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 更聚“蕉”|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园区代表这样表态

南方+

关注>>聚焦2025蕉岭高质量发展大会

2月10日上午,蕉岭县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上,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园区代表上台发言。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古远基

新的一年,县发改局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坚定信心、担当作为,以“四个突出”为抓手,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县、苏区融湾综合示范窗口建设,为蕉岭县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突出机遇把握,先行示范引领发展。抢抓全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和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机遇,坚持规划引领、融合发展,贯彻落实省市新型城镇化工作部署,推动蕉岭县省级试点实施方案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同时依托广州小镇,以高铁新城服务片区为切入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重点服务和推动九年一贯制学校、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等8项总投资26亿元的项目建设,全力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努力打造标志性成果,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突出政策赋能,全力谋项目争资金。紧抓国家和省市政策、措施出台、实施的机遇期和窗口期,密切跟踪上级政策支持领域和重点投向,精准梳理具有先行先试、改革赋能的重点工作任务和重大项目,逐条逐项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效能。积极申报和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各类政策资金,用足用好“财政资金+政策性金融+社会资本”的多元投入模式,为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同时争取更多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盘子”,实现更多指标、资源要素落地投放。

三、突出项目建设,拉动经济提质增效。坚持“抓投资就是抓经济”“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做深做细项目服务工作,充分运用市县并联审批工作专班和要素保障部门的协调联动、上下联动,采取“一周一研判、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的项目推进工作机制,通过召开专题调度会、发出工作提醒函、加强督办等多种有效有力方式,全力推动全县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和加快建设,切实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全力冲刺今年市下达蕉岭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的目标任务。

四、突出服务提质,提升利企便民效能。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全力推动《蕉岭县全面对标广州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蕉岭县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试行)》各项工作落细落实。推进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办事规程,提升涉企办事效能,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快速兑现,保障企业生产要素,推动小微企业上规上限,确保完成市下达蕉岭县净增19家“四上”企业的任务。同时,加强部门、市县之间协调联动,促进相关单位深入查找存在的企业办事难点、痛点问题,对标对表先进地区列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此外,遵循“能联尽联、应联必联”的原则,推动相关部门细化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将同一企业的多类型、多项目的检查工作整合为一站式综合性检查,不断提升服务企业水平。

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  郑康文

新的一年,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不负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使命担当,坚定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以更专业的能力、更强大的合力,围绕农文旅融通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增强体验感,以文化塑造旅游产品的内涵和魅力,以旅游彰显文化的价值和自信,全力打造“蕉岭版丽江”、世界康养旅游目的地,重点做到以下“三个坚持”:

一、坚持“高”的目标,引领高质量发展。锚定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目标,牢牢把握新型城镇化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省级双试点”的政策、资金、项目三大红利,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聚焦核心资源,突出现有优势,以县域项目为抓手,以完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为主线,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百千万工程”石窟河农文旅融合发展先导区,在基础设施、专业人才、宣传推广等关键环节全面发力,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不等不靠,抓紧推进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力争快见成效,引领全域乡村产业发展。

二、坚持“进”的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打好重点项目建设攻坚战。突出抓好石窟河沿岸经济示范带、粤美乡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等项目,加快建设富有蕉岭特色的现代化农文旅经济体系。打好服务效能提升攻坚战。推动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确保2025年底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达标率排在全市的前列,认真筹办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体育赛事,同时加快推进粤书吧、全民健身中心、社区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等阵地设施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打好历史文脉保护攻坚战。用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推动丘逢甲故居综合服务中心今年动工建设,抓好红色资源、文物、非遗的有序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赓续城乡历史文脉。

三、坚持“新”的理念,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依托乡村资源、长寿资源、文化资源,将农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商业优势,加快文商旅“融”出“新”精彩,激活“农业+”“康养+”“研学+”“科普+”等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充分利用长潭水库扩建历史机遇,建设快速旅游通道,全方位综合性谋划蕉岭文化旅游新设施、新场景、新景点。突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镇化+农文旅”,瞄准核心区,抓好起步区,打造示范带,丰富新业态,打响“世界寿乡·慢享时光”品牌。

