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奋发争先!阳东11个镇晒思路、亮目标

南方+

2月10日,阳东“新春第一会”召开后,全区11个镇迅速行动,掀起学习贯彻区“新春第一会”精神热潮。各镇重点围绕抓项目、拼经济、谋发展,积极晒思路、亮目标,共话新一年高质量发展大计,营造出比学赶超、互学互鉴的实干竞进氛围。

2025,奋发争先!阳东11个镇晒思路、亮目标,快来为他们打call(可多选) 东城镇 东平镇 合山镇 北惯镇 塘坪镇 大沟镇 红丰镇 那龙镇 新洲镇 雅韶镇 大八镇 提交

东城镇:以“三个抓好”为主线 打造创新引领、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镇

抓好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完善五金刀剪产业体系,用好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十八子科创基地,推动五金刀剪产业依托研发设计、技术创新和品牌打造实现转型升级。抓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研究利用过渡性开发政策,推动一批符合政策的留用地进行过渡性开发,引导各村引进符合城乡功能定位要求、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项目,提高留用地开发利用效率,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抓好农文旅融合发展。引进专业团队规划那龙河流域开发方案,通过“政府统筹引导、企业建设经营、群众参股运营、国企管理服务”的工作模式引入经营性项目,打造“远方很远、东城很近”精品旅游路线和农文旅IP。

东平镇: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化小城市

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中心镇,加快形成三心四组团的小城市发展格局,建设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小城市。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聚力乡村产业发展,形成以沙咀民宿街、口洋珍珠湾民宿区、北环“山海宿”连片民宿主产业区,大澳、允泊民宿辐射区的“两翼”民宿产业。高质量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延伸绿色能源产业链,推动清洁能源下游企业服务项目落地。打造渔业产业新格局,推进东平国家级中心渔港核心区改造升级,加快推动东平国家渔港经济区建设,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优化休闲渔业产业。打响文旅产业新名片,深入推进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打造“四季东平”高品质文旅项目,优化“核科技+”的精品路线,打造“两天一夜”“三天两夜”等精品文旅体验项目。

合山镇:以“三突出”的奋进姿态,开创发展新局面

突出项目实施,科学谋划典型镇村建设项目,管好用活项目资金,持续推进镇区“三线”整治、亮化美化绿化工程等特色项目落地。突出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动木制品、针织机械、食品香料等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拓展富硒水稻、黄金百香果、香蕉、粉葛等特色农业,结合“合山牛”、丰多采、合山温泉,以及合广路与河堤路两大商贸街等资源要素,助推全镇农文旅产业“火”出圈。此外,重点利用合山机场特色资源,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打造发展新引擎。突出基层治理,深入推进圩镇“六乱”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用好“问题销号榜”和“门前三包评定榜”,建立长效机制,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着力提升城乡环境品质。

北惯镇:以产城融合新成效,助力全区高质量发展

立足主战场,扛起产业发展用地保障的大旗。集中精锐力量,动真碰硬征地,力争年内征收100万平方米土地,为打通园区骨干道路、绿能示范产业园建设、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项目落地提供充足的用地保障;紧盯主引擎,拿出服务企业提速发展的实招,规范涉企业行政执法行为,常态化精准化走访、协调解决企业诉求,加快北惯片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进展,提升美丽圩镇建设水平,进一步增强圩镇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为企业招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更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当好主力军,做细95家规上工业企业和33家限上商贸企业运行研判,做好“小升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做优新引进项目落地建设服务,力争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向上向好。

塘坪镇:聚焦“四个抢抓”,展现发展新面貌

抢抓农产品市场份额,依托新325国道通车机遇,盘活闲置土地,加快建设北甘农产品交易市场、湖羊养殖基地,整合荔枝、番薯、火龙果、芭乐果等特色农产品资源,打造区域性公用品牌“塘优品”,全力推动富镇强村公司业务走上正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抢抓农文旅发展机遇,利用北甘村农文旅热度窗口,加速开展北甘竹溪公园二期建设,落实北甘河一河两岸升级改造暨乡村亲子露营和研学基地规划,率先打造镇域南片文旅发展带;抢抓产业升级发展机遇,以世通公司开发矿区为契机,探索打造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园,推动晶科和锅盖岭项目等重点项目投产;抢抓共建合作机会,借助省民政厅、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驻镇帮扶优势,积极对接各类社会组织,引入更多社会力量,进一步补齐镇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

大沟镇:抓好产业、环境、改革,打造“生态渔农、人文大沟”

抓产业,打基础。抢抓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契机,加快省海洋渔业跨县集群产业园建设,打造寿长蚝交易码头网红美食村新地标,深入构建“一只蚝、一只虾、一条鱼”特色渔业格局;发挥绿色能源产业优势,举全镇之力服务好已落户的总装机容量635万千瓦,总投资超800亿元的14个绿能项目,建设能源小镇。抓环境,提品质。推动美丽圩镇“七个一”、绿美生态、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方面提质增效。抓改革,激活力。依托已盘活的千亩产业园用地,引进更多企业落户大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强镇域经济。

