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生活中,很多上班族长期对着电脑,很容易出现头痛、头晕、或眼痛、眼干等不舒服的症状。除了吃药、滴眼药水,其实,穴位按压治疗也能派上用场,我们的身体就藏着不少的止痛开关。
本期【穴到啦】佛中医针灸科叶运鸿主治中医师带大家认识一个位于眉心的可缓解痛症的穴位——印堂穴
印堂穴的定位与功能
“印堂发黑,恐有血光”——这句戏剧作品中古代江湖相士的口头禅,可能是很多老百姓初识“印堂”这一穴位的由头。印堂位于人体前额部,在两眉头的中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古代指额部两眉头之间为“阙”,又被称为印堂,因穴位于此处,故得此名。在中医经典古籍中,此腧穴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素问·刺疟篇》中记载:“先头痛及重者,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有定位及主治病症而无穴名。而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首次提到了印堂穴,后来一直沿用至今。
印堂穴属于经外奇穴,指不归属于十四经,但具有一定名称、固定位置和一定主治作用的腧穴。其位于督脉循行路线上,可推动督脉气血的运行,调和阴阳、畅达气机,具有清头明目、通鼻开窍、宁心安神等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头痛、头晕、失眠、鼻炎、鼻出血、眉棱骨痛、目痛等病症。
运用印堂穴治疗的常见“搭档”
01、印堂穴+风池穴:治疗头晕头痛
风池穴位于枕骨的下方,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易侵袭人体的阳位,头痛、头晕等症状的发生多与外感风邪有关,印堂穴具有祛头风的功效,与足少阳胆经的风池穴搭配,可加强治疗头晕、头痛等症状的功效。
02、印堂穴+迎香穴:缓解鼻炎症状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鼻翼旁开1.5厘米。
生活中很多人受到鼻炎的困扰,频繁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等诸多症状。印堂穴位于前额,在鼻子上面,通过疏通此处的经络气血,可达到通利鼻窍的作用;而迎香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所谓“穴位所在,主治所在”,因此它也是治疗鼻炎、鼻塞的特效穴。两者搭配具有利鼻窍的作用,能很好地缓解鼻炎的症状。
03、印堂穴+攒竹穴:清利头目
攒竹穴位于面部,当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
攒竹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清热明目、祛风通络的作用,两穴相互搭配,有助于治疗经脉循行所过病症,可加强清利头目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眼痛、眼干、眼胀、眉棱骨痛等症状。
04、印堂穴+百会穴:减少失眠健忘
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在头顶正中央。
印堂穴位于督脉上,督脉入络于脑,因此印堂穴具有显著的安神定惊、醒脑开窍的作用;百会穴也是督脉的重要穴位,具有升阳举陷、安神定志的作用。两者搭配使用,可以治疗失眠、健忘等神志病。
印堂穴的临床运用
叶运鸿表示,印堂穴在临床中多使用针刺及艾灸等操作。其中,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时可采用提捏穴位局部皮肤,向下平刺0.5-0.8寸,使局部产生胀重针感或往鼻部放射;针刺治疗头痛时可采用向上平刺0.5-0.8寸,使局部产生胀重针感或往头顶部放射。
艾灸可采用悬灸,5-10分钟;或隔姜灸,3-5壮。要注意的是,灸印堂温度要舒适,不宜过烫,防止烫伤皮肤;灸量以症状缓解为度,不建议施灸过久。叶运鸿提醒,体质上热下寒、易出现虚火上炎等人群,可配合灸脚底涌泉,引火下行。此外,灸后还建议多饮温水。
最后,她还建议以上针灸治疗应尽量选择由专业医师操作,切不可自行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印堂穴的居家使用妙招
叶运鸿表示,居家可使用中指或食指指腹按揉印堂穴,每日按揉50-100次。
想要达到更舒缓效果的朋友,不妨以印堂穴为中心,进行全脸部的按揉,即先用拇指揉按印堂穴,使之潮红,然后从印堂穴向两眉分推;再回到印堂穴,向百会穴、鼻尖上下分推,左右上下反复进行,按5-10分钟左右即可。
此外,提拉也是不错的一种选择,可采用右手拇指、食指捏起两眉间的皮肤稍向上拉的方法,每日早晚各提拉50-100次。
这些方法对长时间用眼、感觉头部昏沉或者面部肌肉紧张者都很适用,通过按揉和提拉,能够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有效缓解眼部疲劳,放松面部肌肉,减轻头部的不适感,大家在家不妨试试。
来源:针灸科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