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春第一会”系列观察⑤
文|刘艳辉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点燃科技创新澎湃引擎,从向“高”攀登、向“实”聚焦、向“转”发力、向“外”拓展等四方面展开部署,强调要让“超级平台”产出“超级成果”,释放出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求更大突破的鲜明信号。
(一)
“超级平台”,即以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代表的高能级科创平台,肩负着持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使命。
说起“超级平台”,广东人并不陌生。
从江门开平市金鸡镇打石山地下700米深处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到被誉为“超级显微镜”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再到众所周知的广州实验室、鹏城实验室……
这些“超级平台”,是广东引以为傲的“超级名片”,也是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我国攀登全球科学研究高峰、产业科技高峰的“大国重器”。
江门中微子实验室
(二)
建设“超级平台”,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有力抓手。
作为科技创新大省,广东高度重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近年来初步形成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以省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在生命科学、材料等领域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加快对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领域、新方向的前瞻布局,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推动长板技术优势更加明显、短板技术加速补齐、传统产业提质换新。
无论是去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谋划“产业科技互促双强”,还是今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推动产业向“新”发力、向“高”而攀的坚定决心可见一斑。
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性变量。
从2022年以来3项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到区域创新能力“知识创造”指标连续5年排名全国第二,再到扎实推进高端芯片、核心软件等重大科技工程,实现更多“从1到10”的突破……广东聚集资源与能量,努力下好“先手棋”,加快破解“卡脖子”难题,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不断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积势蓄能。
(三)
“超级平台”何以产出“超级成果”?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采取“大兵团”战役式作战模式,其实践路径不言自明:将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的研发能力集中起来,汇聚超强合力。
在《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八大行动计划中,首项即是“实施科技创新强基行动”,强调要高标准推进广州实验室、鹏城实验室建设,促进在建已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沿途下蛋”,推动散裂中子源一期等向企业开放共享;要高水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着力推动6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个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6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建设,大力推动成果中试熟化,首批布局建设不少于30个省级中试平台,争取落地布局一批国家级重大中试项目、区域中试中心等,对于培育“超级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核心技术比例不高但关乎命脉,没有捷径可走惟有向上突围。我们要瞄准科技前沿,以“只争朝夕”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劲,早日在战略必争领域实现并跑领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