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局,翠亨新区在“新”字上做文章。2月6日,新春开工第二天,总投资10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项目——明阳现代能源高端装备科技园动工,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500亿元。2月7日,翠亨新区招商团队兵分多路,奔赴各地招商,重点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半导体等“新产业”龙头。
产业向新,翠亨新区有新目标。今年,翠亨新区提出力争落地项目总投资不低于300亿元,并首次提出建设“中山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布局低空经济、无人产业、类脑科学等未来产业。
近日,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调研翠亨新区时强调,翠亨新区要锚定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主阵地定位,面向全国全球集聚科创产业、研发平台、高端人才,打造名副其实的创新之区。
翠亨新区马鞍岛。
从“新”出发,翠亨新区加快向产业更高阶段攀升。
为产业落下“先手棋”
春节假期刚结束,广东神舞科技有限公司就已忙碌起来。入夜后,位于翠亨新区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的神舞科技办公室和实验室仍灯火通明,工作人员为生产订单而忙碌着。
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
“新产品即将推出,大家都在赶进度。”广东神舞科技创始人兼CEO、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博士郑辉表示,今年将是公司产品的集中上市年,预计将有7款新品陆续推出。
广东神舞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脑机接口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脑机接口是一个未来产业“新赛道”,是在人脑与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直接交流和控制通道的技术。通过这种通道,用户可直接通过大脑思想来操控设备,而不需要语言或动作。这样的技术和应用场景,仿佛只存在于科幻小说或影视作品中。然而,广东神舞科技有限公司已推出相关产品,将“科幻”变成了现实,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在脑机接口的领先力量。
翠亨新区提出构建“4+X”产业体系,其中“X”指的是未来产业,旨在布局一批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打造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脑机接口即是其中一个“未来产业”。除此之外,翠亨新区已在多个未来产业领域落下“先手棋”。
在新型储能领域,翠亨新区已聚集了广东明阳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富海(中山)低温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等产业链领军企业,陆续产出新的科创成果。在氢能制储加一体化应用方面,广东明阳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已形成了示范应用的方案和具体应用场景。中科富海(中山)低温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在氢能制造环节已取得多项关键突破,打破了国外“卡脖子”,并正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把氢能液化、储运、质量检测等技术链全部打通,形成产业化集群。
中科富海超低温科技园。
在低空经济领域,翠亨新区已引入广东诚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力量,同时正建设首个低空经济主题产业园,面向深圳等低空经济产业高地,计划打造无人机零配件与原材料加工基地、无人机应用服务平台、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产业载体,形成从制造到应用的全产业链条。
随着未来产业力量汇聚和矩阵壮大,翠亨新区积聚起产业发展的强大动能,“中山未来产业先导区”初具规模。
新兴产业“聚雁成阵”
春节假期刚结束,位于翠亨新区马鞍岛东临路旁的中广核中山科研基地项目就“火速”复工。2024年12月30日,项目一期正式投入使用,迎来首批入驻员工。二期建设工作正加速推进。
中广核中山科研基地项目是翠亨新区乃至中山首个与核能相关的产业项目。中广核南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远华表示,中广核中山科研基地项目是中国广核集团牵头建设的中国南方原子能科学与技术创新中心(下称“南方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中心聚焦先进核电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同步建设南方中心总部、深圳龙岗实验基地、中山科研基地、阳江科研基地,形成“一总部三基地”的布局。中广核中山科研基地项目正是“一总部三基地”布局中的重要支点。中广核中山科研基地承担着独特功能,将建设一批重大核能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国际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产出一批世界级研发成果,打造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重要综合性科研基地和原创技术策源地。
