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工厂”,令人心动的offer? | wèi!新宝安

南方+

这几年,应届生就业市场上,年轻人日趋青睐制造业“工厂”。

不同于进工厂等于“拧螺丝”,这里的“工厂”,是先进制造业的智能工厂与数字化车间。

招聘平台数据显示,近几年应届生投递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占比显著上升。如相比2021 届,2023 届应届生投递机械/制造的增幅就达到104.5%;而在2024年第三季度面向应届生招聘的制造业岗位中,普工/技工占比不到4%,反之,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师等高端技能型岗位占比大增。

2月10日,智联招聘发布《2025年春招市场行业周报(第一期)》,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产业供需两旺。

创新人才往哪里走,常被看作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是什么让程序员、工程师们转身“新工厂”?就业新趋势折射了什么产业新动向、新机遇?

把视线聚焦深圳的制造业强区宝安,在一个个数字化车间,可以探寻创新人才和先进制造业间的“吸引力法则”,一窥宝安制造业跨越式变迁的时代画像。

年轻人“进厂”打工,研发及智能制造岗位最抢手

步入兆威机电灵巧手装配车间,无人化的AGV“闲庭信步”,机械臂托举电机等零部件,只有几名技术员不时穿梭于设备之间。

他们的工作,就是对智能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维修保养,确保他们“健康”上岗。

这样的一线技术人员,也被称为“紫领人才”。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发布的《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就业趋势报告》指出,“紫领”是介于“蓝领”和“白领”之间的新兴职业群体,广泛存在于智能制造业的班组长、技术员和质检员等岗位。他们既拥有较高的操作技能,又具备创新研发能力,是推动产业转型的“排头兵”。

智能智造时代,“紫领”越来越抢手了。宝安区人力资源局介绍,近两年,宝安引进的应届生中,流向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占比近35%。

“产品和自动化生产线都在更新迭代,相应的研发以及智能制造领域的岗位需求也持续增长,如软件工程师、自动化设备工程师等。”兆威机电首席电控专家/博士陈毅东表示。

兆威机电是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灵巧手集成的核心成员,日前入选由摩根士丹利发布的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上市公司百强名单。据了解,2023年,兆威机电技术人员达到582人,占员工总数近30%,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刷“屏”世界级赛事的洲明科技,发力跟上数智化战略,对电子应用工程师等需求上涨。“2024年,公司研发类人才较2023年新增300多人,涨幅挺大。”

多位制造业企业管理者认为,随着制造业转型加快,有智能制造相关背景的技术类、研发类人才已成“香饽饽”,他们既有一线生产经验,又懂先进信息技术知识,各家都抢着要。

令人心动的offer,在制造“新工厂”上班什么样?

行走宝安,数字化工厂在更多的“点位”开花,在以上千匹算力运转的智能设备、机械臂阵列里,工业创新的“脉搏”一直跳动。

它们穿越过数十年的制造岁月,与那些沾着机油味的螺丝刀、褪色的计件工单形成共振,精准刻画出宝安智造的时代轨迹。

如今,产业大区早已褪去代工时代的粗粝外衣。在这片土地上,5万余家制造业企业触摸“上云风口”,工业互联网“串企成链”,智能制造如“灯塔”般指引航向,“人机协作”的数字化工厂“暗中”运转,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坐标”。

在欣旺达,“黑灯”运转的锂电池生产车间内,一个人就能管好几条“智造”生产线,不到4分钟就能完成一块手机锂电池的生产。 这个赛博生产场景背后的“眼睛”,是熟练操控工业AI平台、工业协同平台的技术人员。

在兆威机电生产的生产车间,灵巧手、机械臂、协作机器人等搭配“干活”。让工业机器人长出“脑子”的,则是背后同时掌握硬件调试、软件建模、AI技术等的研发团队。

作为深圳的制造业“压舱石”,宝安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各企业研发投入的持续加大,也带动了产业整体科创“浓度”的提高。

在宝安,不少制造业企业连年加大在R&D 活动(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研发”)上的投入。比如影石,2000余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就接近50%,每年的研发投入超过亿元,已在国内外拥有 800 多项授权专利;洲明科技2023年研发投入逾4亿,较上一年增加15%。

一批企业共同进步,让宝安“先进制造城”的城区“人设”越发显眼,为先进制造业拓展全新发展边界,也吸引创新人才竞相奔赴这块宝地。

战新产业“新风口”齐飞,打开就业“新空间”

近两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显示,智能制造、AIGC、AI大模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成为投递人数增长最快的就业赛道。

人才“票选”出的“新风口”,正是宝安聚力发展的优势产业,也是宝安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深圳“20+8”战新产业集群中,宝安布局了“17+2”;2024年,宝安有13个集群增加值位居全市前三,其中8个集群增加值居全市第一、5个集群产值超千亿。

无人机空投外卖、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 在宝安,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战新产业发展正酣。今年,宝安更提出打造“视半工备、海陆空网”产业新名片,这些新领域、新赛道技术含量高、韧性强,与尖端创新人才天然“适配”,成为吸引他们就业的主阵地。

如热火朝天的智能网联汽车赛道,推动AI大模型等新技术加快在宝安“上车”,离不开好团队、好项目;风起云涌的低空赛道,也在呼唤更多“风口”上的“飞手”……宝安是发力新产业的主场,拥有相关行业企业数量居全市前列,更集聚着法雷奥、商汤、亚太星通等龙头,为创新人才撒下丰沃的成长土壤。

再如智能机器人产业“图谱”里最“出圈”的人形机器人赛道,也在“抢”人。自变量就在以其核心的大模型能力,研发机器人的“大脑”。其研发团队是“大模型+顶尖人才”组合,汇聚了来自世界著名人工智能 / 机器人学习实验室以及国内外顶尖高校的人才。

兆威也正加大对智能机器人灵巧手、汽车电子等领域的研发,对相关人才需求攀升。“行业这几年技术发展较快,对人才尤其是高水平工程师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先进制造业的持续进阶,激活了人才“蓄水池”,吸引着顶尖人才奔赴宝安;创新人才浓度的提高,也壮大了制造业人才队伍,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反哺着宝安产业升级。

撰文:罗维维

摄影:南方+记者 何俊

部分图源:小红书

编辑 王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