红丰镇:锚定五个“围绕”,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围绕打造省第二批商贸类专业镇,做强做大镇域经济。打造农商旅融合示范街区、夜经济特色街区、商贸集散基地和乡村振兴产业园,培育壮大五金刀剪、智能电器、木器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围绕争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大力推进镇村建设。持续提升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重点推进红丰村示范村建设工程,力抓珍珠村典型培育;围绕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土地整治行动,实施补充耕地和增减挂钩项目,依托全域土整项目效益,探索建设“共富红丰”未来乡村实验区。围绕擦亮特色农业“三张名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提升“漠阳香”丝苗米、红丰菠萝蜜、澳洲坚果品牌效应,做强强镇富村公司、村办企业等平台。推进“农文旅”融合,打造麻汕古圩文旅融合示范带;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极创新治理模式。深化“1+6+N”基层治理体系,优化矛盾纠纷化解流程、“挂号问诊”调解模式和积分激励制度。

那龙镇:“三聚焦”打造阳东深度“融湾”桥头堡

立足打造阳东深度“融湾”桥头堡和工农旅融合发展特色镇定位,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聚焦特色产业,大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体系,积极探索和平村牛大力、田畔黄牛养殖及那龙村优质水稻等省级“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做好“田畔牛”文章,打造一张新的那龙特色名片;聚焦文旅融合,用好阳江监狱闲置资产、古码头文化、那顿东园沿河风光等特色资源要素,谋划打造那顿东园一江三岸休闲营地,将涛景高尔夫度假村、东湖星岛、那龙垌千亩观光水稻串珠成链,打造“环东湖片区”,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聚焦镇村建设,积极探索“补改投”项目实施方法,全力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广“土地信用中心”流转模式,积极谋划2025年典型村创建,重点推进历屯村典型培育工作。

新洲镇:以大农业、大文旅、大项目为牵引,实现镇域综合实力大提升

坚持以“大农业”为基,加快鹅种业创新园二期、鸡山凤犇鸭养殖场、乌石高效养殖小区、通威渔光科技示范园等项目建成投产,并紧抓现代农业产业“补改投”试点契机,推进一粒粟智慧化育秧、麻竹笋种植生产加工等基地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坚持以“大文旅”为翼,充分发挥紫罗山省级森林公园、恩阳台独立大队活动旧址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国家级3A景区等优势,用好各类资源力量,加快表竹村红色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兆马文体户外运动基地建设,以“典”带面,示范带动全域乡村振兴。大力打造新洲腊味、豆豉酱油、黄酒酿造等文化示范点,传承发扬阳东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大项目”为引擎,大力发展绿能产业,加快新洲大合风电场上马建设,完成新洲14万平方米产业园用地收储,力促绿色算力产业落户新洲。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之机,整合规划可盘活土地,为大项目落户新洲提供用地保障。

雅韶镇:聚焦典型镇创建,推动镇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聚焦典型镇、村培育,充分发挥笏朝村作为首批典型村的示范作用,带动雅韶村、五丰村的典型村培育工作,按照“一村一策”思路,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资源,探索多元、有效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聚焦产业升级优化,重点推动尖山、前进工业园发展,优化园区企业布局,推动传统水产养殖向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转型,实施“订单农业+ 标准+培训”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尖山蟹、对虾、生蚝养殖基地规模化发展,打造优势产业,全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荔枝、桑葚果、柠檬等特色产业,推进特色品牌建设;聚焦农文旅融合,加快推进笏朝村农家乐、雅韶村研学基地和五丰村水库移民美丽家园项目建设,挖掘现有庭院资源,发展“庭院+民宿” 和田园观光项目,吸引游客,带动落地消费。

大八镇:以“农文旅+”为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市区美丽“后花园”

以“农业”为牵引,持续扩大益智、砂仁、凉粉草等南药种植面积,培育和引进益智醋、益智酒等产品经营加工企业,延长林下经济产业链,持续做好瓜咸、菜果干等“土特产”文章,推进美食蕉、油茶等种植项目,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以“文化”为导向,深入挖掘和整理红色文化、古城村高凉文化等资源,依托周亨铜鼓、古城村古墓遗址、古村落等,积极打造一个集考古研究、文物展示、讲学培训于一体的文化展馆,推动文旅融合;以“旅游”为载体,加快推动大八了园、大亨茶文创产业综合体等项目,积极打造珠一村精品民宿,整合千亩梯田生态农场、农耕文化展馆、井冈河公园、温泉等资源,加快举办“村野”越野跑赛事项目,以跑代宣,发展特色生态休闲旅游;以“产业”为驱动,加快推动木器产业园二期项目落地建设,谋划打造木制品收藏博物馆和国际共创研究中心,助力传统木器产业扩容增效、转型升级。

南方+记者 黄林

通讯员 阳东宣

编辑 彭正子 何雪峰
校对 蓝淑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