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新春伊始,梅州逐梦前行。2月7日,梅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释放出“干出新天地、干出新业绩、干出向心力”的强烈信号,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与会代表亮目标、比决心、谈思路,共同擘画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作为一个风向标,这场连续三年召开的大会一头指着过去一年,一头指着未来的一年,一头连着群众,一头系着执政者。
2024年全市GDP首次突破1500亿元,百亿元以下县全面清零……梅州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梅州不是天生落后,也不会永远落后。梅州最大的事就是要让老百姓开心,就是要让梅州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市委书记马正勇的一句话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如何奋起直追?如何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梅州的答案在一个字——干。
过去一年,梅州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全市一盘棋
百亿元以下县全面清零
全市GDP首次突破1500亿元,百亿元以下县全面清零,“四上”企业培育远超预期(近两年净增数超过600家),招商引资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效初显,“一村一户”避险搬迁拉开序幕,“无信访村(社区)”创建有力有效……
过去一年,梅州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力提速。成绩来之不易,充分体现了全市上下大抓发展的责任担当和团结奋斗的攻坚精神。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梅州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与短板。马正勇坦言,“梅州不是天生落后,也不会永远落后。梅州最大的事就是要让老百姓开心,就是要让梅州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两句看似简单朴实的话语,却是执政者对百姓千斤重的承诺。如何兑现诺言?需要全市上下一心,坚持从“过日子思维”转向“发展思维”、从“投入思维”转向“产出思维”,把资源要素优先用在“打粮食”项目上,抓住用好一切有利条件,持续努力、久久为功,把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推动梅州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梅州加快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这场大会明确了梅州要坚定不移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以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为突破口,力促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发展思路。
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更多从大湾区角度看梅州、发展梅州。”马正勇这样说。2025年,梅州将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在产业协作上、在交通互联互通上、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上精准发力,用好广州和省直单位帮扶力量,推动苏区湾区联动发展,力促一批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改革加快落地见效。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必须量质齐升。对于梅州而言,就是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投资消费出口一起抓,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四上”企业,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经济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
马正勇在会上强调,要全面激发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要抓住改革“牛鼻子”,抓好年度改革要点谋划实施,推进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落地见效,以更大的改革决心和魄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重点改革。坚持企业出题、科研解题、市场阅卷,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用好“三院一基地”力量,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关系,力促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要激发开放“新活力”。
各地拼经济
GDP目标普遍设在5%左右
这场高质量发展的“突围战”,既需要前瞻性设计的势能,更依赖全域拼抢的动能。
大会上,梅州8个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亮目标、晒思路,展望2025年怎么拼、如何干、咋干成。
其中一大看点是,各县(市、区)都立下了经济发展KPI,全年GDP的目标普遍都设在5%左右。
作为去年GDP增速全市第一的丰顺县在大会上的发言备受瞩目,丰顺县委书记张志锋表示,今年将抓好六方面的工作,一是用足用活政策,加快“融湾入海”;二是推动产业集聚,壮大县域经济;三是建设美丽城乡,促进协调发展;四是加大招商力度,增强发展后劲;五是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动力;六是深挖土地潜力,拓展发展空间。
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平远GDP增长6%左右,这个成绩在全市来看算是佼佼者了,2025年该县将加力提速县域产业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促进盈华材料、绿色钙基产业园、众呈硅能等项目加快建设、达产达效,推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90亿元以上、完成工业倍增计划,年度净增‘四上’企业17家以上。”平远县委书记周小勇说。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梅州各地尽展所长,一一部署了不同的侧重点。
梅江区委副书记、区长刘东峰表示,将推动梅州经开区升级国家级经开区,提高梅江印制线路板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打造无人系统零部件制造基地,力争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26亿元、增长18%以上。
梅县区委书记温助民则表示,将聚焦“2+1”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优化完善一区(综保区)一港(国际陆港)一园(省级产业园)一地(反向飞地)产业规划布局,加快推进总投资10.6亿元的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打造百亿产值园区。
曾经拥有“广东工业十强县”之称的兴宁将如何发力?主持兴宁全面工作的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超文表示,将深化与广州天河区的同规划、同政策、同招商、同服务、同受益“五同”机制建设,建强梅州兴宁产业园区。
而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的蕉岭县也将把握政策机遇,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将稳妥推动石峰大理岩采矿权出让和新材料特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快资源经济发展破局。导入食品工业建设蕉华食品产业园,力争今年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加快水泥建材产业链式改造。”蕉岭县委书记、蕉华工业园区党委书记刘鸿涛说。
