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火爆出圈,让人工智能大模型又一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新春开局,东莞以市政府一号文的形式,发布出台《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提出通过十大方面推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聚合催生新质生产力。
《若干措施》明确,支持滨海湾新区、水乡经济区建设公共智算中心;东莞将在松山湖科学城、水乡经济区以及产业基础扎实的镇街布局3—5个人工智能主题产业园。
当前,水乡经济区依托百度智能云(东莞)人工智能产业基地项目等基础优势,积极抢抓AI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探索兼具“新产业、软环境、硬设备”的智能产业生态圈。
“链主”企业牵引,加速构建产业生态圈
在《若干措施》中,水乡经济区被赋予朝着人工智能生态圈进军的目标任务,相信背后少不了对水乡经济区发展基础、产业布局及空间潜力等因素的综合考量。
在水乡河西数字产业区,去年9月刚刚落户的百度智能云(东莞)人工智能产业基地项目,是水乡经济区厚植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的重要“家底”之一。
该项目将定位为打造成为大湾区具有首发性、唯一性、标杆性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目前已投入试运营。项目有望发挥“链主”企业的磁吸作用,带动一批人工智能、数字智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项目和人才落户于此。
从总体工作思路上看,水乡经济区提出要打造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将立足本地资源谋划建设智算中心,通过打造完整的“算力+产业”人工智能产研基础平台,强化百度智能云、思爱普(SAP)等龙头引领效应,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资源在水乡经济区集聚,形成与松山湖和滨海湾错位互补的多点式、集群式发展格局。
一是谋划智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构筑普惠性算力底座,提供一站式“算力+应用”解决方案。
二是聚力完善产业生态体系。积极招引和培育百度数字生态上下游企业,建设人工智能孵化产业园,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等。
三是拓展AI+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依托百度智能云(东莞)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和百度、文心、千帆大模型提供的大模型能力调用服务,构建大模型赋能中心、人工智能产学研基地、大模型产业赋能空间等三大中心,在智慧城市、无人驾驶、低空经济、AI智慧工厂等方面创建人工智能应用标杆案例。
“AI+”应用场景落地,形成发展新优势
越来越多的AI+应用场景将在水乡经济区落地。
近三年来,位于水乡经济区的战新基地新增了40家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链的专精特新、企业总部以及产业链关键环节等企业。
例如,新引进的极飞无人机项目,便已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采用了行业首创的AI视觉预判障碍、精准农田测绘、智能喷洒系统。
不久前刚刚封顶的光博士智能激光装备数字制造总部项目,主要从事数控激光切割装备制造,也提出未来将运用AI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
从需求市场上看,当前水乡经济区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020家,高新技术企业有563家、各级专精特新企业221家,上市后备企业18家,主营业务为数字经济相关(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创意等)的规上企业有超100家,构筑成水乡经济区扎实的产业底盘,在人工智能方面具有一定规模的需求市场。
而在深化“智慧水乡新城”建设方面,水乡经济区也早已付诸行动。其中创新应用“视频+AI”手段,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助力开展生态环境治理等重点工作,打造高品质新型智慧城市。
面向未来,水乡经济区也将依托水乡河西数字产业区、莞台高新产业园区项目等优质发展空间,将人工智能作为重点招商方向之一。
随着《若干措施》的出台,将有更多投资者、企业家看到水乡经济区的未来潜力,有望在此汇聚起更多资源要素,加速形成人工智能生态体系。
南方+记者 张珊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