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双重赛道上,番禺区政协委员、大正咖啡集团董事长潘海叶,凭借持之以恒的拼搏与实干担当,走出一条独特且坚实的发展道路。28年来,她专注深耕新茶饮·咖啡行业,引领企业稳步前行;身为政协委员,又始终将社会民生装在心中,尤其是在妇幼权益保障方面,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番禺区政协工青妇组委员、广东大正咖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海叶
艰苦创业,成为咖啡领域深耕者
潘海叶与咖啡的缘分始于一次偶然的体验,咖啡独特的香气和丰富的口感令她着迷,也由此开启了她在咖啡行业的奋斗历程。当时,国内咖啡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大众对咖啡的认知度较低。但潘海叶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看到了咖啡在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毅然投身其中。
创业初期,潘海叶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咖啡,她积极拓展市场,深入分析消费者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策略。第一个十年专注进口的设备和咖啡豆的贸易,成立北上广三大营销型公司来服务全中国。第二个十年投入咖啡机、新茶饮设备的自主研发并获得多项专利,自研自产自销及建立售后服务公司,成为国内咖啡新茶饮首家饮全方案供应链服务商。大正创立自主的中国品牌,国内市场以全国经销商体系和餐饮连锁体系组合新业务。 海外市场主要采用代理商合作模式。
之后潘海叶又投资了咖啡豆精加工厂,在咖啡豆采购环节,她与股东发现云南的咖啡豆品质优良,但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于是,工厂技术负责人多次前往云南,与当地咖农合作,引入国际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她邀请农业专家为咖农开展培训,指导咖农改良土壤、合理施肥、科学采摘,帮助云南咖啡豆提升品质。经过多年努力,云南咖啡豆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咖农的收入显著增加,当地咖啡产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
潘海叶(右一)向到访嘉宾介绍大正咖啡产品
除了咖啡豆供应端,潘海叶还致力于咖啡文化的传播。她组织团队开展咖啡品鉴会、咖啡文化讲座等活动,向消费者普及咖啡知识,培养消费者对咖啡的兴趣和热爱。通过这些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咖啡、喜欢上咖啡,她也为咖啡文化在国内的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时刻关注行业动态,促进协同发展
随着咖啡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内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不足、人才短缺等。潘海叶深知,只有整个行业健康发展,企业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于是,她积极行动起来,为促进行业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她主动联系产业生态的咖啡豆种植户、烘焙商、设备制造商以及咖啡品牌企业,组织行业交流活动,搭建沟通合作的平台。在这些活动中,各方可以分享经验、交流技术、探讨合作机会,共同解决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专项专研突破技术难点。
潘海叶(左一)向到访嘉宾介绍大正咖啡产品
在新茶饮兴起的浪潮下,潘海叶敏锐地捕捉到了咖啡与茶饮行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她带领大正咖啡与多家知名茶饮企业展开合作,根据茶饮企业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不仅满足了茶饮企业的发展需求,也为大正咖啡开拓了新的业务领域。
针对咖啡和新茶饮行业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潘海叶积极推动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她与职业院校合作,开设咖啡与茶饮相关的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同时,她还组织内部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为行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履行委员职责,关切社会民生
作为政协委员,潘海叶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积极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在企业内部,她注重员工的权益保障和职业发展。建立了完善的员工福利体系,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培训机会。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营造了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潘海叶也特别关注妇幼权益保障,她深入番禺区的社区、学校、托育机构等地,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妇幼在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和困难。针对幼儿养育成本高、托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她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她建议政府加大对托育服务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托育机构建设;加强对托育机构的监管,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建立托育补贴制度,减轻家庭养育负担。这些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为改善番禺区妇幼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
潘海叶(右二)参与区政协工青妇组委员工作座谈会
回顾28年的奋斗历程,潘海叶在咖啡行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在政协委员的岗位上履行了责任和担当。未来,她将继续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领域发光发热,为推动地区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
文:番禺融媒记者 张成锟
图: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