在翠亨新区,以中广核中山科研基地项目为代表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力也正陆续壮大,涵盖健康医药、新能源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成为推动翠亨新区构建创新之区的重要力量。
从翠亨快线进入马鞍岛兴湾路,一直向东走,一座楼高超过100米的“H”型建筑尤为引人注目。这是华润燃气总部基地(中山)及新兴产业科创中心所在地。它将集合华润燃气中山公司、润智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公司、设计公司、学习与创新中心、调度中心以及95777集约呼叫中心等单位,成为华润燃气业务发展与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
在马鞍岛的另一条主干道——香山大道旁,国内半导体存储领域的领军企业江波龙稳步发展,中山存储产业园二期即将投入使用,将打造数智化标杆园区。与江波龙相距不远的康方湾区科技园,主要生产全球首创双抗新药“依沃西”等产品,是目前国内体量最大的生物医药生产基地之一。
康方湾区科技园。
除了“大而美”的行业龙头,翠亨新区还有一批“小而精”产业新锐。达石药业是创新药领域的“明星企业”,其长效、无成瘾镇痛药DS002研发进度全球领先,有望成为全球首款用于癌痛治疗的非阿片类强效镇痛药。斑马药业将建设中山市重点实验室,目前已拥有预防和治疗出血性脑中风、重症败血症等多项小分子新药技术专利,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兴力量加入,翠亨新区的新兴产业“聚雁成阵”,建设“创新之区”也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打造全链条创新生态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科创资源也有着独特的流动规律,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对创新生态有着较强的敏感度。对此,翠亨新区近年来持续在“创新环境”上发力,面向全国、全球吸引科创产业、研发平台、高端人才资源。
在产业空间方面,翠亨新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深中通道开通后,翠亨新区与深圳、香港等科创中心共处“一小时通勤圈”,区位优势进一步放大。抓住这一优势,翠亨新区近年来不断优化产业空间,成为中山产业用地最集中的区域。今年,翠亨新区提出将进一步扩大优质产业空间供给,加快推进马鞍岛东部岸线转型升级和重点地块收储整备,提速推进翠城系列产业园、中山生命科学智造园二期三期建设,推动新增产业空间约58万平方米。同时,将力争整备可供企业直接投资建设的“熟地”1万亩。
深中通道。 南方拍客 颜学敏 供图
在高端研发平台方面,目前,翠亨新区已建成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生命科学园、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中山软件园(翠亨新区)、湾区未来科技城、康方湾区科技园、中广核中山科研基地等科创平台及科技产业园,创新集聚效应逐渐显现。其中,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已组建了49个领军人才团队,博士后工作站在站人数40人,并先后获批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揭牌成立大湾区新药发现国际研究中心,参与大湾区乃至全球创新的实力不断增强。今年,翠亨新区提出打造创新引领的产业城区,将以中山未来产业先导区为目标,推动翠湖新城建设,重点谋划建设香山站TOD、翠亨国际科创中心二期等项目。科创平台矩阵将进一步壮大。
中山生命科学园。
在科创金融方面,翠亨新区被中山市赋予打造“西湾科创投融中心”的使命。翠亨新区设立了西湾母基金。截至2024年底,该基金已组建17只子基金,子基金总认缴规模约106.5亿元,重点投向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2024年,翠亨新区新增备案基金4只,总规模52亿,占全市新增规模的71.9%。
在人才资源方面,马鞍岛全域被纳入中山国际人才岛,拥有中山国际人才岛“湾区新地标”十大专项行动等政策措施支撑,内容包括推动中山国际人才岛深化与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支持在中山生命科学园建设香港理工大学中山技术创新研究院,促进香港和中山两地双向交流等。2024年9月,香港理工大学正式签约进驻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孵化器,将在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与此同时,翠亨新区正加强与深圳、香港等地在人才互动方面的合作,中山翠亨新区澳中青年创新创业园是广东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1+12+N”规划布局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之一,陆续推出一批创新创业成果。
创新生态好不好,企业和人才说了算。企业和人才则用行动作出回答。
随着深中通道的正式通车,深中两地间的通勤时间大幅缩短至30分钟左右。“这一交通优势大幅提升了我们企业经营的效率,也为客户业务交流、产业链合作伙伴协作,提供了更便捷、快速的通道。”深圳市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蔡华波表示,翠亨新区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创新生态,江波龙将继续扎根发展,在翠亨新区建设“工程师的园区”。未来中山存储产业园的工程师数量将超过1000人。
采写:南方+记者 雷海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