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三坑:唤醒沉睡资源,整村打造特色温泉民宿

南方+

推开三禾·稻里民宿的大门,迎面就能看到一片金色的滚滚稻浪,绿色成荫的参天大树绕着富有特色的岭南建筑群,四周鸟鸣蛙叫,清风徐来,吹拂过五彩斑斓的花海,仿佛一幅活生生的现代桃源画卷。游客们络绎不绝,他们或听着蛙声,翻阅着书吧上的书籍;或喝着咖啡,观赏起风吹麦浪的金色;或穿梭巷道,感受着百年古宅上历史的痕迹。

很难想象,如今这个古意盎然、客似云来的三禾·稻里民宿,曾经只是一个破败、陈旧的小村落。

短短几年间,它就实现了惊人的蝶变,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到底藏着哪些发展密码?

一切还要从三禾·稻里民宿的前身——清新区三坑镇三和村说起。在以前,三和村是一个人烟稀少、老宅闲置的小乡村。2020年,三坑镇瞄准了这个百废待兴的村落,与清远市稻里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签下协议,预计将三和村整村打造成为民宿项目。2023年,三坑镇紧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东风,改造成富有特色的三禾·稻里民宿,成功点燃了这里的民宿热潮。

三禾·稻里民宿鸟瞰图。江绮雯 摄

整合资源,探索整村开发新模式

在成为现在古色古香、稻浪滔滔的三禾·稻里民宿之前,三和村还是一条冷冷清清的村落,大多数村民外出务工、经商或是外迁,留下了不少空置的房屋,其中有17栋明清时期的古老宅院,它们静静地矗立在村中,等待着有人去挖掘它们身上的宝贵价值。

当时的三坑镇看到了这一点。面对着三和村房子长期闲置、土地缺少开发、基础设施落后等发展难题,三坑镇提出“整村开发”路线,与清远市稻里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共同规划,将三和村整体打造成富有特色的稻香民宿。

为更好地整村活化沉寂资源,三坑镇率先组建镇村工作组,对可开发、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摸排梳理。工作人员深入调研,鼓励和引导村集体及村民开展闲置宅基地整治、土地整合流转等工作,共整合三和村30亩闲置用地、30户旧农房,以及毗邻的红心村的耕地和鱼塘共70亩发展民宿产业。

探索过程中,三坑镇面对的不仅是如何盘活资源的难题,还有村民们的顾虑。

“太麻烦了,我也不懂怎么弄。”

“万一有风险呢?”

这些话语常常围绕在工作人员的耳边。

为打消村民的顾虑,三坑镇提出政府进行风险兜底机制,由镇属经济发展总公司与三和村集体及村民签订土地、房屋租用合同,对闲置用地、旧农房、耕地、鱼塘等资源整体“打包流转”,并通过镇属经济发展总公司与企业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先行垫付租金,彻底打消村民顾虑,坚定社会资本深度参与乡村民宿运营的信心。

有了土地保障,三坑镇大力盘活现有温泉资源,集中统一开采、供应、管理温泉水,打造完善温泉管网等基础设施,持续提升三和村及周边村庄的旅游配套。2023年9月,三禾·稻里民宿正式营业,三和村摇身一变配套足、环境优、服务好、体验感强的“民宿村”。

现在的稻香村居。

现在的稻香村居。

修旧如旧,开拓古韵新风新场景

素雅宁静的古老宅院、稻浪翻涌的金色田野、绿色成荫的参天大树、书香四溢的三禾书吧……这是现在的三禾·稻里民宿。建造民宿前,三和村与清远市稻里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开发建设协议,开发过程中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保护古宅的基础上增设服务设施,实现古建筑与现代科技相碰撞,打造出现代版稻香村居。

现如今,17栋百年老宅在修缮后焕然一新,保留了古朴外貌的同时,重新设计内部家装,以舒适、美观为主,改造成为配备温泉泡池和庭院的古院、古宅套房。在这里,既有古意盎然的建筑庭院,又有一碧万顷的田园美景。原有的农田景观、乡土风貌,与周边的耕地、鱼塘整合一新,打造成美丽的“四季稻里禾景”,就地开发特色农耕体验和垂钓活动,供游客休憩片刻,欣赏田园风光。同时,增添图书馆、乡村咖啡厅、康体中心等时尚元素,配备智能设备和多样数字资源,推出层次丰富的沉浸式新中式文旅体验,实现新旧对话融合,旧村重焕新机。

古宅套房里的庭院美景。

古宅套房里的庭院美景。

联农带农,开辟富民兴村新路径

三和村变为三禾·稻里民宿的路上,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村民的钱包也渐渐“鼓”了起来。昔日,三和村的村民们为了生活外出务工、经商,现今不少村民靠着租金改善生活,有了更多保障。

这得益于三坑镇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作为乡村运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村集体+专业公司+农户”的模式打造三禾·稻里民宿品牌,盘活和撬动社会资源,引导村集体组织农户以土地入股、劳务协作等方式参与发展,三和村村民通过出租闲置旧房屋的方式增加了不少收入。

同时,在土地及物业出租收益保底的基础上,三坑镇大胆探索以品牌资产积累提升“造血”功能,通过个性化品牌创建,以“古色乡村+田园风光+温泉民宿”突显“渔樵耕读”理念,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和高端化品牌效应,推动三禾·稻里民宿与周边民宿错位发展。

三和村从一条小小村落,到现如今门庭若市的三禾·稻里民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蒸蒸日上。自2023年9月营业至今,三禾·稻里民宿累计接待游客5.49万人次,营业额2155万元,带动村集体通过出租土地实现增收14.5万/年,通过就近就地务工的固定就业村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近5万元/年,通过房屋租赁的村民户均增收近1万元/年,形成独具三坑特色的乡村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乡村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同步增长,打造村民收益、企业获利、镇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多赢局面。

撰文:江绮雯 贺欢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