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断货,一“吒”难求,电影周边生意有多香?

南周知道
+订阅

今日话题

字数:2500阅读时间:5min

当观众通过一部电影获得巨大的感动之后,不少人往往很乐于购买衍生品来满足情感需求。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电影的衍生产品市场有多大。

(IC photo / 图)

(IC photo / 图)

短短半个月,《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火爆已经从影院蔓延到周边产品。

泡泡玛特推出《哪吒2》手办盲盒,上线不久就售罄,预售产品发货时间排到了5月;卡游推出的《哪吒2》衍生收藏卡价格水涨船高,有网友标价9.5万元出售全球限量10张的导演亲签卡;大量影迷涌入淘宝众筹频道,希望看到结界兽、石矶娘娘、太乙真人等角色的周边。

与电影票房一样,衍生品的市场规模相当庞大,相对而言,国内电影的衍生品市场仍是一片蓝海,并未得到充分有效的挖掘。电影衍生品市场的想象空间有多大?该如何把衍生品市场做大?

衍生品生意有多香

电影衍生品指的是基于电影IP开发的包括银幕放映以外的所有增加电影产业产值的特许授权产品。

衍生品的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音像制品、舞台剧、电视剧、纸媒出版物、电子游戏、主题演唱会等相关产品;也包括基于形象授权的玩具、纪念品、邮票、服饰、食品、日用品,等等。

当观众通过一部电影获得巨大的感动之后,不少人往往很乐于购买衍生品来满足情感需求。

不同于国内绝大多数电影90%以上的收入都来自电影票房,好莱坞的衍生品市场非常成熟发达,一些优秀电影的衍生品收益甚至可以达到影片总体收入的70%以上,票房反而只占30%。

比如《星球大战》从1977年拍到2019年,这一系列电影的票房总收入突破100亿美元,是全球最赚钱的电影系列之一了,但截至2022年8月,它的衍生品收入达到422亿美元,是电影票房总收入的4倍。

迪士尼也是衍生品授权开发的大户。

根据License Global发布的全球授权商排行榜,2021财年(截至2021年10月2日),迪士尼自家的衍生品业务全年营收就达到53.40亿美元。它还与孩之宝、美泰、乐高、Funko、宝洁等成千上万被授权商合作推出商品,授权商品的年销售额达562亿美元。

另据国际授权业协会报告,2021年,全球授权商品和服务产生的销售收入增长至3155亿美元。

总之,衍生品市场相当庞大。从电影生产方的角度来看,衍生品的开发是“一鱼多吃”甚至是“一鱼永吃”,有助于分摊电影创作的市场风险,有助于挖掘电影产业新的增长点,将利润最大化。

同时,衍生品开发有助于反过来扩大电影的IP效应,促进文化输出。譬如迪士尼的各类商品、主题公园的火爆,进一步延伸了那些经典电影IP的生命力,有助于迪士尼新打造的IP的走红。

(IC photo / 图)

(IC photo / 图)

国内衍生品仍是“蓝海”

相较于国外衍生品市场的一片火热,当前国内电影的衍生品市场仍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开发仍很不完善。

国际授权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内地与香港的授权商品和服务的销售收入达119亿美元,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8%,相关潜力仍有待挖掘。国内绝大多数电影的收入来自电影票房,票房以外的衍生品收入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从乐观的角度来看,这也意味着国内衍生品市场还有非常大的挖掘空间。这些年来,一些国产电影也开始涉足衍生品的开发,并取得一些进展。

譬如2015年电影《大圣归来》推出衍生品,首日销售超过千万,创下当时国产电影衍生品单日历史纪录。

2018年的《捉妖记2》,正版授权胡巴公仔销售近20万件,销售收入400万。

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1》,官方周边授权方原本众筹目标为10万元,最终该项目得到超过7万人支持,总共筹得资金近770万元。

同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衍生品包括角色手办、潮玩和周边,三个项目众筹均突破百万,其中系列手办项目突破千万……

国内衍生品开发做得比较成熟的,反而是《熊出没》系列。《熊出没》系列电影不仅牢牢占据每年春节档的一席之地,衍生品开发更是与电影创作并驾齐驱。

公司的数据显示,2022年数字动漫中的形象授权至少将为其带来1698万元的收入。2021年《熊出没》IP合作的被授权商数量超过200家,被授权商品超过3000款,品类包括牛奶、零食、玩具、文具、服装、箱包、洗护用品、游戏、图书等,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

衍生品市场如何继续做大

国内像《熊出没》这样衍生品开发得比较成熟的电影仍然比较少,那掣肘国内电影衍生品市场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其一,业内普遍缺乏衍生品开发的意识,更不用说提前部署了。相形之下,好莱坞一些重点影片在剧本创作阶段,制作方就已经考虑到衍生品的开发设计。

譬如《冰雪奇缘》卖到脱销的艾莎裙、安娜裙,迪士尼在对人物的造型、服饰做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后续的产品开发。

国内极少数做得还可以的电影衍生品,都是电影火了,才开始众筹生产。这样一来,首先是失去了衍生品最佳的消费场景——电影院。好莱坞很多大片上映的同时,就有相关衍生品在电影院里入驻销售了,观众看完电影兴致正高,就可以直接购买衍生品。

另外,衍生品的开发制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这个等待空当,给了许多盗版可乘之机,可能会导致消费者购买的官方授权正版还没到货,山寨产品就已经在网上泛滥成灾。当然,这也提醒了版权保护的重要性。

其二,目前国内的衍生品开发仍欠缺完整的产业链。如何设计、生产找谁合作、合作之后如何宣传,在业内仍有不少空白点。

这也可能带来两个风险。一个是衍生品设计创新意识不够,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就像有人调侃的,在国内电影衍生品市场上,手机壳、马克杯、充电宝成为“衍生品三宝”,卖来卖去都是这几样,衍生品的文化和商业价值未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另外一个是衍生品的制造工艺有待进步,电影方没有足够的经验去认真挑选被授权商,导致一些被授权商生产的衍生品有些粗制滥造。就像《流浪地球》的衍生品生产,也曾因质量不达标遭受诟病,被吐槽“用心做电影,用脚做周边”。

最后,说一千道一万,衍生品要火,前提得是电影质量够硬,电影能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电影质量一团糟,衍生品也不可能畅销。

总而言之,国内的衍生品市场仍是一片待开发的广阔蓝海。电影从业者应该先把内容做好、把电影做好,让电影成为具有影响力的IP,这是一切的出发点。这次《哪吒2》周边产品的火爆,就是消费者愿意用真金白银支持优质IP的最好证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