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百亿!《哪吒2》“赢麻了”背后的深度解密 | 有点艺思

南方+

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年春节档(1月28日—2月4日)票房为95.10亿元,观影人次为1.87亿,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观影人次、单日票房、单日观影人次等多项纪录。截至发稿,《哪吒之魔童闹海》更是以超过100亿元的全球票房战绩,登上中国影史票房榜首。

《哪吒2》海报。

《哪吒2》海报。

《哪吒2》何以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新冠军?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影片带来了哪些启示?本期有点艺思特邀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一级编剧罗丽,广东财经大学湾区影视产业学院教授宗俊伟和我们一起来聊聊。

以下为嘉宾观点摘选,敬请关注。

《哪吒2》最大的亮点是“人性”的情感与温度

罗丽(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一级编剧)

《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能够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并非偶然,其成功离不开其在更新经典叙事形象、与当代观众叙事共情、动画制作技术的精益求精等。

影片在坚守传统神话故事内核的同时,进行了大胆革新与改编,让故事更契合现代观众的审美与口味。哪吒闹海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从《封神演义》到民间传说,哪吒始终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和坚定信念,凭借其抗争精神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形象。动画电影《哪吒》系列并未选择简单复刻,而是赋予了全新的当代视角,借由“魔童哪吒”的成长历程,探讨了如何对待命运这一永恒命题。《哪吒1》的主题是 “打破宿命”,而《哪吒2》的主题深化为 “对抗规则”,对更为复杂的社会与宇宙秩序展开了探讨。主题的拓展使影片内涵愈发丰富,从个人抗争延伸至对整个世界的反思,哪吒的成长之路变得更艰难,却也更具意义。

太乙真人与哪吒既是师徒又像父子。

太乙真人与哪吒既是师徒又像父子。

好的影片是在多维度、多层次上经得起解读的,好的作品最终的落脚点是写人、写鲜活的人、写有情感有温度的人,写鲜活真实的人生感受。《哪吒2》中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角色塑造的真实性。哪吒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话人物,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少年英雄。黑眼圈、塌鼻梁、牙齿稀疏,爱双手插兜,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睡不醒的小鬼。他有困惑、有迷茫,也有成长中的阵痛。这种真实的情感刻画,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和情感链接。不少青年观众说,哪吒成为了他们作为打工人的嘴替,讲述了年轻人当下在职场里面的心声。

《哪吒2》中还展现了多对鲜明的父子形象。龙王敖光与敖丙的父子关系映射了现实中父母在“为子女谋前程”与“尊重子女选择”之间的挣扎。最后,敖光逐渐学会了放手,说出“你的路需要自己闯”,展现出父爱从控制到尊重的转变。李靖与哪吒的父子关系展现了父爱的伟大与包容,李靖从最初的压制、规训转变为接纳、信任儿子,最后与哪吒共同面对困难。李靖的转变也反映了现实中父母要学会接纳和信任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关爱。而在申公豹的成长过程中,申正道面临“人心中的成见犹如大山”的困境,却始终给予儿子正向的支持和引导,充分展现了爱的本质,反映出父母的默默付出和牺牲。

龙王敖光的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龙王敖光的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哪吒2》在动画制作技术上同样取得了显著进步,无论是场景设计、角色建模还是动作捕捉,都展现了中国原创动画电影的新高度。全片镜头总数高达2400多个,其中特效镜头超过了1900个。影片集结了138家动画公司参与制作,这不仅是《哪吒 2》的成功,也是中国动画行业近年来集体崛起的有力见证。动画电影作为电影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整个行业基础机制的集体提升息息相关。

《哪吒2》全片镜头总数高达2400多个,其中特效镜头超过了1900个。

《哪吒2》全片镜头总数高达2400多个,其中特效镜头超过了1900个。

近年,以国风元素、传统IP为标识的中国原创动画电影在票房上屡创佳绩,除作品质量提升等因素外,不容忽视的是当代观众建立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而这或许是托举《哪吒2》票房登顶最为关键的因素。

