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2025一开年,特斯拉、小鹏和广汽丰田等各大车企,纷纷开启新一轮的降价。当各家价格战打得正火热,比亚迪放出大招——将智驾下放全系车型,“加量不加价”,瞬间激起千层浪。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头部大厂,比亚迪去年在车圈扔下“价格炸弹”,带来销量的爆发式增长,如今再度带来“开年王炸”,让高阶智驾有望变成“全民智驾”。
那么,在这场全球汽车市场的新争夺赛中,“人人都能用智驾”的时代真的来了吗?
话语权的争夺
2月10日晚间,比亚迪举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推出“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覆盖旗下20款车系,甚至包括6.98万元的入门车型,希望让每一个人都能用上高阶智驾。
如果说去年智驾卷的是“全国都能开”,那今年开始卷的是“人人都能买”,智能化下半场,让高阶智驾成为各家必争之地。
只不过,比亚迪“人人都能用智驾”的勇气,又大大超乎业界的预料。有网友惊呼:“10万的车都标配智驾,这让其他厂商怎么卖啊?”
近年来,智能驾驶成为国内新能源品牌高端化的“护城河”。例如华为、小鹏、小米等品牌,都将智驾作为占领用户的高端锚点。此次比亚迪“买车送智驾”,迅速引发行业各方回应。
“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就像打电话有网就行,上网就需5G!”
2月11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社交平台发言,十分凑巧地再次给鸿蒙智行打起了“广告”。
同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发文表示,智驾不是一场秀,它关乎每一个用户出行安全。
在外界看来,这是对当前越来越多玩家入局的隔空喊话,更是对智能驾驶市场话语权的争夺。
不过,“智驾=高价”,确实是很多车主对高阶智驾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何小鹏也曾提出,智能辅助驾驶之所以没有被消费者纳入考量,就是太贵,“如果只贵一万或者贵两万之内,我们相信高等级智能辅助驾驶甚至无人驾驶,会快速占领这个市场”。
如今,虽然6.98万元的海鸥智驾版实际水平有待检验,但是已经对市场定价进行了颠覆。
“随着产业链成熟,电动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提供智能化功能将成为车企应对竞争的关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钟师认为,在低价走量车型上实现智能化普及,不仅能增强竞争力,也能进一步拉动市场销量。
“全民智驾元年”?
早在2024年9月举行的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就有车企高管预测,2025年智能驾驶渗透率将达80%。
目前,国内智驾车型主要为L2级智能驾驶,即系统辅助控制车速和转向,驾驶员需全程监控并随时接管。能实现部分“解放双手”的L3和完全“解放双手”的L4,仍有待上路。
2024年,国内首个针对自动驾驶系统的国家标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发布,为L3自动驾驶的商用化提供了技术依据。业内认为,今年将会是推进L3级自动驾驶的关键一年。
因此,仅用辅助驾驶功能来衡量智驾普及已经不够了,现在能体现车企智能驾驶水平的是L2+级别的功能量产,也就是所谓的NOA。
实际上,2024年是汽车争相普及高速NOA、开通城市NOA的一年,智己、魏牌、埃安……比亚迪也赶在年末宣布天神之眼开通无图城市领航功能。
不过,L2+智驾通常都聚焦20万元以上车型。以2024年为例,我国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新车主享受到了智驾技术,这意味着绝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机会接触。
将高阶智驾下放,抢占平价市场,智驾平权是趋势,也是必然。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包括长安汽车、比亚迪、吉利汽车、鸿蒙智行、广汽埃安、岚图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在内,多个汽车品牌都提出了智驾平权相关计划。
就在比亚迪这场发布会的前夕,长安汽车发布“北斗天枢2.0”,推动智驾从“高端配置”向“全民标配”转型,计划在10万级别车型搭载激光雷达。此前,广汽埃安已经将部分智能化功能下放,计划搭载在起步售价不到10万元的埃安UT车型上。
紧跟着比亚迪的大动作,岚图汽车火速预告新款华为乾坤智驾车型,零跑汽车也宣布,3月将预售“15万内首搭激光雷达城区智驾”新车。
“2025年将成为全民智驾元年。”比亚迪一手明牌,加速了产品竞争的节奏。竞速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未来会有更多平价版智驾“卷”上车,高价智驾向10万—20万元区间下沉是必然。
牵手DeepSeek之后
L2+普及了,L3还会远吗?
同样在2月10日,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宣布,2025年年中将推出V6全新大版,即准L3能力高阶自驾;年底将推出真L3级别软件和硬件冗余能力的自动驾驶。
“随着多家车企正式或即将发布智能化战略,智能驾驶的全国乃至全球普及浪潮已经到来。”何小鹏说。
何小鹏对智驾速度的预测,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在几天前,他赞叹DeepSeek“让全球科技圈震撼”,并直言:“下一个十年,AI会驱动汽车产生巨大变革,也会驱动全球范围内硬件软件产生巨变。”
今年,车圈喜迎“贵客”。
2月6日,吉利汽车率先宣布,其自研的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R1完成了深度融合。紧随其后,吉利、东风、上汽、零跑等多家车企纷纷宣布跟DeepSeek牵手成功。
DeepSeek“上车”,带来的改变绝不只限于智能座舱语音对话的拟人化、流畅程度。其强大的认知与学习能力,如同让汽车拥有了“智慧大脑”,是智驾训练的重要工具。
也就是说,DeepSeek可以用更少的数据、时间、成本投入,实现同样水平的功能开发。
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的融合迈入新阶段,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即将迎来全新增长与格局重塑。
而这波智驾激战过后,必将加速行业洗牌。谁能再一次引领车圈,不妨拭目以待。
撰文:话题研究员 魏泓泉 尤立川 辜继漫
策划:张西陆 郭小戈 尤立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