用好广州和省直单位帮扶力量,推动苏区湾区联动发展,力促一批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改革加快落地见效。
深中通道开通后,中山这个制造业之城迎来了历史性机遇。“要加快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奋力建设创新之城,让中山成为集聚人才的重地。”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提出,要纵深推进深中“六个一体化”,进一步加强与深圳、香港等东岸城市合作,重点推动深中产业、创新一体化取得新的更大突破,借力知名院校、科技平台和人才资源,赋能中山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打开了江门这座老牌工业城市新的想象空间。2月8日,江门召开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强调要坚定推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塑造江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抓科技创新、产业项目、营商环境上,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坚实物质基础,推动江门加快迈入万亿GDP城市行列。”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要求。
2月6日,阳江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提升落实年动员会。“要以更优质的营商环境,增强发展磁场,加快构建与大湾区同标高的营商环境。”阳江市委书记卢一先表示,持续加强招商引资、企业筹建、企业服务“三支队伍”建设,进一步擦亮“效率阳江、服务阳江、诚信阳江”营商环境品牌,切实以环境之“优”、促企业之“稳”、谋发展之“进”。
2月8日,云浮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厚植产业发展环境沃土,推动云浮营商环境向优突破,赢得奋进第二个‘云浮30年’的发展主动。”云浮市委书记卢荣春说,要纵深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健全完善营商环境评价机制,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云浮高质量发展“破圈”。
南粤大地,已是一片兴业“沃土”,吸引国内外产业资源汇聚,加速转化为当地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竞争力。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叶石界
【实习生】赵雅瑜
【本文责编】郭芳
【频道编辑】李晓霞 李卓华
【文字校对】杨明珠
【值班主编】蒋玉 刘树强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5年第3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