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门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提出将全面发力做强生产性服务业,构建珠江口西岸优质高效的服务业发展新高地。
“这是江门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湾区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永聪说。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来源。他认为,江门着力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为推动当地整体产业格局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提供助力,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并增强产业发展韧性。
他指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共生互促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演变的重要趋势之一。特别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相互赋能催生了以“产品+服务”为特征的服务型制造。和传统的产品制造相比,服务型制造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定制化、多元化的整体解决方案选择,在更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推动投入产出效率和产品附加价值实现质的飞跃。
基于此,杨永聪判断,江门作为全省“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全布局城市,在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基础扎实、前景广阔,当地做强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更充分激发产业发展活力,为提升“江门制造”核心竞争力提供更有力支撑。
谈及落地方向,杨永聪指出,当前江门生产性服务业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例如整体发展滞后于制造业需求、产业集聚程度有待提高、产业赋能效果不够突出等。
为了更好地打造珠江口西岸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高地,他建议江门可以重点从4个方面着手:一是规划引领,结合江门实际情况明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和发展布局,谋划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园区、服务型制造示范园区;二是招商先行,充分发挥江门作为全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的有利条件,引进重点领域的知名生产性服务提供商落地江门;三是环境提升,对标一流城市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工程,为生产性服务业在江门发展创造优良的制度环境;四是融合赋能,围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制定相应的引导政策,打通跨界交叉的新兴产业发展路径。
南方+记者 李霭莹
◎相关链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