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默 达
哈尔滨亚冬会进入第三个正式比赛日,中国代表队在金牌榜、奖牌榜都暂居第一名,但更令人难以忘怀的,则是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拼搏的身姿,还有他们的眼神——或是轻松,或是期待,或是不舍,亦有执着。
哈尔滨的冬天很是寒冷,是怎样的一种力量支撑着他们,一次次冲锋在前,“燃”动全场?
(一)
在2月9日上午举行的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比赛中,名将徐梦桃力压群雄,为中国队夺得本届亚冬会第九枚金牌。
这也意味着她已经获得了冬奥会、世锦赛、世界杯、世青赛、亚冬会、亚洲杯、全运会等所有大赛的冠军,成为中国雪上项目首位全满贯获得者。
2月9日,徐梦桃在完成动作后庆祝。图源:新华社
徐梦桃年少出道便斩获14个世界杯冠军,然而一次意外受伤使得她不得不离开赛场接受手术,近70%左膝外侧半月板被切除。本应怀抱众多荣誉退役的她,却凭着一腔热爱重新站上起跑线。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徐梦桃打着钢钉带伤出战,凭借完美一跳夺冠,为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队赢得首枚冬奥金牌,也让“我是冠军吗”的名场面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
就在她短暂离开赛场后,外界诸多声音质疑其身体情况和竞技状态。今年亚冬会她又一次为梦想出发,继续挑战自我。一枚沉甸甸的金牌,正是对这位永不言弃的老将最纯粹的奖励。
(二)
有人抚平积雪是为了更好出发,也有人亲吻冰面是因为不舍离开。
2月9日午后,中国队夺得哈尔滨亚冬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金牌。比赛结束后,老将范可新在场地中心跪地亲吻冰面。这并不是她第一次作出这样动作。北京冬奥会上,她就曾在夺冠后亲吻赛场,表达夺冠的激动和对运动的深情。
2月9日,中国队选手范可新赛后亲吻冰面。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从“小范儿”到“大姐姐”再到“顶梁柱”,范可新的职业生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但正如她自己所说“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年过三旬,这将是范可新计划中最后一次参加冬奥会,但却并非她运动生涯的最后一战,短暂休息后,她还将率领比自己年轻许多的队友们站上新的赛场。
选手将每场比赛看作是倒计时,但真是如此吗?比起不舍,观众更期待再次见到她身披国旗冲过终点线的身影,她的这份热爱更会被许多人铭记。
(三)
赛场充满意外与变数,擦拭伤口后重新站上起跑线,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定力。
“一枚金灿灿的铜牌”,这是网友们对中国运动员的鼓励和对恶意犯规的抗议。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是本届亚冬会的首金争夺战,然而在最后一圈,中国选手林孝埈遭到韩国选手的犯规摔出赛道,最终遗憾获得铜牌,韩国队被取消成绩。
随后进行的男子1000米比赛中,中国选手孙龙在冲刺阶段再次受到韩国选手的推搡,裁判给出“共同责任”的判罚引发争议。一时,互联网上为中国选手鸣不平的声音此起彼伏,也有人情绪使然喊话:“太脏了,不和他们比了。”
然而总是有人克服伤痛爬起来,再次站上这本是平直的起跑线——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经过三次起跑的波折,“中国红”首先冲过终点。比赛中两位中国选手林孝埈、孙龙相互配合的身影更是让人动容。
2月8日,林孝埈(右)与孙龙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凭实力取胜,这才是体育竞技该有的样子。面对艰难险阻仍不放弃,这正是中国选手值得敬佩的原因。
(四)
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亚冬会的赛场上,总有新的故事正在发生。
随着中国选手李磊在越野滑雪个人短距离(传统技术)决赛中率先撞线,中国代表团在亚冬会参赛史上收获的金牌数量已达百枚。荣誉的背后是一代代冰雪运动健儿的顽强拼搏,更是冰雪运动在我国持续发展的缩影。
39年过去,曾经的年轻小将如今成了赛场边忙碌的教练,对讲机里加油打气的“指导”,但他们的拼搏精神仍然鼓舞着后人;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热爱运动的年轻人踏上起跑线,追逐着自己的冰雪梦想。
冰雪梦想不仅属于中国健儿,也属于整个亚洲。这次亚冬会上,我们能看到许多崭新的面孔:34个参赛的国家和地区中,沙特阿拉伯、柬埔寨、不丹三国都是首次参加,前两国的许多运动员更是从小生活在热带,冰雪运动对他们而言是一次新奇的尝试。
滑雪登山的3个小项不仅是首次亮相亚冬会,也被确定为2026年冬奥会的新增项目,参与者大多是来自各国的年轻选手,他们怀着紧张与期待站上起跑线,冲过终点后又不忘拥抱、合影、祝福、甚至约饭。淳朴的笑声不仅回荡在亚布力滑雪场,也真切感染着每个热爱冰雪运动的人。
每一场比赛,都是一次崭新的出发;每一次拼搏,也都应获得掌声与赞扬。期待运动健儿们在比赛中挥洒汗水、倾注热爱,留下美好难忘的冰雪记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