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进口钢铝征收25%关税,特朗普将矛头指向了谁?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丁戈隆东

当地时间2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挥舞“关税大棒”,这次没有针对特定国家,也没有例外和豁免,而是针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

(一)

这次加征关税,对哪些国家影响最大?

美国政府和美国钢铁协会的数据显示,美国钢铁进口的最大来源国依次是加拿大、巴西、墨西哥、韩国、越南。加拿大目前占美国企业进口钢铁比重的近四分之一,墨西哥约占12%。加拿大还是美国最大的原铝金属供应国,占2024年前11个月总进口量的79%。墨西哥则是美国铝废料和铝合金的主要供应国。

很显然,这次影响最大的,又是美国的两大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特朗普上台之初,就率先对加拿大和墨西哥下手,宣布对所有从两国进口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后面又宣布暂缓执行,换来了两国采取更为严格的边境管控措施。

然而,作为美国前两大贸易伙伴,加拿大和墨西哥可谓“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还是主要打在了它们身上。

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二)

特朗普自称是“关税的信徒”,他认为关税可以解决绝大多数问题,“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政治角度来看,针对外国商品征收关税都对美国有利”。

特朗普的逻辑简单粗暴,就是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把外国商品的价格抬高,让美国本土的商品更有竞争力。与此同时,他还认为,高关税能增加政府的收入,甚至还能用来威胁别的国家,迫使它们对美国妥协。

在特朗普的上一任期内,他就掀起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关税风暴”,对中国、墨西哥、欧盟等多方采取多种关税政策。

根据当时的数据,美国每年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数千亿美元,特朗普以“中国占了美国的便宜,导致美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为由,对价值数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税。结果,中国也不甘示弱,马上对美国的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

即便在拜登上任之后,针对中国的关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用了特朗普时期的做法。

(三)

综合来看,特朗普的关税战大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旨在实现与贸易无关的目标,比如阻止芬太尼和移民流入美国;

第二类才是针对美国涉及的贸易摩擦问题,比如外国政府补贴本国企业、歧视美国公司或与美国保持巨大且持续的贸易顺差;

第三类则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分析认为一旦实施这类关税,目的是填补因共和党人在国会推动减税而留下的收入缺口。

不过,特朗普关税战的战术,往往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甚至是高高举起最终却并不落下。其目的是以口头威胁加征关税的方式,来逼迫对方让步,并在达到目的之后见好就收。

例如,美国此前之所以暂缓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25%的关税,就是因为加拿大承诺将加强与美国的协调,把贩毒集团列为恐怖分子,安排近1万名前线人员保护边境,确保边境全天候监控,打击有组织犯罪、洗钱等活动;墨西哥承诺立即派遣1万名国民警卫队人员加强北部边境巡逻,以防止从墨西哥向美国贩运芬太尼等毒品。

如此操作,可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2024年12月11日,在墨西哥边境城市雷诺萨的一处移民收容所里,一名移民儿童在用平板电脑玩游戏。新华社记者 李木子 摄

2024年12月11日,在墨西哥边境城市雷诺萨的一处移民收容所里,一名移民儿童在用平板电脑玩游戏。新华社记者 李木子 摄

(四)

加征关税,或许短期内能为特定行业提供保护,暂时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但长远来看,并不是促进投资和生产力增长的有效手段。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2022年的研究发现,2018年,特朗普对外国钢铁产品征收25%的关税,以保护本国的钢铁工人,当年美国钢铁行业就业人数约为8.4万人;而经过两年的所谓“关税保护”,2020年,美国钢铁行业的就业规模不增反减,下降到8万人左右。

甚至进一步的调查发现,钢铁关税不仅未能保护钢铁行业本身,反而因其导致的钢铁价格上涨,对其他依赖钢铁作为原材料的行业造成了冲击,例如美国农业机械制造商因为生产成本增加,不得不裁员以应对市场压力。

事实证明,关税战从来都是“双输”博弈,杀敌一千,也会自损八百,并不能够带来美国想要的结果。

当今世界互联互通,经济相互依存,美国发起的关税战扰乱国际贸易秩序,使得各国心生间隙,也让企业更难对未来计划及投资作出决策。

比如,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就搬出中国做挡箭牌,喊话特朗普:“首要问题是中国……美国不应该用关税威胁来伤害欧洲经济。

说到底,保护主义没有出路,关税战没有赢家,各国应“集体防御”特朗普,而不是相互拆台。

编辑 卓佩仪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