大埔县委书记黄增国表示,将全力保障电厂二期建成投产,加速陶瓷行业转型升级,推动瓷土深加工项目落地,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加快县科创园、新型陶瓷产业园、县城工业小区二期建设,谋划建设合成生物食品加工技术产业集聚区。
2024年,五华县GDP首次突破200亿元。五华县委书记钟秀堂表示,2025年将集中资源拼经济、强招商、优环境、抓调度,做大经济盘;改造升级制酒制药、五金机电等传统产业,培育智能制造、新型储能主导产业,加快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力抓工业投资,推动梅蓄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
企业共发力
力争“四上”企业净增200家以上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企业不仅要逐步适应,而且要奋勇争先。
本次大会安排了两家企业负责人现场发言,分享企业的进展和计划。
在全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广东盈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深耕电子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梅州市先进制造业产业协会的会长单位,企业投资38亿元建设的高端铜箔项目已顺利投产。2024年,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5.07亿元,同比增长67.35%。2025年1月,实现工业产值2.99亿元,同比增长74.85%,实现了首月开门红。
梅州正努力实现实体经济量质齐升。图为盈华科技铜箔生产车间。 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晟鑫(广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4月。从公司筹备到正式运营,企业仅用了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并在8月就实现产值超3.6亿元。截至2024年底,公司年产值达到了23.1亿元,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上规,跑出了梅州“加速度”。
在立足梅州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的产业基础上,铜压延产业基地项目也打通了“三协同”创新发展路线,初步补足了梅州铜箔产业链条、降低了物流成本,解决了企业库存占用、资金压力大等发展难题。
谈信心、促发展,企业负责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选择梅州的理由:营商环境。
“盈华科技成立发展至今,离不开梅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倾力指导。”据盈华科技总经理李远泰介绍,在政策扶持方面,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让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到研发和生产中。在产业人才支持方面,梅州市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政策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端人才,一批优秀的技术专家加入企业,充实了研发团队力量,为公司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有力推动了公司产品迭代升级。在推动产业协同方面,政府搭建的产业链协同平台帮助企业与本地上游企业广梅园铜业、下游覆铜板企业龙宇电子、线路板企业博敏电子等紧密合作,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企业成绩离不开梅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为项目开好局以及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增强了我们落地梅州扎根梅州的信心。”晟鑫(广东)新材料总经理钟潮洪说。
让各类市场主体在梅州留得住、做得大、发展得好,梅州牢牢坚持用户思维,落实好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制度,深入实施“百名干部驻百企体验服务”“免费梅州”“免申即享”行动,一视同仁支持国企、民企、外企发展,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李远泰说,新的一年,盈华科技将继续在梅州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积极作为,力争实现工业产值45亿元。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持续加大在芯片用载体铜箔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支持校企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相关产品的国产化替代进程。积极与本地上下游企业开展合作,加强行业内交流,共同推动技术升级和市场开拓,助力梅州打造先进材料产业集群。
钟潮洪表示,2025年晟鑫公司力争完成60亿元以上的工业产值和综合保税区进出口10亿元以上目标的实现,“未来我们定不负众望,以更高标准努力实现公司发展目标,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2025年,梅州将落实省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进一步健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度培育,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力争“四上”企业净增200家以上。
数读2024年梅州成绩单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全市GDP首次突破1500亿元,经济增速3.6%、居全省第十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增6.6%居全省第五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增5.2%居全省第三
●县域发展竞标争先。过半县经济增速超过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百亿元以下县全面清零,丰顺、平远经济增速达到亮诺目标
●“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排位前移、力争优秀”目标有望实现,“四上”企业培育远超预期,近两年净增数超过600家,三年目标两年完成,全市在库总数已超过2000家,为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招商引资超额完成。完成计划投资659.07亿元、完成率108.04%
累计完成投资152.9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5.39%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效初显。完成农用地整理99.82万亩,其中耕地规模化流转37万亩,新增耕地1.87万亩;建设用地整理完成方案编制72个,已整理7568.91亩,已形成指标或完成腾挪242.2亩,用于建设使用或交易236.98亩;生态保护修复面积88.57万亩、走在全省前列
●“一村一户”避险搬迁拉开序幕。全市1793个有避险搬迁任务的行政村中,已完成396个村418户1748人,覆盖率22.1%
●“无信访村(社区)”创建有力有效。1746个行政村(社区)达到“无信访村(社区)”建设标准,占全市比重77.05%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策划、统筹:张盛良 唐林珍
记者 陈萍 陈泽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