“哪吒”身上最硬的“鳞甲”——中国动画电影工业的集体崛起

宗俊伟(广东财经大学湾区影视产业学院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湾区影视创研中心执行主任)

从2019年七夕档《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苦心孤诣与惊艳亮相,到今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的一骑绝尘并领跑票房,这里面既有传统和继承的深沉底色,也有创新和嬗变的巨大推力。可以说,两部“哪吒”系列动画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经典神话影视改编发展历程中的曼妙风景和独特文本。

《哪吒2》取得今天的辉煌成绩是有诸多原因的。一是首部《魔童降世》的轰动带来的IP和粉丝效应,形成了良好的观众口碑和社交传播;二是自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横空出世以来,到《大鱼海棠》《长安三万里》,还有《新神榜》系列、《熊出没》系列、《雄狮少年》系列等优秀动画电影的持续累积造成的宏观语境;三是中国动画电影工业的不断成熟赠予了制作团队最硬的“鳞甲”;最后,还有春节档的虹吸效应,在这样一个特别适合团聚和合家欢的时刻,大众十分需要一个强大的娱乐载体。

再说说《魔童闹海》的叙事文本。这部电影一以贯之以“抗争”为主线,无论是“封神”神话中的反抗压迫,还是《魔童降世》反抗宿命、逆天改命,抑或是《魔童闹海》中的反抗阴谋、冲破束缚,那种不甘被人摆布、不愿沦为异类的抗争精神始终是电影最动人的核心命题。相应地,影片中一众主要人物形象就具有了一种凝聚人心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哪吒摆脱了上一部的世俗偏见,成长为大英雄,并在天劫之后“改命”成功,但是却逃不脱来自更大势力的惊天阴谋,这种抗争还背负了陈塘关百姓和其他妖族的沉重冤仇,所以这一部他的行动线依然还是“逆天改命”,只不过这个“命”不再是“三年之期”的宿命,而是人为的操控布局。

“灵珠版”哪吒造型致敬了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片《哪吒闹海》。

“灵珠版”哪吒造型致敬了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片《哪吒闹海》。

1979年上映的动画片《哪吒闹海》塑造了少年英雄哪吒的经典形象。

1979年上映的动画片《哪吒闹海》塑造了少年英雄哪吒的经典形象。

除了被愚弄的正面英雄,好的影片自然也离不开其他角色的衬托,除了片中的大boss无量仙翁,还有干着脏活累活却被视为异类无法升仙的申公豹。上一部他的“黑化”是因为不被重视,而在这一部里,他的背景被徐徐揭开——努力上进、背负家族荣耀、重视亲情、最早窥破玉虚宫阴谋,不过他走的路,却是以阴谋对抗阴谋,因而注定以悲剧结局,不过申公豹也因其难以摆脱的精神重负和誓死反抗时的“冲天一跃”博得了观众的同情。

申公豹的形象在《哪吒2》里塑造得更为丰满立体。

申公豹的形象在《哪吒2》里塑造得更为丰满立体。

另外,在叙述形式上,合家欢影片包含的笑点、燃点、泪点、痛点影片都有,不仅延续了上一部的澎湃喜感,在续集里还出现了以殷夫人为代表的真正的牺牲和悲情,而这也最终促使哪吒积聚力量冲破穿心咒,使影片叙事达到高潮。

当然,影片并非十全十美,仍有一些值得商榷的部分。比如从第一部里就延续的个别粗俗“笑料”等,《魔童闹海》里喊口号式的抗争表达方式似乎也有太多之嫌,对于以无量仙翁为代表的传统神仙的颠覆性设定,似乎都是为了满足此时的故事讲述和主要人物的成长,可能会为续作的推出带来难度。不过瑕不掩瑜,经典总是需要被不断解读甚至误读的,只有这样经典文本才能呈现出更加复杂多样的面貌,传统文化才能在持续深入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获得新的活力。

策划:李贺 李培

文案/出镜:南方+记者 郭珊

拍摄:南方+记者 仇敏业 陈文夏

剪辑:南方+记者 陈文夏

(图片、视频素材源于网络)

编辑 王露纯 李杰伦
校对 刘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