县科工商务局局长  钟渊元

今年,县科工商务局将坚定信心、加压奋进,锚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消零增长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的目标,在拼经济主战场上挺膺担当。

一、兴产业强园区。试水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绿色建材产业,发展重钙资源经济、竹木制品精深产业;做大食品工业体量,力争实现食品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2%;结合农文旅融合发展省级试点,探索发展低空经济、休闲智造产业。以蕉华园区和蕉岭集聚地整合为契机,拓展产业园区发展空间,夯实园区承载力。用足主平台和对口帮扶政策,联动广梅园助推招引大企业、大项目,点燃蕉岭经济新引擎。

二、抓项目优服务。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壮大“打粮食”基本盘。一手抓项目建设,积极争取设备更新政策支持,加快总投资20多亿元的塔牌、龙腾、皇马等技改项目,盛塔、健态等扩产项目,寿乡泉水、洁鎏贵金属、猫砂等招商项目建设进度,形成“周有签约、月有动工、季有投产”的良性循环局面,完成局4亿元的招商引资、培育“小升规”企业8家的目标任务。一手抓服务提升,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理念,把企业家当作座上宾,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深化“一起益企”暖企机制,探索建立政企“早餐会”“夜谈会”,完善企业诉求解决机制,对重点企业的诉求提级研判,及时兑现惠企扶持政策,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三、促消费稳外贸。用好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全力促消费,力争实现社零总额达42亿元以上、培育批零住餐限上企业10家。以打造“蕉岭版丽江”为平台,在蕉城、长潭选址谋划打造最具人间烟火气的步行街,全力争创国家级县域商业建设领跑县。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主动向外招引龙头企业,着力发展跨境电商,力争完成外贸进出口1.2亿元人民币。

四、抓创新引人才。扎实推进新一轮农村科技特派员下乡活动,加大科技创新服务“百千万工程”力度。启动建设县域创新基地,基本完成文福创新型专业镇建设。深化产学研和校地企合作机制,加强与星海音乐学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等高校结对合作。支持塔牌、健态、华鸿等重点产业企业申报省级以上重要人才引进计划。坚持“培育”与“认定”并重原则,加强对企业 的指导和支持,力争全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

县招商和企业服务中心主任  潘俊强

2025年,县招商和企业服务中心围绕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县,建设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综合示范窗口,力争完成招商引资新签合同项目计划投资额75亿元,完成实际投入资金16亿元。为此,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重点产业招商。在制造业方面,紧盯蕉岭县食品、重钙、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招引现代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链主企业、行业龙头;在农文旅方面,牢牢把握新型城镇化、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带来的政策流、资金流、项目流,力促更多更好农文旅项目落地生根,助力打造“蕉岭版丽江”。

二、强化多元路径招商。一是强化“以商引商”树立“增资扩产就是最有效的二次招商引资”理念,依托本土企业产业链上下游招引相关联企业。二是强化“乡贤招商”以“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信息回馈、智力回乡、技术回援”为桥梁,大力倡导乡贤回蕉投资兴业。三是强化商协会招商发挥商协会广泛的人脉和商业网络的优势,拓宽企业资源渠道,将他们的“朋友圈”变为政府招商引资“资源圈”。四是强化横向联动招商加强与广州番禺区、广梅园等单位的联动合作,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利用好反向飞地政策红利,招引“打粮食”的好项目、大项目。

三、盘活存量要素招商。一是熟地招商,围绕全县约1500亩工业熟地招引现代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其中蕉华园区约340亩重点招引食品产业龙头企业,广福园区约1200亩重点招引重钙产业龙头企业;二是标准厂房招商,围绕约15.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开展招商,其中,蕉华园区约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重点引入食品产业上下游企业,广福园区7.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重点引入电子信息、建材等产业。三是商业配套招商,围绕全县约285亩商业居住用地招引现代化商服企业。

四、推动国企资本招商。凭借国企深厚的政府背景、丰富的资源储备以及明确的区域发展战略,组建专业招商公司开展市场化招商。聘请具备直投能力和招引项目能力的基金管理人,建立发展重点产业领域专家智库,成立产业基金、股权基金等,将真金白银投入发展潜力大的制造业项目。

