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连续发布关于调整公共线路及暂停运营部分线路的公示,但居民反应并不强烈。业内人士称,这或许是当下交通格局变化的必然。
有关公示。
2月11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官网上的信息公开称,市交通运输部门决定自2025年3月1日起,调整公共汽车333、395、343、343A、516路等5条线路;自2025年3月2日起,调整公共汽车B30、862B、大学城专线4路等3条线路,暂停运营公共汽车112路。
在此之前的2月6日,该网也公示称,为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公共汽车550、564、834、246、夜46、夜71、夜100、B29、B31、360路等线路计划调整行经路段及站点,公共汽车B20、B7路快线整合,公共汽车219、808、广高峰快线30、B1路快线、B4路快线、B5路快线、B13、B14、B23路等线路计划暂停运营。公示说,根据《广州市公共汽车电车客运管理条例》相关规定,现将上述线路调整方案进行公示,广大市民可于2025年3月9日前通过广州市交通运输局网站—互动交流—领导信箱栏目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BRT高峰时段外,搭公交车的乘客并不多。南方+ 项仙君 摄
11日,记者走访了多条公交线路,看到除BRT高峰时段外,其他时间乘客并不多,很难看到人挤人的现象,常常座位都坐不满。BRT上社站的工作人员介绍,停运的并不是整个线路而是快线,即高峰时段加开的支援车,因为现在没有那么多需求了。他指着站台里稀稀落落的乘客说,车多人少已成了常态。
公交车已不是占据日常出行比例最大的出行方式。南方+ 项仙君 摄
记者注意到,相关公示中也解释了部分线路调整的原因。如550路调整是因为线路客流下降,减少黄埔大道公交线路重叠,564路是因为行经车陂南隧道,提升线路运营效率,B29调整是因为线路与地铁五号线的运输功能基本相同,覆盖笔村区域新建大型社区,拓展BRT覆盖范围,提高线路运行效率。B1路快线属于B1路高峰期快线,由B1路灵活调度,B4路快线属于B4路高峰期快线,线路客流减少。B13与B14、B23线路属于BRT通道分流线,近年客流下降,分流作用已大幅减弱。可以看出,客流减少与效率提高是近期公交线路调整的主要原因。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大势看,公交车日渐式微已是一个普遍现象。造成这一态势的原因也非常清楚,即具有高速准时优势的地铁日益发达,庞大的电动车和已经普及的私家车的冲击,人口结构和出行习惯变化,以及公交运营成本增加。在此情况下,公交车必须优化线路和运营模式,提供定制公交与接驳服务等多元化服务,同时要通过优化管理、节约成本等方式来降低运营成本,加强公交场站的二次开发来拓展收入来源。
从最近的广州交通运输月报看,2024年11月,全市城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为925万人次,常规公交日均客运量为303万人次,从公共交通客运占比来看,当月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占71.14%,常规公交占23.31%,即地铁占公共交通总客运量的比例已超过七成,是毫无疑问的主力。
南方+记者 项仙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