县政府党组成员,蕉华园区党委副书记、副主任  丘建安

2025年,蕉华园区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全力加速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县、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综合示范窗口,凝心聚力、攻坚突破,力争全年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全口径税收增长8%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以最大决心,全力引进优质招商引资项目。围绕食品产业园、高产值高附加值的优质项目,抓紧抓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着力引进一批“打粮食”项目,形成产业规模大、集聚效应高、延伸配套性好的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当前重点围绕总投资46.8亿元的11个在谈的有较强投资意向项目持续加大对接力度,努力实现早签约、早动工、早投产,增强园区经济发展后劲。

二、以最高效率,全力加快产业平台建设。加力加速推动二期标准厂房、智慧产业平台、食品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精心谋划实施食品产业园二期项目,全力抓好2025年园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2025年园区意向项目计划投资11.8亿元。

三、以最高标准,全力提升运营管理水平。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园区好的经验做法,特别是对口帮扶番禺经开区和兄弟园区广梅园先进园区管理运营模式。当前积极推动园区与广梅园双方国有企业加强产业共建沟通对接,围绕项目招商、融资、建设、运营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建共赢,进一步提升园区国有企业参与、助力全县经济发展的能力、努力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四、以最优服务,全力优化园区营商环境。积极借鉴先进园区做法组建招商专班、项目筹建专班、经济运行专班等三个专班,切实为入园企业提供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链条高质量服务。其中,招商专班主要是做好项目对接、洽谈、签约工作;项目筹建专班主要是对企业落户、建设、投产全过程提供“一对一”服务;经济运行专班主要是分析研判企业上规纳统、产值税收贡献、投资建设进度等指标,及时跟踪和引导,同时积极帮助企业解决优惠政策奖补、招工难留人难、产业链协同等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以最优服务推动营商环境建设。

县政府党组成员、蕉华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广福镇党委书记  陈国政

2025年,广福园区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几何中心和资源性的定位,全力抓好项目建设、服务运营、机制体制等重点工作,着力打造融湾入海桥头堡、省级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抓建设,夯实园区发展基础

抓紧在建项目。全力推进园大道、横一路、横二路和纵一路道路建设,打通园区内外交通网络;加快推进A1、A3、A5首批标准厂房竣工验收,保障新进企业拎包入驻;加速推进A2、A4、A6、A7标准厂房和C1综合楼建设,保障新进企业增资扩产;加力推进台地建设,保障新进企业签约即开工建设。

抓实项目谋划。今年谋划总投资约10亿元的园区主平台台地平整及相邻两条市政道路建设、重钙循环产业园场地平整、污水泵站及配套污水管工程等3个新项目。

抓好配套设施。加快完善供水、供电、燃气等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园区主平台高质量发展。协调调水工程建设,全面保障园区用水需求;推进变电站项目落地,做好园区用电需求保障;加快推进燃气项目建设,全力保障企业用气需求。

二、抓运营,提升园区管理水平

成立服务专班。成立以园区事务中心主任为组长的专班,聚焦重大项目建设,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咨询辅导、沟通协调、帮办优办等“一对一”服务,让企业想进来、留得住、做得大。

加强协调联动。与县职能部门建立审批服务联动机制,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容缺审批”“容缺后补”政策,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一网通办”便捷服务,实现“签约即服务”“拿地即开工”。

三、抓机制,聚力湾区协同发展

推动“云”管理。建设“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动态掌握辖区企业生产经营、产业发展情况,实现智慧监管和精准服务,逐步构筑园区精细化管理模式。

探索新模式。紧抓“苏区+湾区”机遇,积极引导园区企业对接大湾区平台经济,加快园区主平台与湾区产业协同融合,构建产于苏区、销于湾区的新业态。

共建示范区。加强与广梅园区合作,打造梅州融湾示范窗口标杆,为园区政策增加有利条件;发挥重钙矿源优势,加快推进绿色重钙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

南方+记者 陈萍

通讯员 汪敬淼

编辑 马吉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